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解芝麻新品种周芝11号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以2018年、2019年黄淮流域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20年黄淮流域展示试验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法对周芝11号的产量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品质特性和抗病性等综合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区域试验和展示试验中周芝11号的平均单产分别为1 415.82 kg/hm2、1 271.83 kg/hm2,平均变异系数为13.13%、平均高稳系数为86.65%、平均回归系数为1.145 3,粗脂肪含量55.35%、粗蛋白质含量20.90%,较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增产11.41%、6.65%,且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综合分析表明,周芝11号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适应性特点,适宜在黄淮流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周芝10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芝4号为母本,周970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参加安徽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04.72 kg,比对照增产12.55%,增产达显著水平,居试验第1位。2016年10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周芝10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耐渍、抗病、广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芝麻新品种漯1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性杂交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漯 12 ,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 1110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6 .0 % ;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92 2 .5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 13.7% ,其稳产性优于对照豫芝 4号。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 ;籽粒纯白 ,粗脂肪含量 5 8.34 % ,粗蛋白含量 17.5 1%。  相似文献   

4.
芝麻新品种鄂芝6号是襄樊市农科院以鄂芝1号作母本,以宜阳白作父本杂交后,经6代世代定向选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4年参加本院芝麻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315.5kg·hm-2,比对照鄂芝1号增产8.3%.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两年20个点平均产量1 256.2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99%.全国芝麻生产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产量1377.3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3%,增产点次80%,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泗稻16号是以苏秀867为母本,以泗稻09-5966为父本进行配组,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性良好等特点,2016~2017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区域试验,2年试验平均产量9720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5.37%。2017年参加同步生产试验,泗稻16号的产量达到了9861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5.37%。2017年参加同步生产试验,泗稻16号的产量达到了9861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7.06%。2018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及江苏灌溉总渠以北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良现有芝麻品种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以早熟、优质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亲本,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芝麻新品种选育,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54.25%、蛋白质含量为22.83%,均达到优质标准;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品种冀黑芝2号,抗病性较高;2013~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256.40 kg/hm~2,较对照冀黑芝2号增产9.5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生产试验,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1 285.20 kg/hm~2,较对照冀航芝1号增产13.20%。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2015年12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6003号)。  相似文献   

8.
杨普 《农村百事通》2006,(11):27-27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邮编:230031,电话:0551-5160835)前不久选育出安徽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2164”。皖杂芝0176和皖芝2164在2004年芝麻品种产量鉴定试验中,667平方米(1亩)产量分别为143.6公斤和136.7公斤,分别比豫芝4号增产19.6%和13.8%;在2005年安徽省芝麻品种区试鉴定试验中,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98.47公斤和98.03公斤,分别比“豫芝4号”增产8.36%和7.81%,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通过近两年产量鉴定和示范,两个芝麻新品种整体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  相似文献   

9.
以泗阳298为母本,以泗阳7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常规棉花新品种泗阳493。在2014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CK增产4.1%。泗阳493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9 mm,断裂比强度为33.1 c N/tex,马克隆值为4.7;该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0.
天域稻1号是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2012年以稻源21为母本、TYG0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2019-202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089.5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增产9.7%,增产点比例100%。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51 kg/hm2,比对照辽粳9号平均增产8.9%。202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南部中晚稻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天域稻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总结了相应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贺建文  蒋相国  唐雪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06-5607,5620
芝麻新品种鄂芝7号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鄂芝3号作母本、豫芝4号作父本杂交后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1 202.85 kg,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15.18%,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张家口地区种植的小豆新品种(系),以冀红325为CK1、白红9号为CK2、保红947为CK3,对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提供的23个小豆新品种(系)的田间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2-080(2 524.60 kg/hm2)、同1133911(2 491.25 kg/hm2)、白红11号 (2 487.91 kg/hm2)和012-25(2 441.22 kg/hm2)较3个对照均增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丰产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张家口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豫芝20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择相结合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1 472.10 kg/hm2,粗脂肪含量56.99%,粗蛋白质含量18.75%。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豫品鉴芝2015002)。  相似文献   

14.
郑太芝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空间诱变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优良。2011—2013年参加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 499.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3.74%,均居第1位;粗脂肪含量57.49%,高出我国目前芝麻行业高油标准2.49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7.49%,属油用型芝麻新品种;高抗茎点枯病、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4.6%、3.2%),耐渍、耐旱、抗倒性强,属高抗、广适型芝麻品种,适宜在河南和安徽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大福鼎市及周边地区的甘薯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于2022年对11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其形态特征、产量、经济性状及食味、适应性等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泉薯19、福薯604鲜薯平均产量分别为4 3086.75 kg/hm2和42 029.25 kg/hm2,分别比广薯87(CK)增产54.30%和50.52%;淀粉产量分别为7 700.85 kg/hm2和7 830.0 kg/hm2,分别比广薯87(CK)增产62.0%和59.39%。泉薯19、福薯604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淀粉含量高等特性,是一个集鲜食与加工兼用型品种,适宜大面积推扩种植。  相似文献   

16.
芝麻新品种驻芝1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芝11号(试验代号驻J18)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81043做母本,驻7801优系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03年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经多年多点多项试验,平均单产1 294.26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9%,脂肪含量为57.07%,抗多种芝麻病害,适宜长江以北芝麻产区种植。并总结出驻芝11号高产稳产相关的气象因素、早播措施、适宜密度、施肥技术、治虫防病等各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邯豆16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96019-7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年和2019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 123.0 kg/hm2和3 810.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8.5%和9.6%。2019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3 234.0 kg/hm2,较对照增产6.7%。该品种抗倒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和7号株系。于202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冀中南地区夏播种植。本文作者对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和栽培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加快其推广应用,提升河北省大豆种业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8.
龙粳42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丰11848为母本,系选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第二积温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46.6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85.1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9%。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优质、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驻芝18号(试验代号:驻12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驻893为母本、驻7801优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于2009年6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高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单产可达1 35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9%;驻芝18号含油量57.89%,蛋白质含量19.28%;抗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此外,还研究了驻芝18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驻芝19号(原品系名驻0019)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驻975为母本、驻99141优系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其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2010年全国(江淮片)芝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驻芝19号平均产量1 262.25 kg/hm2,比对照豫芝四号增产7.62%。种子含油量56.20%,蛋白质含量20.96%。2011年8月驻芝19号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此外,研究了驻芝19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