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小麦分子育种主要包括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手段和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育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分子育种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小麦常规遗传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分子育种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设计培育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小麦属于我国三大基本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育种行业尝试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到小麦常规育种方法中,以进一步提高新品种的选育效果。同时,还能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本文就小麦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分子育种技术,并分析小麦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的有效结合措施,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能够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提高新品种选育实效。我们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麦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作为C4途径的关键酶,一直是水稻、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EPC基因工程现状,着重介绍了转C4光合pepc基因水稻、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高光效育种最新进展;并指出转基因高光效育种的分子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有价值高光效种质有待进一步创制;将转基因高光效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开展水稻、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病相关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2):308-313
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植物新品种的技术,将基因聚合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今后作物育种家研究的新方向。基因聚合分子育种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遗传转化基因聚合分子育种和分子标记筛选基因聚合分子育种。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抗病基因的不断发掘,小麦抗病分子育种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就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抗性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状况和研究现状,对通过一般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小麦抗条锈育种和品种选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麦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的结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子育种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概述,从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3个方面对分子育种的基本类型进行了解析,并结合当前小麦种植采用的主要育种方式,提出小麦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的结合对策。研究可以为相关科技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分子育种利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检测方法辅助小麦育种等,极大地加快了优质品种的选育速度。与常规育种相比,它所需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石家庄植物分子育种中心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8,(6):52-52
<正>分子育种利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检测方法辅助小麦育种等,极大地加快了优质品种的选育速度。与常规育种相比,它所需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石家庄植物分子育种中心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分子育种团队以抗多种病害、优质中强筋、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综合应用分子标记选择、品质分析、生理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小麦品种郑麦0943,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系统介绍了郑麦0943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性,从整地、播期、播量、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集成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合从种子、原粮到高档面制品的“全链条、全循环”的小麦三产融合发展品种推广模式,对郑麦0943在黄淮南部麦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贵农19号小麦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结合,按照亲本选配原则组配杂交组合[中燕96-3(♀)×贵农21(♂)],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对杂交后代进行处理与选择,快速培育出贵农006号小麦新品系,经过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运用原位杂交、SCAR标记技术对其所含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农19号小麦是一个6VS/6AL簇毛麦-普通小麦易位系,其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育种实践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项快速、准确、高效的育种新技术,既能加快育种进程,又可提高小麦育种成效.本研究培育的贵农19号小麦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矮秆、早熟于一体,现作为主栽品种在贵州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获得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育种者的主要改良目标。但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往往难以克服不利基因的连锁。随着分子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向小麦转移单一基因有了希望。我们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已成功地将大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新品系花76,后代出现了免疫和高抗单株,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上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15.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及实施条件,结合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积累和育种目标,综述了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重点及主要内容,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培育超级小麦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小麦高光效、抗逆、营养高效转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基因源分析及分子标记研发工作,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分子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  相似文献   

18.
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了常规育种方法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优良基因重组和聚合,能够对农作物新品种定向选育,使得分子育种成为育种研究的热点。在介绍植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研究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发展、应用情况。提出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把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加速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抗旱的小麦新材料、新品种。使这一方法在我区的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历程人了简要回顾,对现在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评述,并从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RFLP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1)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2)比较基因组的研究;(3)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