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精养池塘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军  齐子鑫 《河南水产》2009,(3):25-26,30
本文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的现状,阐述了影响精养池塘水质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非生物因子,总结了非生物因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关系、水体中的变动规律及具体的调控技术;同时分析了精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对水色变化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调节措施,旨在为精养池塘的水体调控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老旧池塘进行改造,改善养殖水体环境,2012年我们在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的指导下,采用微生态制剂对老旧池塘进行水质调节改良试验。一、试验的内容和地点1.试验内容利用微生态制剂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肥水素,在高温季节施用于养殖池塘,改良池塘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含量,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池塘综合养殖技术、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池塘微生态制剂使用技术、人工湿地和池塘水体浮动草床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利用生物技术、物理手段对池塘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具有能耗低、操作相对简单的优势,同时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有关研究报道通过微生态技术、种植水生植物等对青虾养殖池塘水质具有一定改善的效果。然而采用外源性生物或微生物的技术手段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往往不太稳定,但运用将人工基质引入池塘固化微生物的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青虾养殖池塘内设置人工基质,固化水中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对基质上及水体中微生物数量和水质指  相似文献   

6.
家鱼(Major Four Chinese Carps)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的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的调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先养水。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肥、活、爽、嫩”和良好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家鱼养殖中,可以通过水色、底泥颜色及水体理化指标等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并且根据其变化情况合理进行调节,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本文就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节控制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9.
<正>水质调控是淡水池塘养鱼关键技术之一,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基础上,通过测量、观察以及人为干预,调控出适合养殖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生产安全、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一、淡水池塘水色的表现及水质观测池塘水色与池水中主要浮游生物种类密切相关,要每天巡塘观测池塘水质,通过肉眼观察水体颜色,再结合水质检测和生物学测定,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体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关于南美白对虾池塘水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有盐度的养殖池,有关内陆地区纯淡水南美白对虾池塘水质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表明,淡化养殖池塘与海水养殖水环境差异较大,在低盐度水体中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增强。因此,照搬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经验,必然导致养殖风险增高,不利于纯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鉴  相似文献   

11.
李文启 《齐鲁渔业》2008,25(10):31-31
现将内涝期间的鱼池管理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水质调节内涝期间,池塘与外界水体大量交换,排涝渠里沤制树木、农田里沤制玉米秸秆等污水流入池塘,造成池塘水质恶化。由于水体相连,采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已不现实,但可采用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的方法来净化改良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12.
<正>海水池塘虾-蟹-贝混养是一种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原理,利用水体物质循环,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该养殖空间内协调生长,实现生态平衡和高效健康养殖。该模式中贝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碎屑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调节水质,保障虾、蟹健康生长,有效提高了饲料、水体的利用率,显著降低养殖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负荷,在取得理想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我们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仿生态养殖试验。试验通过池塘底部种植水草等生态养殖技术,利用水草的自然净化功能来改善池塘和水体的生态环境;并配备池塘底部增氧设施,大大提高水体溶氧量,使池塘形成一个水草茂盛、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仿生态环境。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鳜鱼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正逐步为养殖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循环流水养殖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实现养殖水体自循环利用和高密度养殖。近年来,国内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试验示范,安徽省也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在全省多个  相似文献   

15.
养鱼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以及养殖过程的健康和安全。目前虽然有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在生产实践上我国大部分养殖人员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体情况来发现鱼类生存状况,根据水质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等,以便及时调整喂养次数及换水量。本人经过多年池塘养殖实践和技术研究,积累了一些观察养鱼水体的经验和技术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水体的颜色根据水体的颜色我们可以推断养鱼水体的情况:①池水呈灰白色。说明水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浮游动物含量较多,一般是由于池水施放有机肥不久所…  相似文献   

16.
在永城市鲤鱼池塘养殖中应用自制的EM菌,定期进行现场取样测定,对池塘水质p 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进行应用前后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1.使用EM菌后,在7~10天内可有效调节养殖水体中的p 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使鱼类的水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活、生长水质标准。2.定期泼洒EM菌的池塘鱼类色泽鲜亮、体表光滑、规格整齐;池塘水质清爽、无异味。  相似文献   

17.
桨叶式增氧机是结合高产养殖池塘水质和生态条件,利用池塘生物增氧的作用,为预防池塘缺氧而设计的池塘养殖配套设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池塘养鱼生产。我们在研制过程中,对该种增氧机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桨叶式增氧机可有效把池塘表层的高溶解氧水体交换至底层,把底层缺氧水交换到上层增氧,从而改变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调节水体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可达到即满足养殖鱼类对溶解氧的需要,又减少开机时间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池塘水质的好坏对南美白对虾苗的放养和养殖都非常重要,特别是放养前的水质质量,直接影响虾苗的成活率。笔者对浙江省慈溪市5万多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水质调节得比较理想的池塘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高效,而水质较差调节措施又不力的池塘,就很难获得高产,甚至有的虾塘发生亏损现象。现把水质要求和调节措施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水域空间狭小的问题不断出现。怎样有效利用浅水池塘养鱼并提高产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五常市民乐乡做了浅水池塘高产实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改良养殖池塘水域环境浅水池塘(水深1.0—12m)水温和水质变化较大,为改变这种缺陷,夏季水温提高时,养殖水体要经常更换,以调节水质,控制水温。这样鱼的生长较快,减少了越冬环节,待冬季来临之前,就可达到出售规格。  相似文献   

20.
薛建民  杨莉  李瑞达 《河北渔业》2015,(4):28-29,55
<正>衡水市水产养殖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衡水湖周边,宜渔面积800多hm2,养殖池塘普遍存在面积大形状不规则,池塘水体较深的问题。受底质及衡水湖水体压力影响,池塘难抽干,又因池塘土质松软、承包期短,故池塘改造困难。但养殖用水取自于衡水湖,水质优良,经检验符合养殖用水要求,且地处环境优良,无污染,渔民多采用以主养鲤、草鱼,搭配鲢、鳙鱼的模式进行养殖。养殖模式陈旧,受养殖技术及池塘条件所限,产量多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