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一般每年5~8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而且随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可以提前也可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厘米处比较宽广,洞的上下距离约5厘米,左右距离约10厘米。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生殖期前雄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雄鳝最多占91.3%,8月份雄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8月份之后多数雌鳝产过卵后性腺逐渐逆转,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自然界中黄鳝的繁殖,多数是属于子代与亲代的配对,也不排除与前两代雄鳝配对的可能性,但在没有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会有少部分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鱼类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2.
一、自行捕捞种苗养殖者自行捕捞是选择优良鳝苗的好方法之一,对捕回的黄鳝要进行严格优选,未中选者立即出售,选中的可分级留养。一般深黄大斑鳝是最好的鳝种。捕捞方法以笼捕为好。笼捕时应注意两点:其一是蚯蚓作诱饵为佳,每支笼可在一晚上取鳝2次~3次;其二是捕鳝笼入水时一定要将笼尾稍露水面以便黄鳝在笼中吸呼空气,否则会全闷死或患上缺氧症。如果要购买别人的黄鳝,可用4%的食盐水选用鳝苗。方法为:将鳝苗放入4%食盐水中,会有三种现象。一种为狂蹦乱跳型,多为有伤的黄鳝;一种为安静型,用手去抓,一抓即着,多为病鳝…  相似文献   

3.
黄鳝在雌性阶段时的生长速率只有变成雄性阶段的30%左右。在商品鳝的催肥中,采用提前雄化鳝苗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拦网养鳝是在自然沟渠中,用网片拦截沟渠两端养殖黄鳝。其优点是:投资省,黄鳝生长快,繁衍快,池内水体温差小;缺点是敌害多,防逃能力差,冬季收获困难。实践证明,拦网养鳝“一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商品鳝75~100公斤;“两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3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5.
江辉 《湖南农业》2007,(9):19-19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鳝鱼抗病力强,平时很少发病,只有当水质恶化或鳝体受伤时才容易得病。一旦得病,鳝鱼反应迟钝,活动异常,不摄食或白天游出洞外,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所以在高密度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病治病。如在鳝鱼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鱼池,用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鳝种20分钟等。现将几种常见鳝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鳝种放养初期,由于体外受伤后易得这种病。防治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用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水体各用4克)全池泼洒,或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使其在池水中含量达1~1.5ppm。还可在鳝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2分钟,可预防此病。  相似文献   

7.
1.亲鳝来源及选择亲鳝的来源一是到野外直接捕捉,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气或雷阵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更多,晚间多于白天。可于晚上9~10点钟,将鳝笼放在黄鳝活动处,当黄鳝出来觅食时,误入鳝笼,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用作亲鳝。二是在市场上采购体健无伤的黄鳝作亲鳝。只要亲鳝选择得好,人工繁殖均能获得成功。雌鳝以选择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150~250克的为好。成熟雌鳝腹部膨大呈  相似文献   

8.
浅水有土网箱养鳝,是一种将网箱套置在浅水池塘中,并在箱内铺放15~20厘米厚土层的人工养鳝方式。这种方式既具有土池养鳝快速生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池养鳝管理和捕捞较方便的长处,它不像深水无土网箱养鳝那样需转池越冬。不足之处是,箱内的土层容易板结,水质变化较快。其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 )箱内要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 ,覆盖面积为 80 %~ 90 % ,以便黄鳝栖息和隐蔽。如在精养鱼池中进行网箱养鳝 ,网箱放置量可占池塘面积的 1/ 10 ,且网箱宜设在池塘注水处或增氧机附近。2 3 鳝种投放黄鳝苗种和质量选择严格按庭院养殖的方法进行。网箱养鳝的苗种规格最好在 5 0 g/尾以上 ,此规格的个体成活率高、增重快 ,当年商品鳝一般可达10 0~ 15 0g以上。网箱放养密度一般掌握在 1 5~2 0kg/m2 ,注意同箱鳝种个体大小保持一致 ,且一次性放足。网箱鳝种投放宜在 4月份选择晴天进行 ,放养前对鳝体进行药浴消毒 ,在箱内…  相似文献   

10.
人工饲养黄鳝,具有占地面积少,苗种易得,管理简便,产量高,经济效益大等优势,是农村家庭的一项致富好门路。一、鳝池的建造养鳝池应建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鳝池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小的4~5平方米,大的十几或几十平方米。要有水源,以便适时加水和换水。鳝池的形状可因地制宜,长方形、方形、圆形均可。池深0.7~1米为宜,池壁高出水面1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正>一、鳝种的来源与选择1.直接从野外捕捉。每年4~10月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一人一次可带200只鳝笼。晚间或雷雨后放入沟田,数小时后即可捕到黄  相似文献   

12.
鳝池有水泥池、砖砌池、三合土池和土池四种,养鱼户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也可利用家前屋后的小坑塘改建,常见的是用砖、石砌,池壁角用水泥或三合土勾缝。鳝池面积不宜太大,大的也就是50m^2~100m^2,小的一般也就是10m^2~20m^2,池深大至1.0m,池底填淤液泥30cm厚,或1/2面积填含有机质较多的黏土或松软肥土,可种植水浮莲。养殖期保持水深20cm~40cm,池四周要高出水面30cm以上,设进、排水口,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房前屋后进行庭院养鳝,既可调节市场,提高上市规格,又可获取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镇养殖黄鳝生产实践,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鳝池建造 鳝池应选择在房前屋后靠近水源的地方,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0~20平方米即可。鳝池形状可结合美化庭院环境,但不要将池建在紧靠墙后或庭院角落处。鳝池四周用砖砌,水泥抹平,并有5~7厘米的倒挂墙,池底用三合土夯实,池深1.2~1.5米,设有进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池底垫上15厘米的硬泥和30厘米的肥沃淤泥。黄鳝是变温动物,适宜温度20~30℃,水温过高,要加深水位。夏季在池上方用毛竹、石棉瓦或芦席搭建荫蓬。我镇有几户在池旁用毛竹搭架,栽种丝瓜、葡萄、扁豆等高杆植物作为荫蓬,既起到遮荫、降温作用,又对鳝池有增氧功能,充分利用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处理下稻-鳝共作系统黄鳝生长特征、水稻产量、水体和土壤理化环境变化特征,综合分析了稻-鳝共作模式化肥减量效应.研究发现,黄鳝经过280 d养殖后,氮肥减量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黄鳝捕捞体长、捕捞体重、肥满度和特定增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稻田未投饵养殖条件下,黄鳝苗种当年养成收获,其规格平均增长1倍左右,平均特定增长率为0.26%~0.52%;黄鳝次年养成收获的平均规格可增长2倍左右,平均特定增长率为0.17%~0.21%.2019年无肥组(CK1)水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常规施肥组(CK2)与氮肥减量各处理组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稻-鳝共作模式环沟水体水位不超过40 cm,各处理组环沟水体溶氧含量、pH值、浊度和水深无显著性差异.8月份,CK1组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减氮10%处理组氨氮含量最高,平均含量高达8.9 mg/L.稻田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7.17~8.41,土壤总氮含量为0.12%~0.14%.6~10月份,减氮50%组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氮含量均大于或等于常规施肥组.10月份,减氮10%和30%处理组速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常规施肥组31.81%和15.91%.研究表明稻-鳝共作模式氮肥减量并未明显降低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从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应施行化肥减量,以减氮30%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防暑降温:夏季水温上升快,当水温超过30℃时,其摄食下降,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可在鳝塘上方用稻草或茅草搭棚,四周种植佛手瓜、南瓜、丝瓜、扁豆、葡萄等攀缘植物,引藤蔓上棚,遮阳防暑;也可在上面投放一些稀疏的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隔热消暑;还可采用增加鳝塘水位,更换塘内表层水和全日微流换新水等办法来降温,防鳝中暑。  相似文献   

16.
2、投饲管理 (1)诱食:驯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鳝苗的成活率及其养成规格,成鳝的规格是否一致是影响产量及出池整齐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鳝种进箱后的第三天.开始进行投饵驯化,根据当地资源,选用鳝鱼喜食的蚯蚓、淡水龙虾、蚌肉或鱼等鲜活饵料,定时、定点(一般一个箱2~3个投食点)诱食驯化鳝苗集中摄食。  相似文献   

17.
魏三 《农家致富》2005,(1):38-38
收捕黄鳝人工养殖黄鳝,越冬前要收捕清塘。(1)用竹制鳝笼若干,内放猪肝、蚯蚓等诱饵,置塘四周或底部,夜置晨取,可收捕80%以上。(2)用2~4平方米的网片置于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爱食的饵料,随后盖上芦席或草包沉入水底,约15分钟后.将四角迅速提起.掀开芦席或草包,便可收捕大量黄鳝,起捕率可高达90%左右。(3)越冬前,  相似文献   

18.
一、黄鳝的经济价值黄鳝又叫鳝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鳝肉中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还含有多种重要维生素。黄鳝的可食部分达65%以上,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如红烧鳝片、油溜鳝片、油卤鳝松和鳝鱼火锅等,深受群众欢迎。黄鳝的头、尾、骨等是加工鱼粉的原料。黄鳝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补血、补气、除风湿等,是著名的滋补水产品,还可治疗虚劳咳嗽、小儿疳积、颜面神经麻痹、中耳炎、黄肿等多种疾病。黄鳝不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而且是外贸出口的畅销商品,冻鳝丝已畅销日本、美国和香港。由于黄鳝具  相似文献   

19.
在网箱养鳝地区,部分养殖户都在6~7月收购鳝苗用于养殖。由于收购时间偏晚,黄鳝吃食生长的时间相对缩短,增重效果因此受到局限。同时,由于养殖户集中在6~7月收购鳝苗,致使鳝苗供应紧张,价格往往偏高。春季收苗不仅可以大幅度延长黄鳝的吃食生长时间,而且由于收购鳝苗用于养殖的人较少,价格相对较  相似文献   

20.
黄鳝不同生长阶段消化器官及其消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野生黄鳝的稚鳝12尾(体重22.25-25.95g),幼鳝9尾(体重64.65-78.89g),成鳝6尾(体重207.16-224.16g),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黄鳝分别随机分为3个重复,在实验室内饥饿24h,解剖并取出黄鳝的胃,肠和肝脏分别称重,并测量肠的长度,然后分别取一定量胃,肠和肝脏匀浆,制取上清液测定酶活力,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黄鳝的胃重/体重基本一致,黄鳝的肠长/体长指数从稚鳝到成鳝有下降的趋势,不同生长阶段的肝脏指数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稚鳝与成鳝肝脏指数相关极显著(P<0.01),幼鳝胃蛋白酶活力高于其他阶段,但差异不显著(P>0.05),稚鳝与幼鳝的肠蛋白酶活力基本一致,但与成鳝相比差异显著(P<0.05),肝脏蛋白酶活力随黄鳝的长大而增加,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稚鳝,幼鳝,成鳝的肠道淀粉酶活力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稚鳝和成鳝差异极显著(P<0.01),稚鳝和幼鳝的肠脂肪酶与成鳝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稚鳝与幼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稚鳝的肝脏淀粉酶活力与幼鳝,成鳝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幼鲜与成鲜之间的肝脏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3个不同阶段黄鳝的肝脏脂肪酶活力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