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耕、常耕等4种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常耕和稻草免耕处理的水稻总固氮酶活性相对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从灌浆期至成熟期,各处理的总固氮酶活性明显下降,下降程度由大到小是稻草常耕>常耕>稻草免耕>免耕,说明不施稻草、免耕方式较常耕方式能延缓成熟期水稻固氮酶活性的降低。在不同时期,均以水稻茎的固氮酶活性最高,叶片的最低;从灌浆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明显降低,叶片的变化最小。因此,不同生育时期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影响明显,而对叶片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是影响水稻叶片数的重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 h短日长处理对水稻品种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产中主茎总叶片数14~17叶的水稻品种来说,除3叶期外,短日长处理不同程度减少水稻主茎总叶片数,7~9叶龄期对短日长最敏感,7叶期和9叶期短日长处理使水稻主茎总叶片数显著减少。7叶期短日处理,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减少幅度表现为:高短日长敏感型品种中短日长敏感型品种低短日长敏感型品种。短日长处理对所有品种穗分化期叶龄余数影响不大。在不同品种类型中,籼粳杂交稻对短日长响应最为敏感,短日长处理下籼粳杂交稻主茎叶片数下降幅度大于粳稻和籼稻。在同一亚种内不同品种对短日长响应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气温对水稻生育模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03、2004 年两年的气温观测和水稻各生育内的重量数据,通过气温对水稻生育模型的影响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积温的不同直接影响水稻干重 S型曲线的拐点,拐点时间主要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的作物干物质增长速度最快;抽穗、开花、灌浆期温度的变化对水稻的影响大;积温的变化与源(叶)的变化呈正相关,与库(穗)的变化呈负相关;随着积温的减少,育苗播种和插秧均推迟,而穗分化、抽穗和成熟提前。  相似文献   

4.
陕南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南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研究,总结了陕南3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茎总叶片数及生育期特性,找出了各类型品种叶龄与生育进程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适合陕南地区正确的叶龄诊断技术,建立了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生育时期与叶龄的数据指标,从而为陕南地区制定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郝苏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8-6419
[目的]测定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的透光率,并分析不同透光率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B6C1和B5C2回交得到B6C2,对B6C2群体进行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晴天条件下,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叶片透光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透光率的变化为分蘖期收割期始穗期,即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透光率先降低然后升高。在阴天条件下,透光率随不同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总体上,相同生育时期和相同天气类型下,卷叶叶片的透光率均大于平叶叶片。[结论]透光率变大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受光效率,使卷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于平叶,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水稻生育性状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生育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农大3号’(生育期145天)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的形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势(-75 kPa),分别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了干旱胁迫对水稻生育和生理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单穴有效穗数减少6.05~9.52个,干旱越早影响越大。无论任何时期干旱胁迫,处理过后均可以导致干物重下降,成熟期下降幅度为11.20~25.94 g/穴,孕穗期>分蘖期>出穗后各时期。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则是体现在干旱过后的下一阶段上,随着CK区基部叶片的衰老与黄化,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逐步与CK接近,干旱越早,生育后期差异就越小。干旱对功能叶片(顶部3叶)长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蘖后期、孕穗前期和孕穗中期,这3个阶段干旱,会明显导致顶部3片功能叶片变短。干旱对灌浆期剑叶和倒2叶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孕穗期>分蘖期>出穗期、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为3.25%~26.50%;倒2叶与剑叶的趋势一致,比CK下降3.93%~39.66%,下降幅度大于剑叶,乳熟期、蜡熟期干旱,测定时尚未进行干旱处理,两片叶的光合速率略高于CK。无论任何时期干旱胁迫,干旱过后都会导致叶绿素含量(SPAD)上升。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均能导致单穴有效穗数下降、生物产量降低、功能叶片变短、LAI降低、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导致产量下降3.57%~50.79%。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市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应水稻(Orvza sativa L.)气象产量的变化,分析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照时间和温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气象因子在不同地区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程度不相同。在水稻的6个生育期阶段,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基本相同,但在各地区各生育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水稻全生育期,通过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由降水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使得水稻产量增加。水稻在移栽返青期的温差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最高气温、温差、日照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最高气温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而温差与日照时间呈减小趋势,将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旬阳烤烟生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当地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采用贝尔(Baier)产量模式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烤烟不同生育期内气象因子(气温)与气象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烤烟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出现减少趋势,倾向率为-9.32 kg(hm~2·a)。气象产量与各生育阶段平均气温的关联度并不完全一致,采烤期(0.4210)苗床期(0.4069)大田期(0.4045)移栽期(0.3843)。当苗床期日最低气温在4~6℃时,可基本满足初生叶片和根系的生长需求,当日最低气温≤0℃时,烤烟发生冻害的几率较大。移栽期和大田期处于春夏季节,当移栽期日平均气温在19~21℃,大田期日平均气温在24~26℃时,可以满足烟叶生长需要。采烤期内气象产量与气温因子的关联度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转折过程,当日平均气温≥29℃,日最高气温≥35℃时,高温强光不利于上部烟叶生长,产量降低。实际生产中应重点关注生育前期低温霜冻和后期高温强光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当预报可能出现超过阈值的天气时,应人为控制烤烟生长环境条件,减轻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水稻主茎出叶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水稻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水稻主茎出叶与有效积温关系的动态模拟模型。【方法】选用16个水稻品种分别在云南丽江、江苏南京两个生态地区进行播期试验,观察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结果】主茎叶片出伸所需有效积温与叶位的关系总体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且在整个叶龄进程中出现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出现在第3叶龄期,第二个拐点出现在第N-n-2叶龄期。据此,对叶龄进程进行分段模拟,建立叶龄模型。利用不同环境下播期试验的出叶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不同类型品种模拟叶龄与实测叶龄的根均方差(RMSE)都小于0.1。【结论】以各叶位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的叶龄分段函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对水稻发育期及产量结构影响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挖掘试验池栽培水稻适时灌水的方式,模拟了在水稻拔节孕穗(对照区拔节普遍期后10 d)、抽穗开花(始期)、灌浆(对照区抽穗普遍期后10d)3个生育阶段发生洪涝,对不同程度和持续时间的洪涝灾害对水稻各生育期(生育阶段)产量结构各要素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随着淹水深度增加、时间延长,水稻发育期有不同程度的推迟或提前结束发育期、水稻产量结构各要素呈线性下降趋势,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上的低温冷害,是指在水稻生育期间,因气温比平常年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生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导致水稻冷害的低温,并不是使水稻植株冻结的低温,与单纯霜害或园艺作物受冻害的性质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南疆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花在不同生育时期及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在苗期氮肥用量对子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显著,随叶位增加,对真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盛蕾期是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并受氮肥施用量的显著影响。在花铃期氮肥用量和叶位均影响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施氮量和滴水量的比值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也极为明显;在盛铃期,水分与氮肥施用量对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已不显著,但不同叶位之间仍然差异很大。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滴水量主要影响棉花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而氮素供应量主要影响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受水分和氮素的调节。南疆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和盛蕾期以下部叶片最高,花铃期和盛铃期以中部叶片最高,每个叶位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
邹士奖  胡继超  张斗胜  蒋晓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9-17490,17493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安庆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方法]选取1980~2009年水稻生长期(5~11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的方法,制作了气温和降水量的滑动平均图,分析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子气温及降水变化特点,并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的方法来分离出气候产量,从而分析气候因子对安庆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近30年安庆地区水稻生长期内气温整体上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1993年开始上升比较明显,而降水量则是个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后降水量比较稳定;这些是水稻产量在2000年后出现一波较快增长的气候背景。从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分离的结果来看,相对气象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减产年份最大达27.5%,在近30年中减产年份达4年;水稻的气象产量与气温的关系除9月外均是呈正相关,水稻的成熟收获期的过量降水对水稻产量有不利影响。干旱是影响该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农业灾害。[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安庆地区粮食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稻在本田期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提出了不同生育阶段的主要管理措施,以期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期水稻气孔阻力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超  孟芳  贾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32-14634
[目的]为掌握水稻叶片气孔阻力的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晴天时,根据不同生育期内籼稻(宁粳一号)和粳稻(两优培九)叶片气孔阻力的日变化试验数据,分析了水稻冠层气孔阻力在不同生育期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品种间气孔阻力的差异和土壤水分胁迫对冠层气孔阻力的影响。[结果]在同一生育期内,籼稻(宁粳一号)和粳稻(两优培九)气孔阻力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9:00~15:00变化平衡,15:00以后急剧增大;拔节期以前,9:00~15:00较小,生育期后期9:00~15:00明显增大。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水稻气孔阻力可知,粳稻(宁粳一号)的气孔阻力明显高于籼稻(两优培九),在生育后期差异明显。土壤水分对气孔阻力有较大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叶片阻力;水稻植株叶片气孔阻力从上层到下层全天呈增大趋势。[结论]水稻叶片气孔阻力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同生育期、品种、土壤水分、叶片冠层。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开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梯度下不同胁迫时间及复水处理对叶片温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天不同测定时间内,各土壤水分胁迫下,随土壤水势的降低,叶片温度升高,但在试验处理梯度内,叶温均低于气温,各处理复水7 d后叶温基本相同,且仍低于气温;在控水期间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复水7 d后叶绿体色素含量增...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春玉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春玉米功能叶片中CAT活性和POD活性降低,CAT在吐丝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52.97%;POD在抽雄期干旱处理时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达32.01%;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使功能叶片中MDA含量增加,苗期干旱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达57.77%。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平均穗粒数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百粒重影响最大的时期为灌浆期;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为抽雄期。对各处理单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说明,除成熟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产量均下降,以孕穗期到开花期干旱处理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减产幅度在58.73~75.41个百分点之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三省地处北纬4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属寒冷稻作地带一季早粳稻区。本区夏季气温较高、雨量较多、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在正常情况下适合水稻的生长。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气温变化较大。三、四年中常出现一次低温年,并伴随以日照不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育,造成延迟型冷害;部分地区,在7—8月水稻孕穗和出穗开花期,有时受东海寒潮或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出现异常低温,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由于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有的阶段反应敏感,有的阶段则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这些研究对于水稻的增产有十分深刻的意义。本研究从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水稻的生长动态变化,为水稻的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水稻叶片不同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与实测水稻叶片光谱的变化规律和响应特征。通过采集研究区水稻发育关键期叶片光谱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探讨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水稻叶片光谱特征变化以及与SPAD变化响应关系,分析比对了SPAD与四个生育期水稻DVI、RVI、EVI2等植被指数敏感波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进SPAD值逐渐减少,可见光范围光谱反射率呈一致的逐步增加趋势;孕穗期近红外波段对SPAD反映敏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可见光波段对SPAD敏感;四种植被指数与SPAD值相关性,DVI与孕穗期、成熟期,RVI对抽穗期,EVI2对灌浆期的SPAD值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