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解决当前各学科领域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素材匮乏、融入路径不畅、实施效果不佳的普遍困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则成为突破课堂育人瓶颈的前提。在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概念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产出为导向的系统化案例设计思路和以编委会为核心的高效化案例编写流程。从理论层面提炼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的真实性、教育性、推广性、规范性等四大原则,梳理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六大结构要素及其相应的撰写规范,包括案例主题、案例意义、教学目标、思政教学素材、教学实施过程和案例教学反思。从实践层面论述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内隐性、教学情境创设的沉浸性、教学活动实施的参与性和育人效果测评方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以动物微生物课程为载体,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分析了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的现状,认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办法。探索思政教育在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实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也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学校农科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进行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修订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为农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运用OBE理念的逆向设计原则,将课程思政与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进行有效统一,确定课程目标和能力指标;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内容优化;改进课程实施过程及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等,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产出导向教育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同时,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该研究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重知识轻德育的困境,作为思政教育的新形式,课程思政尚处在摸索尝试阶段。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初步探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上有先天优势,根据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实施课程思政,重在教学设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深层挖掘提炼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完善补充了教学思政目标;根据思政教育目标配套设计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在知识传授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推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部分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微生物学课堂育人的效果,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新的目标要求,也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围绕"一懂两爱"的教学目标,课程组探索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框架,基于课程思政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该举措对于提升学生学农、爱农、践农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农业院校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必修课,对生物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主要围绕如何立足微生物的学科优势、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同时,为其他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途径,已成为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工艺学”核心课程为例,从制定该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等几方面入手,探索实现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达到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渗透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兽医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人生观和奉献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的课程思政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模拟电子技术"是天津农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二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做好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对本专业的学生思想影响比较大。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和概念、器件多的特点,探索本课程的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方式,提出与本课程相结合的思政内容,并通过具体举例的方式讲述如何在本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加入课程思政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核心思想是在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结合”为课程目标前提下,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各种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现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理念。本文以《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思政为例,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实践。本授课团队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教法成熟,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众多自然科学精神、人文社科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种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之中,探究课程思政挖掘路径与融合方法,调查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与思政的实践教学融合效果进行评价,为动物寄生虫病学及兽医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证数据以及教学经验,为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学》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课程思政教学主线,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畜牧科技人才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思政引领,分类融合,多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构建融合式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分类导向和实践技能的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考核体系的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促进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全面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旸  王靖  邸娜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44-145
土壤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体系。课程思政主要是一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在于:练好基本功,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整合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统一;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打造立体化教学平台,优化全景育人教学环境;强化“三位一体”考核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着力点。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和“社会公民”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更加明确化的表述,也是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对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的精准对标。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O-LIS-E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培训团队在大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实际案例基础上凝练总结而成。该模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已在国内数十所高校教师中广泛使用,其内容和建设成效被《中国教育报》和《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通过介绍O-LIS-E课程思政教学模型内涵与实践探索案例,帮助专业课教师思考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途径,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该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应用性强。加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本文阐明了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案例的挖掘和应用,探讨了将课程思政要素与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农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农科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对目前课程思政的基本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建议等方面开展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认可度较高,但是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能力仍需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