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罗非鱼是南方地区淡水主养品种,也可以在咸水中驯化养殖,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养殖,目前罗非鱼已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在北方由于气候条件影响,罗非鱼养殖不能越冬且出塘时间较为集中,冬季鲜活罗非鱼依靠南方运输,制约了北方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罗非鱼在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我们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利用塑料大棚养殖,增加罗非鱼的生长时间,再辅以技术更新,使当年罗非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在北方创造了  相似文献   

3.
<正>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其以生长快、高产、优质、高效等特点深受渔民欢迎。近年来罗非鱼价格一直维持高位略涨态势,各地渔民养殖热情高涨,养殖面积逐年增加。然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罗非鱼  相似文献   

4.
大规格罗非鱼安全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条件和养殖方法基本相同的六口面积共39亩的鱼塘开展大规格罗非鱼养殖试验,获得平均亩产1785千克,亩净产1542千克,亩利润4027.30元的高产、高效效果;比较5个不同放养密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以1100-1300尾/亩的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较好.因此建议在水深1.6-1.8米的池塘养殖大规格罗非鱼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100-1300尾/亩;本试验总结了大规格罗非鱼养殖的养殖模式、微生态水质调控、鱼病预防控制等罗非鱼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王新叶 《水产养殖》2010,31(11):33-34
<正>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具有食性广、抗逆性好、容易养殖、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已成为滨州市鱼类养殖的主导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为达到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实现稳产高效健康养殖,综合多年水产养殖经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罗非鱼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波 《水产养殖》2003,24(1):24-24
罗非鱼是一种温水性鱼类,其生长水温的低温界限为16℃,而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无法开展大面积养殖。所以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笔者在陕西省合阳县生态渔业科技示范园利用热水井进行了微流水养殖罗非鱼的试验。养殖周期240天,经干塘验收,亩产罗非鱼1 642kg,亩均纯利润4 936元。试验初步探索出了北方地区温流水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决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出现罗非鱼苗繁殖过剩、造成成品鱼上市时间延长和规格小等问题,提高罗非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索了罗非鱼和斑点叉尾的混养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罗非鱼养殖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池塘的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对罗非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和促进广西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试验地点和设计1.试验地点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广西水产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自然条件下的北方地区难以越冬,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多为温室大棚与地热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对越冬大棚特点与生态环境缺乏认识,造成了罗非鱼越冬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笔者通过总结养殖实践经验,就冬季北方越冬大棚罗非鱼死亡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出现的问题在罗非鱼越冬过程中,时常出现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现象,死亡的罗非鱼从池底翻上水面,无明显疾病特征,通过镜检仅发现少量寄生虫以及轻微的细菌感染,但感染程度并不能引起罗非鱼大批死亡;泼洒消毒剂和杀虫…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发布的2010渔业主推技术共9项,包括: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技术、海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盐碱地生态养殖技术、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是以团头鲂"浦江1号"保种、选育和良种生产为主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团头鲂"浦江1号"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已形成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和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同时,该场还积极研发与之配套的高效养殖模式,先后研发了当年养成、翌年夏季养成、秋季养成、冬季养成、一年两茬养殖和一年两次上市6种模式。本文将此6种养殖模式近年来的养殖效益情况做  相似文献   

11.
赵巍  齐子鑫 《河南水产》2005,(4):13-13,20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调整北方养殖品种,优化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通过我们近几年的养殖实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本文通过以斑点叉尾鮰为主养鱼,罗非鱼为配养鱼,利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进行养殖而获得高产高效的一种养殖技术.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本次试验以花鳗鲡、罗非鱼和蕹菜为种养对象,进行不同种养模式对养殖生物的影响试验。在12个室内水泥池(5米×3米×1.2米)中,设置4组试验,分别为花鳗鲡单养、花鳗鲡+罗非鱼、花鳗鲡+蕹菜、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研究利用花鳗鲡、罗非鱼和蕹菜的生物特性,再结合水中生物情况,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我场于2008年进行罗非鱼套养淡水蓝鲨和七星月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池塘套养淡水蓝鲨和七星刀鱼,不仅提高了池塘商品鱼总产量,而且还能大大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精神的指导下,为顺应当前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趋势,探寻一种生态、健康的新型养殖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水产管理模式,河北中捷罗非鱼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罗非鱼公司)积极探索绿色高效优质养殖新模式,着手打造生态休闲精品渔业。中捷罗非鱼公司2016年引进了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IPA),该技术是美国大豆协会最早提出并在中国推广使用的一项全新理念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开启了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了优化构建,开展了罗非鱼池塘循环流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探讨,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优化以及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拓展提供参考依据。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优化构建试验所用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总面积20亩,主体采用砖混结构,规格为34.0米×15.8米×1.8米,分别设立3条独立水槽,每条水槽的规格为22.0米×5.0米×1.8米,主养区配备遮阳及自动喷雾降温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罗非鱼受控式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具有高密度养殖、精品质产出、循环水调控、全资源集约、低环境依赖、全风险控制、规模化运营和简易式操作等优点,我中心与广州华大锐护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集成了我国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研发出一套罗非鱼受控式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技术。1.养殖设施试验场址为广东罗非鱼良种场,集装箱规格6.5×2.3×2.7m,水深1.7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罗非鱼养殖模式,减少病害发生,试验采用定期投喂EM菌的养殖模式,分析其对池塘水质以及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期投喂EM菌,有助于增加池塘溶解氧(DO),降低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维持较稳定的pH值;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任常军 《水产养殖》2023,(1):53-54+62
<正>目前,水产养殖业正逐步由传统的养殖模式向生态高效、绿色健康的养殖模式转变。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推广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水产品与水生植物(渔藕、稻渔以及鱼菜共生)等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模式、人工湿地生态净水循环养殖模式、多层级(多种鱼类、多种规格)鱼类混合高密度养殖模式等。淡水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推动我国渔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约26万亩,年产量约22万吨,是中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产地。在文献中,泛塘一般出现在高温季节,同时罗非鱼给人感觉是粗生易养殖的品种,不会出现泛塘大量死亡的情况,但笔者在多年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茂名地区冬季易发生罗非鱼养殖泛塘现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该地区多年调查冬季罗非鱼养殖泛塘的原因、解决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业者参考。一、冬季罗非鱼养殖泛塘原因1.天气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