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遗传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陕西汉中的2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9%~19.62%;供试水稻品种按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大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相关系数r=0.8099,其次是穗长、株高和千粒重,相关系数分别是0.5408、0.5053、0.4696,因此在水稻材料改良和品种选育上,重视大穗、大粒兼顾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农艺性状,选择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甘肃武威市凉州东南部祁连山区种植的品种或育种材料,本试验以14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主成分进行分析,继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藜麦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程度高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有效分枝数、穗长、主茎粗、粒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358%,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株高、主茎粗、穗长、生育期等指标,大部分与株型有关;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粒径、单株产量和产量,大部分与籽粒及产量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5时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Ⅰ类可作为特异种质保存;Ⅱ类在实际生产中可作为依靠群体增产的藜麦种植;Ⅲ类特征为生育期较长,株高、主茎粗、有效分枝数、穗长以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值均较大,可作为高产品种(系)进一步筛选利用或作为高海拔藜麦杂交育种的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糜子种质资源,对33份糜子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以欧氏距离为15将33份糜子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将第Ⅰ类与第Ⅲ类作为组合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可以选育出抗折断、抗倒伏、耐密性好、高产的糜子新品种。基于11个糜子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区产量与穗柄长、穗型、秆色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分蘖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参试的33份糜子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25),秆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0.47)。  相似文献   

7.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30个新疆自育的春小麦品种(系)为参试品种(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各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结果]生育期、最高总茎数、收获穗数和成穗率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在遗传距离8.37水平上将30份品种(系)分为4类。[结论]当春小麦品种(系)生育期较短,最高总茎数适中,收获穗数和成穗率较高时,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12份(59个单株)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数材料表现为植株较高、穗长较长、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多,而千粒重相对偏低.基于材料间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12份(59个单株)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五大类群.类群特性分析表明:类群工、类群Ⅲ和类群V可作为分蘖强的穗数型亲本材料,类群Ⅱ可作为分蘖强的粒重型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小穗数较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黄淮冬麦区北片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对2011—2020年黄淮北片水地组区试289个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黄淮北片水地区试品种产量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总趋势是有效穗数、千粒重、容重以及株高增加,穗粒数减少,生育期缩短,最大分蘖数变化不明显。产量与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容重生育期株高最大分蘖数穗粒数有效穗数;产量构成三要素两两之间负相关。千粒重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向,直接贡献率依次为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容重生育期。因此,为适应黄淮北片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变化,宜选育生育期适当缩短、灌浆时间长且速率快、结实性好、茎秆弹性好、有效穗数650万/hm~2以上、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 g以上、株高75~82 cm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麦作区。为了探讨该区小麦品种的变化趋势,对2004—2013年间参加该区区域试验的73份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且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农艺性状中,株高最高总茎数基本苗生育期;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千粒重。从不同年度来看,2004—2005、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年度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12—2013年度参试品系的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高于农艺性状。从遗传多样性指数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在农艺性状中,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基本苗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高总茎数的变化不明显;在产量性状中,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穗粒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新疆燕麦地方品种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新疆35个地方燕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单株分蘖数、穗长、小穗数、单株粒重、千粒重、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9个性状的分析,发现新疆的地方燕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进行分析,5个植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0;~25.81;,表现为:单株分蘖数>小穗数>穗长>株高>生育期;4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84;~34.89;,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千粒重>脂肪含量.利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35个品种被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6个类别,可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选择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和类群结构,探索不同血缘玉米品种性状间的互补性,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对购自广西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差异和优势特点。[结果]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株高、千粒重和产量等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07;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共得到138个变异,平均遗传丰富度为6.57。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5份品种资源划分为2类,分类结果与品种审定的生态区域和系谱来源关联性较大,可分别定性为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表型性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长和抗病性,偏温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茎粗、穗粗和行数。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产量表现优于偏温带品种与其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高于偏温带品种有关;增加种植密度,偏温带品种可表现出耐密稳产特性。[结论]广西玉米品种资源多样性较丰富,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各有值得借鉴和利用的优良性状和特点,可研究吸收其优良性状进行表型互补,以提高广西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267份青藏高原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对267份青稞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1.41,平均值为0.54,粒色和穗密度多样性较为丰富;9个数量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2.84%~42.22%,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4~2.09,平均值为2.03,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经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穗粒数因子、粒质量因子、分蘖和穗长因子、株高因子和籽粒体积质量因子等5个特征根,代表全部9个考察性状的89.05%的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多为青稞育成品系,主要为矮秆、高分蘖和密穗型材料。第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地方品种,主要为中高秆、多分蘖和小穗型材料,其产量较低。第Ⅲ类群主要为高秆、分蘖力适中,中穗大粒型材料,产量适中。第Ⅳ类群主要为中高秆、低分蘖、大穗多粒型品种,产量较高。研究认为青藏高原青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地方品种可作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每穗粒数、单株穗重变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4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全生育期、有效穗数、经济系数、千粒重、单株穗重对迟熟中粳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结实率、每穗粒数、株高、单株干重对产量影响也较大,在迟熟中粳水稻品种高产育种中,应优先选择有效穗数多、千粒重高、穗型大、穗粒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稻花香2号水稻M3代穗、粒变异后代多样性为切入点,调查分析水稻穗、粒的多样性和群体变异情况,整理归纳突变株系农艺性状,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稻花香2号水稻品系提供依据。试验对EMS诱变的20个突变株系的成株表型及其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系和稻花香2号之间株高、剑叶长、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群体变异比较丰富;相关性分析上,单株产量与株高、千粒重显著相关,与每穗粒数和实粒数呈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将突变株系分为3类,第1类包含稻花香2号等14份材料,第2类包含HM2等5份材料,第3类包含HM14和HM19 2份材料。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3份相对理想的材料HM9、HM14、HM19,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国外146份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资源利用效率,在山西南部大田对从国外引进的146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9%,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4。农艺性状的产量、主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成穗数和品质性状的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形成时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产量较好的31份材料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8个主成分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92.73%,从中选出了影响力较大的8个性状,综合反映了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31份材料按遗传距离远近划分为七大类,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说明引进小麦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