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黄瓜椰糠栽培中适宜的流出液EC值指标,根据流出液EC值的高低来调节灌溉液浓度,实现肥料的合理施用。试验设置了1.8、2.2和2.6 mS·cm^-1三个流出液EC值指标,灌溉液浓度的“增减量(/g·L^-1)=(EC值设定值-EC值测定值)×流出率/%”。此模型不仅考虑了EC值设定值与测定值的差异,而且考虑了流出率因素。通过“配液浓度=在用浓度+增减量”,对灌溉液浓度进行连续调控。结果显示,伴随灌溉液浓度的升高与降低,流出液EC值围绕设定值上下波动,基本实现了稳定。流出液中氮、磷、钾、钙、镁元素的含量与EC值设定值正相关,反映了肥料供应水平的高低。当流出液EC值设定在2.2和2.6 mS·cm^-1时,黄瓜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却又都比EC值在1.8 mS·cm^-1设定值时显著增加。所以,2.2~2.6 mS·cm^-1可作为黄瓜椰糠栽培适宜的流出液EC值控制区间。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在智能玻璃温室中用椰糠条种植番茄模式下适宜的肥料用量,配制不同肥料量的灌溉液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肥料用量的多少对基质的EC和pH值有直接影响。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流出液的EC值增加,pH值下降,EC与pH值呈负相关。肥料用量的多少影响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钙、镁的含量相应下降。高用肥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第5穗果采收后,低肥量、中肥量和高肥量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是1.76、1.71、1.52 kg,低肥量、中肥量比高肥量分别高15.8%和12.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中肥量流出液的EC、pH值和各元素含量,当EC在2.5~3.5 mS·cm~(-1)之间时,pH在6.0~7.5之间,营养元素含量也较均衡,所以,此区间可以作为调节用肥量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严重、设施土壤碱化度高等问题,以连作10年的设施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糠醛和醋糟为改良剂主料,通过调酸调节改良剂pH为2,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67m2施200(T1)、400(T2)、600(T3)、800(T4)、1 000(T5)、1 300(T6)、1 600kg(T7)的7个处理,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系统研究了不同改良剂用量对土壤养分、盐分离子、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果期土壤pH和EC值均随改良剂施用量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其中T7降低pH效果最显著,降低4.29%,T5降低土壤EC值最显著,降低37.72%;T6和T7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42.11%和48.54%;667m~2施800kg以上用量改良剂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T1、T2、T4和T5处理相对CK分别显著增加20.00%、20.00%、23.33%和26.67%的土壤全磷;T4处理Ca~(2+)和Cl~-下降最为显著,Na~+、K~+和HCO_3-在T3下降最为显著。T4细菌数和放线菌的增长最显著,且真菌数降低最为显著,缓苗期T3放线菌增长最显著。综合分析得出,667m~2施用量600kg为该复合型有机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DK-1土壤改良剂对樱桃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T1:对照(不施用任何肥料);T2:常规施肥处理;T3:DK-1土壤改良剂。定植35 d后测定番茄的生长指标,成熟期分次采摘计产,作物清茬后测定土壤pH值和EC值。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生长指标还是产量T3都显著高于T1、T2(除茎粗、叶绿素含量、pH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中T3的产量分别比T2、T1高出8.3%和56.6%;T3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T1和T2,T3的EC值最低,显著低于T1和T2,比T2低30.5%。说明DK-1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促进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DK-1型土壤改良剂对设施蔬菜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本次田间试验。本研究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1(不施用任何肥料)、T2(常规施肥处理)、T3(常规施肥处理配施土壤改良剂)和T4(化肥减施20%并配施土壤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具有促进丝瓜产量提升的潜力,T3较T2处理丝瓜产量增加9.89%;T3处理作物茎粗也有所增加,较T2和T4处理分别增加了13.22%和14.56%;各处理对丝瓜SPAD值的影响不大;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土壤pH值的增加,T3和T4处理土壤pH值分别比T1处理土壤pH值增加了4.79%和5.39%;同时DK-1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土壤EC值,T3和T4处理土壤EC值均显著小于T2处理,分别降低了32.26%和23.66%。综上所述,化肥减施并配施DK-1型土壤改良剂,促进丝瓜植株生长、产量的提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棉籽壳菇渣复配基质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黄瓜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12):41-44
以草炭∶蛭石2∶1为基础基质和对照,设计了1.5、1、0.5、0体积的基础基质分别与0.5、1、1.5、2体积的棉籽壳菇渣复配4种基质处理,分别编号为T1、T2、T3、T4,对各复配基质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菇渣复配基质的容重随菇渣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T1、T2、T3大于对照。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均随着菇渣含量增加而降低,其中,4个处理的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均小于对照,T1、T2、T3持水孔隙度高于对照,4个处理的气水比在1∶3.75~1∶4.47之间。pH值、EC值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菇渣比例增加而明显升高,pH值在5.02~7.41之间,EC值在2.81~5.21 m S·cm~(-1)之间,营养丰富。不同菇渣基质配方培育的黄瓜幼苗茎粗度由粗到细表现为T1T2T3CKT4,植株高度由高到低表现为T1T2CKT3T4,T4出现生长受抑制的趋势。生物量和壮苗指数由大到小均为T1T2T3T4CK。说明T1、T2配方可以替代草炭-蛭石配方用于黄瓜育苗。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温室无土栽培番茄营养液管理技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现代化温室番茄整个生育期的营养液管理调查表明 ,番茄灌溉营养液的pH范围为 5 .0~ 6 .0 ,回收液pH范围为 6 .0~ 7.0 ;回收液EC值比灌溉液平均高约 1.0ms·cm-1,两者浓度在整个生育期变化不大 ;影响灌溉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光照 ,回收液量占灌溉量的 4 0 %以上 ;营养液配方在不同生长期略有差别 ,营养生长期需氮、钙、镁高 ,生殖生长期需钾多 ,钙镁需求降低  相似文献   

8.
郭东坡 《蔬菜》2020,(9):32-39
为解决因常年不合理灌溉和施肥等造成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开发了以专利土壤改良技术和生物菌肥为基础的"双核"土壤改良技术。以黄瓜为例,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生物菌肥和调理剂;T1:1 500 kg/hm~2生物菌肥;T2:1 500 kg/hm~2生物菌肥+750 kg/hm~2调理剂;T3:1 500 kg/hm~2生物菌肥+1 500 kg/hm~2调理剂;T4:1 500 kg/hm~2生物菌肥+2 250 kg/hm~2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处理T4效果最优,黄瓜总产量达到125.76 t/hm~2,较CK增加31.0%;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增加22.4%和12.6%,可滴定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2%和15.4%;耕层土壤容重、pH值、EC值、全盐量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赤芝G2深层发酵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C/N比、无机元素等营养因子和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转速等非营养因素对赤芝G2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赤芝G2规模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2%,玉米粉3%,KH2PO40.1%和MgSO40.05%。发酵76h,菌丝体生物量最高(1.15g/100mL);发酵62h,胞内多糖含量最高(22.15%);发酵60h,胞外多糖含量最高(3.16%)。赤芝G2菌丝深层发酵的优化条件为:起始pH自然,种子液摇瓶装量40%,规模培养装液量20%,接种量10%,发酵培养时间76h。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在韭菜种植过程中以经验为主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是极其浪费水资源的,因此建立合理灌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以"富韭10号""寿光独根红"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韭菜品种处理,分别为"富韭10号"(F)和"寿光独根红"(S),副区为灌水量处理,每667 m~2每次分别为30(T1)、40(T2)、50(T3)、60(T4)、70(T5)、80(T6)m~3,灌水6次。研究了灌水量对2种韭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合理灌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灌水量额度不断增加,2种韭菜株高、假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60m~3)随灌水量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当灌水量超过60m~3时,各生长指标呈现缓慢增加或不增加趋势。在第1次测产中,T1、T2、T3处理较产量最高的T5(T6)平均降低了43.61%、35.7%、8.38%,说明2种韭菜根系贮藏营养能力相一致。2种韭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在亏缺灌溉条件下(T1、T2、T3)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种韭菜严重亏缺灌溉(T1)较充分灌溉(T5)处理含量降低超过20%,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5。2种韭菜各处理粗纤维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种韭菜铁元素含量随灌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根据灌水量对韭菜产量、品质及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生产时,春夏秋3季建议灌水6次,每667m~2每次灌水70m~3。  相似文献   

11.
灌溉液的pH,EC值及灌溉量对温室黄瓜无土栽培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溉液的调控是温室无土栽培最重要的措施,直接影响到蔬菜对养分的吸收与水分平衡。灌溉液的调控,主要是调节、控制灌溉溶液的pH值、EC值及灌溉量。在其它条件相仿的情况下,灌溉液的调控直接支配着蔬菜作物的产量。 黄瓜的生长发育速度十分迅速,生长量大,对肥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其产量形成对灌溉液调控的要求十分严格。 我场的施肥及灌溉系统是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灌溉的pH值、EC值及灌溉量的控制是通过二台计量泵(其中一台兼作酸泵)将肥料母液泵入出水管道,由滴管滴入营养槽内。pH值、EC值及灌溉量是根据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对上述三种因素的要求,输入控制程序中,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三项要素。我场使用的肥料是从以色列海法公司进口的“宝力  相似文献   

12.
三种观赏植物水培营养液配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方的营养液对彩叶凤梨、小叶榕和天竺葵进行了水培试验.结果表明:3 种植物对不同配方营养液有不同的适应性,大量元素为11.5 mg/L(以下单位同)NH4 -N 140.2 NO3--N 93.0 P 312.0 P 80.0 Ca 18.3 Mg 45.0 S的营养液(pH 6.12,EC 为1.32 ms/cm)较适合彩叶凤梨和小叶榕的生长,而天竺葵在大量元素为21.0 NH4 -N 137.2NO3--N 44.5 P 265.2 K 92.0 Ca 36.0 Mg 48.0 S的营养液(pH5.60,EC 为 1.35 ms/cm)中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百子莲小花梗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Ca)、胚性愈伤组织(EC)为试材,测定不同pH处理Ca、EC内源激素、糖、活性氧及保护酶差异,研究梯度pH(5.6、5.8、6.0、6.2)对Ca、EC增殖的影响,以期揭示培养基pH对百子莲离体细胞增殖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再生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a、EC继代阶段较佳pH为5.8,Ca增殖阶段,pH影响GA4、麦芽糖和果糖的积累,而GA4含量、麦芽糖和果糖与细胞团直径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99和0.900.EC增殖阶段,结合态IAA、GA4、总糖、·OH含量与EC细胞团直径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20、0.931、0.911.pH可通过调节离体细胞激素代谢、糖代谢、胁迫信号影响百子莲细胞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T1:40 cm×40 cm;T2:40 cm×30 cm;T3:30 cm×20 cm;T4:20 cm×20 cm)对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和穿心莲内酯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穿心莲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加,冠幅和叶绿素a/b下降.单株生物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T3和T4分别较T1降低24.2%和46.2%;相反,T3和T4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较T1提高1.02倍和1.15倍.T3、T4增加了茎秆中蔗糖的积累,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片和茎秆(T3除外)淀粉积累减少,叶片总氮含量和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等活性增加.T4条件下叶片和茎秆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较T1下降了23.9%和38.9%.叶片和茎秆中穿心莲内酯含量分别与相应器官中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叶片中穿心莲内酯含量与淀粉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促进了穿心莲氮代谢,增加了碳水化合物消耗,从而降低穿心莲内酯积累.综合考虑穿心莲产量和内酯含量,以株行距30 cm×20 cm最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石榴资源新途径,以石榴皮为原料经蒸馏得石榴皮木醋液,分别稀释300、200和100倍液,灌溉到石榴盐碱地里,以不加木醋液灌溉为对照,研究石榴皮木醋液对盐碱地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石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稀释倍数的木醋液灌溉,显著降低了盐碱地pH值和EC(可溶性盐浓度)值,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水溶性有机氮、氨态氮及硝态氮的含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缓解了盐碱土壤对树体的胁迫,叶片光合能力显著提高,进而促进果实品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适宜宁夏栽植的"黄莺1号"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以常规生物有机肥(CK)为对照,设置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基肥+腐殖酸(T1)、基肥+腐殖酸+豆饼(T2)、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T3)、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甜菊糖(T4)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物料配比对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有效提高樱桃番茄品质及有效改良土壤环境的有机物料配比。结果表明:相对CK,T1和T3处理株高的相对生长率显著提高,T2和T4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相对生长率;相对CK,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糖酸比;相对CK,T1、T2、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EC,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碳氮比无显著差异,T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T1和T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22.36%和19.61%,T4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57.98%;相对CK,T1和T4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T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得分为T3>T1>T4>CK>T2,即基肥+腐殖酸+豆饼+熟豆粉=5∶2∶5+5 kg·m^-3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营养液中不同氮素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荷兰温室园艺研究所的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为对照,改变营养液中的氮素(N)浓度及营养液的电导率(EC)值,第1阶段设置3个N浓度处理,分别是184.8(HN)、123.2(LN),154.0(CK)mg/L,确立N浓度后,第2阶段分别设EC 1.5(T1)、2.5(CK)、3.5(T2)、4.5(T3)mS/cm 4个处理,研究了其对基质盆栽番茄的生长发育、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液中不同N浓度对番茄的株高、茎粗等与生长有关的要素没有显著影响,而单株番茄产量和平均单果重以LN处理的最高。LN营养液的不同EC值对番茄株高、茎粗没有显著影响;EC值1.5mS/cm时番茄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而营养生长期叶绿素值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总酸度均以EC值4.5mS/cm时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7种常用的化学药剂对为害菠菜类的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48%乐斯本EC1000倍液、75%灭蝇胺WP4000倍液效果好,防效在90%以上;80%敌敌畏EC、20%菜蝇净EC次之,1~3d防效均大于80%;20%好年冬EC、50%辛硫磷EC、4.5%高效乐氰菊酯EC建议不用于斑潜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玉米秸发酵基质的主要物理性状、颗粒组成、电导率(EC)、pH值以及氮、磷、钾含量等,并以草炭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秸发酵基质容重为0.16 g/cm3;总孔隙度为78.5%,通气孔隙度为34.3%,持水孔隙度为44.2%;玉米秸发酵基质中大颗粒质量(直径大于2 mm)占总质量的39.9%,而小颗粒质量(直径小于0.5mm)占24.3%;EC为3.96 mS/cm,pH值为7.76,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2 241 mg,kg、1 953 mg/kg和4 760 mg/kg.与草炭相比,玉米秸发酵基质使用时,须降低其通气孔隙度、EC和pH,从而作为革炭的替代物,用于园艺作物的育苗和栽培.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量有机替代对茄子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龙长茄"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全膜双垄沟播的栽培方法,研究了不施肥(CK),施100%纯化肥(T1)、75%化肥(T2)、75%化肥+25%有机肥(T3)、50%化肥+50%有机肥(T4)、25%化肥+75%有机肥(T5)、100%有机肥(T6)共7个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施肥处理对茄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温室茄子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施肥可以促进茄子植株生长,明显提高茄子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T1、T2处理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处理可不同程度促进茄子植株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且可以显著增产33.74%、增加可溶性糖含量63.1%、降低硝酸盐含量35.06%.因此,50%化肥+50%有机肥(T4)的施肥对茄子生长、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