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制备辣木叶粗多糖并研究其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华南地区辣木叶为原料,水提醇沉法、Sevage法、过氧化氢(H2O2)法提取辣木叶粗多糖,水解衍生化分析单糖组成,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等指标评价辣木叶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该试验所制备的辣木叶粗多糖提取率为7.16%,测得纯度为84.33%.辣木叶粗多糖的单糖组成有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各占56.88%、14.44%、10.54%、9.45%和4.13%.另外,试验表明辣木叶粗多糖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活性较好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辣木叶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辣木叶多糖对5种肿瘤细胞(肺腺癌细胞A549、前列腺癌细胞PC-3、结肠癌细胞HCT116、人宫颈癌细胞Hela、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以不同浓度辣木叶多糖作用于5种肿瘤细胞,及不同分子量的辣木叶多糖作用于HCT116细胞,采用MTT法测量存活率并计算其IC50值。结果表明:辣木多糖对HCT116和Hela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A549和PC-3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而对MCF-7细胞生长起促进作用。其中,辣木叶多糖对HCT116的生长抑制率为2.28%~59.32%。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21%~47.57%。对A549细胞和PC-3细胞抑制率低于20%,而对MCF-7细胞促增长率为3%~50%;不同分子量辣木叶多糖对HCT116的增长抑制率为1.89%~56.49%。辣木叶多糖对HCT116和Hela细胞的IC50值为7.3和7.827 mg/mL;分子量为100~300 kDa的辣木叶多糖对HCT116的IC50值为0.298 mg/mL。  相似文献   

3.
辣木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辣木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包括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条件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木叶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提取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辣木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以洗脱率、精制度等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辣木叶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25mL辣木叶总皂苷样品液上大孔吸附树脂,用蒸馏水,30%、50%乙醇各200mL依次洗脱,辣木叶总皂苷富集于50%乙醇洗脱部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富集、纯化辣木叶总皂苷,其洗脱率为(76.3±0.3)%,精制度为124.9%,该法可较好地纯化辣木叶总皂苷.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辣木叶的综合利用率,对辣木叶低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用辣木叶粉末水浴加热提取低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不同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提取液中辣木叶低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辣木叶低聚糖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0 min,此工艺方法提取液中辣木叶低聚糖含量约为19.50 mg/mL。[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辣木叶低聚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辣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辣木叶乙醇初提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得到辣木叶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同时对各萃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辣木叶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个提取层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在相等的浓度条件下,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虽然抗氧化活性较V_C弱,但浓度达500μg/mL以上时,辣木叶各层提取物均能清除90%左右的DPPH自由基。[结论]该研究为辣木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的进一步分离奠定了基础,并为辣木叶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或天然日化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肇庆七星剑花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获得乙醇水浴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 min、提取3次、料液比1∶60(g/mL)、乙醇体积分数80%;运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与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剑花多糖含量分别为19.80%与20.63%,后者可作剑花多糖的常用测定方法.系统比较了剑花全花、花蕊、花瓣和花萼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的差异,花蕊多糖含量最高,达20.65%;同时应用DPPH法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EC50)为5.391 μg/mL.  相似文献   

8.
灵芝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vag法和HCl法研究了灵芝多糖纯化过程中的去蛋白方法,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分级醇沉多糖的沉淀量探索了不同来源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Sevag法和HCl法都可除去灵芝多糖提取液中的杂蛋白,但两种方法的去蛋白效果和多糖损失率差异明显。Sevag法的蛋白去除率(82.41%)高于HCl法(41.60%);同时其多糖损失率(36.03%)也比HCl法(14.41%)大;乙醇分级沉淀灵芝多糖研究表明,40%、65%和80%乙醇沉淀灵芝多糖量比例为0.41∶0.42∶0.17;多糖浓度与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呈正相关,且分级沉淀的多糖在等浓度条件下其抗氧化性也显示出明显差异,总的清除能力为80%乙醇40%乙醇65%乙醇。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开发利用辣木茶资源,以辣木茶为原料,优化辣木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辣木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辣木茶多糖清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0,浸提时间105 min,浸提温度80℃,此时提取率最大为145.14 mg·g-1;辣木茶多糖对·OH、·O-2、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枸骨叶多糖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枸骨叶多糖的得率,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枸骨叶多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枸骨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1,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82.3℃,在此条件下,枸骨叶多糖得率为6.96%.该工艺条件组合较好,可用于枸骨叶多糖的提取,并为今后枸骨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响应面法的闪式提取香菇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闪式提取香菇多糖的影响因素,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溶液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3因素,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强弱依次为乙醇溶液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闪式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液料比20mL/g、提取时间27s、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香菇多糖提取率为(4.39±0.23)%,与模型预测值差别不大.与传统热水回流提取方法相比,闪式提取法使香菇多糖提取率提高了38.9%,是较为理想的香菇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接骨木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提取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叶粗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质量比、乙醇浓度、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液pH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料水质量比1∶30、乙醇体积分数80%,此条件下接骨木叶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5.52%。  相似文献   

13.
对水溶性酸浆果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水溶性酸浆果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水溶性酸浆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90℃,90%乙醇沉淀。在此工艺条件下水溶性酸浆果多糖的得率为5.46%。  相似文献   

14.
刘鹏举  付志慧  薛小刚  刘慧  阚国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21-6121,6159
对鸢尾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鸢尾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鸢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90℃,95%乙醇沉淀。在此工艺条件下鸢尾多糖的得率为4.95%。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胞外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白灵菇胞外多糖的提取率.用冷乙醇沉淀法对白灵菇胞外多糖(PNEP)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分析了乙醇浓度、加入乙醇体积倍数及醇析时间三因素对白灵菇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组合为A1B3C3,即乙醇浓度为100%、加入乙醇倍数为4、醇沉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白灵菇胞外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3.08g·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石阡苔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和该茶多糖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石阡苔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55 (g/mL,W/V)、浸提时间2.5h、浸提温度70℃,该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为2.87%;茶多糖受光照、氧化的影响较大,对糖类有较好的稳定性;在金属离子条件下,Cu2+和Fe3+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卷叶黄精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秦岭卷叶黄精(P loygonatum cirrh ifolium)多糖的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卷叶黄精多糖的提取率影响是不均等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在温度80℃下,水提取2次,每次2 h,料液比为1∶25。(2)各因素对醇沉分离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液浓缩程度>pH值。醇沉分离工艺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80%,药液浓缩至1 mL.-g 1,pH为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优化辣木蛋糕的制作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辣木粉添加量、白糖添加量、鸡蛋添加量、蛋糕油用量、泡打粉添加量以及牛奶用量对辣木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辣木蛋糕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粉料100%(辣木粉添加量为低筋粉总量的20%),白糖100%,鸡蛋300%,蛋糕油30%,泡打粉3%,牛奶70%.[结论]研究可为辣木蛋糕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香菇、金针菇、黑木耳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金针菇及黑木耳3种常见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多糖,然后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分别从液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醇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L_9(3~4)的正交试验,得出3种食用菌多糖提取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影响香菇和金针菇多糖提取的主次因素是一致的,依次为浸提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而对于黑木耳,液料比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最终测定的多糖含量香菇最高,为3.51%;其次为黑木耳,为3.50%;最低是金针菇,为2.94%。  相似文献   

20.
对卷叶黄精(Polygonatum cirrhifolium)多糖的醇沉分离、脱蛋白和脱色素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蛋白质去除率、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出了最佳精制工艺:①各因素对醇沉分离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液浓缩程度>pH值.醇沉分离工艺为:醇沉时乙醇体积分数为80,药液浓缩至1mL/g原料,pH值为6.②所采用的6种脱蛋白方法均对卷叶黄精多糖的蛋白质去除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多糖含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最佳脱蛋白工艺为:采用1倍糖液体积的TCA(浓度为10)与1/5糖液体积的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为4:1v/v)脱蛋白,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含量分别为84.11、86.42.③对树脂、活性炭、H2O23种脱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最佳脱色工艺:采用LSD208树脂脱色,脱色率、多糖含量、多糖得率分别达88.19、92.32、6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