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长春130062)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是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础。目前以自然选育、理化诱变和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为主体的食用菌育种研究中,正在逐步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旨在促进现有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2.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重排技术,标志着育种技术的研究从单一自然表型定向进化至理想全基因型的遗传改造阶段,突破了现有育种技术的范式,实现了种质跨界育种的资源创新。对基因组重排技术在食用菌组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以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核心的基本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因组重排实现部分食用菌耐受性的提高,以及在高产新品种菌株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基因组重排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良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良种选育中的应用是食用菌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使蘑菇科学和现代遗传工程靠拢了一步。这种技术使食用菌的远缘杂交,相同交配型的杂交以及共生菌根类蘑菇的驯化栽培成为可能;同时,在遗传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赶上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水平。原生质体融合的技术研究属于细胞工程的范畴,它的开展约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遗传学的戏剧性发展,更推动了这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细胞壁消解后的原生质体,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变成球体,但是它依然具有原生质膜和整体基因组,依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技术与果树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及利用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果树原生质体技术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原生质体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细胞工程株平香1号培育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细胞工程新技术,它为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人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 香菇味美,营养丰富,但生育期长,抗性差,产量低,在北方很少栽培。平菇生育期短,抗杂菌力强,易栽培,产量高,但品质较差。平菇和香菇是不同属间的食用菌,为了将它们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人工创造新品种,我们于1985年立题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经几年的研究,得到香菇、平菇融合子,并对融合子综合鉴定,获得充分证据,于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而后对融合子多代选育,获得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新菌株,命名平香1号。经3次产量中试,已大面积推广。现将菌株培育及产量中试简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0.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干菇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成功,使得平菇的遗传育种工作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但是,在开展原生质体融合时,通常对亲本菌株加入一些遗传标记,以便融合后顺利地挑选融合子。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所加的遗传标记,往往会因为干扰了其正常的代谢途径,而降低了亲本菌株的生产能力,对育种的效果不利;同时,做遗传标记又会耗时、费工,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育种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因此,自1977年以来,人们就开始了用灭活原生质体进行微生物融合育种的尝试。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是侧耳属两个不同的种,为了将它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人工创造新品种,我们采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经过两年的研究,获得了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种间融合子。对融合子进行了多代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新菌株。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85年12月16—20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全国食用菌育种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生产、情报、出版等125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出席了大会,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食用菌育种概况的报告。我国著名食用菌专家杨新美、陆大京、陆师义、李家慎、黄年来、许光辉等分别主持了会议,这是我国食用菌育种科研工作的一次盛会。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小会交流讨论相结合,学术气氛十分活跃,大会共收到六十多篇论文,其中丝状真菌和食用菌基因工程、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菌种筛选、高产罐藏蘑菇新品种101选育、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上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范大学张志光教授主持的食用真菌、工业真菌、农业真菌的原生质体分离、再生和融合技术,今年元月份通过专家鉴定。他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平菇属的粗皮侧耳与佛罗里达两个品种,作了种间原生质体的融合,选育出“平杂49”、“平杂52”等5个具有推广价值的平菇杂交新品种,在浏阳、长沙等地试种,比原品种的产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的绘制、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诸多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肖在勤 《食用菌》1989,(4):36-36
融合子的识别选择,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食用菌良菌株的关键技术之一。若供试双亲没有标记,融合子就难以识别选择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侧五和凤尾菇进行了抗药性标记技术的研究。有关“凤尾菇抗药性标记技术研究初报”  相似文献   

16.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中遗传标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迎捷  陈明杰 《食用菌》1991,13(1):11-12
原生质体融合是生物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重要应用,由于这一技术能打破由性不亲和性造成的遗传障碍,从而为进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这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物力,而且在高等担子菌中有一些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和代谢缺陷型在遗传上往往是不稳定的,经过几代后便会发生回复突变,而失去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上这些遗传标记的筛选主要是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诱变处理,经这些方法处理后,由于基因突变,虽然能得到一些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省科委下达的“七五”攻关项目“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研究”,由省科委主持,邀请国内同行著名专家通过了鉴定。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研究,已在松口蘑、草菇等食用菌中获得到了成功,但由于金针菇生活史复  相似文献   

19.
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原生质体融合的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混合法;融合子鉴定中的生物学鉴定法、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及各种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是蔬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蔬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