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甜糯810是以1018为母本,100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东南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018—2019年徽甜糯810区试平均支链淀粉占粗淀粉比率为95.7%,平均皮渣率为10.1%.徽甜糯810从感官品质、气味、风味、糯性和柔嫩性2年区试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并且区试专家品尝鉴定评分均优于对照,平均专家品尝鉴定评分86.0.徽甜糯810平均鲜果穗产量14292.0 kg/hm2,比对照增产21.3%.徽甜糯810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200506).  相似文献   

2.
徽甜糯1号是以WX33为母本,SH5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中鲜玉联合体黄淮海区试验中,2018—2019年徽甜糯1号平均鲜果穗产量11766.87 kg/hm2,比对照增产6.82%.平均粗淀粉含量为69.81%,支链淀粉占粗淀粉比率为97.33%,皮渣率为6.29%.徽甜糯1号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东华北及黄淮海鲜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满足鲜食玉米生产对优质早熟甜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6年以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NF10作母本,以自选甜质玉米自交系NF11作父本进行优质、早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2020年育成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该品种在2019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中,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62.5 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6.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94.0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4.7%,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79.0kg/hm~2,较相邻对照增产15.8%,春秋两季参试14点全部较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结论】该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41号),具有果穗粗长、籽粒饱满、黄白粒、柔嫩、皮薄、脆甜、口感好、早熟、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广西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新品种卫农998是以LWQ为母本、宁12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长穗粮饲兼用品种。在2017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为15 697.5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50%。在2018年宁夏联合体引(扬)黄灌区中晚熟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中,卫农998平均折合产量为15 711.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94%。卫农998属中晚熟品种,株型紧凑,平均株高为301 cm。平均百粒重为36.3 g,平均出籽率为87.8%,容重776 g/L。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87.8 g/kg、粗脂肪(干基)35.8 g/kg、粗淀粉(干基)755.6 g/kg、赖氨酸(干基)2.8 g/kg。田间生长整齐,出苗快、苗势强,结实性好,高抗腐霉茎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抗倒伏,丰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强。适宜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及类似生态气候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6.
酒166是以自选系酒071为母本,以外引系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4—2015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酒166有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0 4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0.13%。2016年在甘肃省玉米新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中,酒166平均折合产量9 367.5 kg/hm~2,比对照品种金穗3号增产11.4%。酒166籽粒含粗蛋白93.3 g/kg、粗脂肪42.5 g/kg、粗淀粉736.2 g/kg、赖氨酸2.9 g/kg。抗轮枝镰孢穗腐病,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红叶病。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以糯玉米自交系莫宜糯为母本、超甜糯双隐自交系WT1791作父本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育成甜糯玉米新品种桂甜糯611,在广西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春季和秋季平均鲜穗产量分别为774.6kg/667m2和731.9kg/667m2,分别较对照(桂糯519)增产4.5%和5.9%,于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甜糯611果穗外观品质佳,结实性、色泽及柔嫩性好,皮薄渣少,糯且甜,口感风味好,适宜在广西各地及我国东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忻玉60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忻9101-1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6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0 984.5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9.0%。2007—2008年山西省区域试验(2年)中,平均产量为10 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8位。在2008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3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11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4.49%,属于高淀粉品种;抗玉米穗腐病(病级3)、粗缩病(病株率2.9%~4.4%),中抗玉米大斑病(病级5)、茎腐病(病株率13.8%~29.0%),感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率3.6%~17.8%)、矮花叶病(病情指数15.4~59.1);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 880.5 kg/hm2,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是以自选系 Phbve 为母本、GB926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中,2012年6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6830.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1%;2013年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4560.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0.2%。在2013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5471.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4%。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和红叶病,中抗瘤黑粉病和茎基腐病。籽粒含粗蛋白94.9 g/kg、粗脂肪49.4 g/kg、粗淀粉717 g/kg,属优质玉米。可在甘肃省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彩甜糯1958是以自选自交系3991M为母本、XZGT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糯玉米杂交种,201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抗穗腐病、矮花叶病;抗大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2016—2017年参加山西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鲜穗16 535 kg/hm~2,比对照晋单(糯)41号增产15.5%;鲜籽粒支链淀粉/总淀粉为93.1%,品质评分89。彩甜糯1958在山西省生育期91.5 d,适宜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晋单5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X19-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在2004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685.0 kg/h㎡的单产水平排第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9%.2005-2006年在山西省的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084.5 kg/h㎡,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9.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66.在2006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833.0 kg/h㎡,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0.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76.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3.63%,属于高淀粉品种.自然条件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抗丝黑穗病,高抗玉米螟,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867.5 kg/h㎡,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忻玉6009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增产潜力。[方法]介绍忻玉6009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最后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忻玉600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Z295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7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 460.0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3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6%。2008~2009年在山西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7位。在2009年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103.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6位。忻玉6009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2.8%,属于高淀粉品种。忻玉6009中抗矮花叶病,抗玉米穗腐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结论]忻玉6009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酒623是以外引系6H为母本、自育系酒2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6 40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6%。在2016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15 406.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6%。酒623抗穗腐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和矮花叶病。籽粒含粗蛋白8.26%、粗脂肪3.61%、粗淀粉74.51%、赖氨酸0.21%。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广西玉米品种资源,促进玉米生产上新老品种的更替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Q901为母本,YD2为父本成功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桂单660(审定号:桂审玉2019088)。在2017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中,桂单660春秋两季平均产量539.8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4%;2018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中,春秋两季平均产量474.3kg/667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3.5%。桂单660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粗蛋白含量高等特性,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对糯玉米新品种的需求,通过自交系的创制,选育品质更佳的甜加糯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2012年冬,采用自育自交系×外引自交系的杂交模式,组配多个玉米自交系杂交组合;2013年鉴定筛选出若干组合于2014-2015年参加联合多点品比试验,在品比试验中,改01-1b×中zip233表现最佳,于2015年定名为甜糯133。【结果】2016-2017年,甜糯133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5 793.6 kg·hm~(-2),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增产22.79%。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80007)。【结论】该品种属中大穗型甜加糯鲜食玉米单交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稳产性较高、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福建省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环冬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冬4号由杂交组合83-84-1-1的分离单株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518.7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平均增产6.98%;2008—2009年度在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 600.0 kg/hm2,较对照西峰27号平均增产4.22%。籽粒含粗蛋白147.2 g/kg(干基)、粗淀粉637.7 g/kg(干基)、湿面筋263.8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82g/kg(干基)、沉淀值40.5 mL(14%水分基)、容重792.8 g/L、水分11.9%。抗寒抗旱性优良,抗春冻、高抗红黄矮病,抗倒伏、抗青干,抗穗发芽,丰产性好,品质高,适宜在庆阳市北部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九洋528(YDF528)是以自选系FH5263为母本、自选系FH088为父本组配选育的玉米新杂交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为11 2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沈单16增产6.7%。2016年参加甘肃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1 299.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0%。抗倒性强,抗茎腐病,抗穗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植株为紧凑型。平均生育期138 d,属中晚熟品种。株高279.7 cm,百粒重36.2g,出籽率87.3%,容重775.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91.2 g/kg、粗脂肪(干基)42.8 g/kg、粗淀粉(干基)719.4 g/kg、赖氨酸(干基)3.5 g/kg。适宜在甘肃省会宁、秦安、清水、灵台、镇原、环县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7号是以"天山白豌豆"为母本,"8707-1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6年在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 903.3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平均增产6.43%。籽粒含粗蛋白含量226.0 g/kg(干基)、赖氨酸12.6g/kg(干基)、粗脂肪11.2 g/kg(干基)、粗淀粉642.8 kg(干基)、水分14.0%,为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系)。适宜在年降水350 mm以上,海拔2 5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种植,水地和二阴地种植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杂交种98-ZW-1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98-W-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98-Z-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2-2003年白银市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2 032.25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0号增产9.78%;在2002-2004年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2 063.54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0号增产3.3%.中早熟,株高246 cm,百粒重40.0 g左右,籽粒含粗蛋白111.0 g/kg、粗脂肪46.2 g/kg、淀粉716.2 g/kg、赖氨酸3.6 g/kg.高抗大斑病和红叶病,适应性强.适宜在白银市高扬程灌区海拔较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长单529"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775.3 kg/hm2,比对照品种"龙单13号、吉单27"增产11.5%。200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9 840.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7.1%。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2008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长单529"。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玉米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