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金海 《中国种业》2017,(12):10-14
抗寒性强是白菜型冬油菜能够在-32℃极端低温下安全越冬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北方寒旱区冬寒春旱,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此外,北方地区冬末春初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使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白菜型冬油菜抗寒品种的成功选育及推广对提高北方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抗寒性机制研究、提高抗寒性方法及抗寒性育种等情况,以期为从事冬油菜育种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光效种质是开展作物高光效育种的基础。在剖析油菜高光效种质筛选要求、面临困难、研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油菜超高产育种目标和生产实际需求,构建出油菜高光效的综合筛选指标体系和方法,对油菜种质进行数量化综合评价,并开展定向选育和杂交改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获得一批油菜高光效种质,为利用“高光效+杂种优势”途径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给氮素高效利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以往国内外小麦氮素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或基因工程选育氮素高效利用小麦品种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阐明氮素代谢途径关键调控基因对最终氮素利用的贡献率有利于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或分子标记育种途径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中国大规模、多年多点筛选鉴定氮素高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4.
果树抗寒性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果树产业规模的扩大,研究者们在果树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近年来的特殊气候条件严重制约着果树产业的发展。果树的抗寒性与基因特性和低温胁迫有关,其抗寒能力因果树种类、品种的不同以及环境适应性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趋势。果树抗寒性的生理生化研究以细胞膜系统、抗氧化系统及渗透物质等方面为基础进行探索,并结合其抗寒分子机理、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果树的抗寒性研究、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线莲属观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目前国内铁线莲属观赏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引种栽培及繁殖、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以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在铁线莲属观赏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评价、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加强研究,尤其应重点加强新品种选育研究: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种质资源中表现优良的野生种质直接进行产业化开发;另一方面,结合园林应用及市场需求,通过常规杂交、诱变及分子辅助育种等手段广泛开展新品种选育,培育适应性、抗逆性和观赏性俱佳的自主知识产权铁线莲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无花瓣1号的选育过程,并从遗传、生理、生态、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该种质进行系统的鉴定与研究。指出无花瓣种质在低能耗与抗病性上具有较高育种潜势,是进一步选育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综合性状油菜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作物抗寒性鉴定原理与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玉田 《作物学报》1993,19(5):420-428
该项研究采取指标定性与定量,分析与综合,反复测定与田间验证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利用多种鉴定方法(田间多点联合鉴定、模拟逆境筛选和实验室测定)及综合指标评价作物抗寒性的技术体系,并提出了筛选抗逆“源”的方法。同时概述了小麦寒胁迫膜蛋白的种类、变化与抗冻性的关系以及介绍了作物抗寒性分子基础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作物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程,以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切入点,从高光效种质筛选标准的形成、筛选指标体系、技术与方法、获得途径、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大豆、水稻、小麦等11种作物的高光效种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剖析目前高光效种质筛选研究缺陷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团队多年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提出了开展作物高光效种质筛选研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保存种质资源开展系统鉴定评价,特异资源进行分子标记和重要性状基因发掘,筛选出一批优异资源,初步建成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但现有的种质资源库(圃、场)等平台已建设多年,条件和设备相对落后,保存数量和保存质量受限,缺乏新技术平台,基因精准挖掘、基因编辑等创新研究平台不完善,已无法满足现代种质创制和育种工作的需求。建议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平台,构建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挖掘优异基因、新种质创制全链条的创新利用平台体系,通过提升基础条件能力建设,加强品种选育及选育技术研发,创制一批优质高产、适应范围广的优异品种,提升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辽宁种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5):1640-1648
以10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为试材,采用根系扫描等方法,分析不同低温胁迫(4℃,-4℃和-8℃)对白菜型冬油菜根系形态的影响,并探讨这些根系形态参数与其抗寒性(越冬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根系表面积(root surface area, RSA)、根投影面积(root projection area, RPA)及根长(root longer, RL)均显著降低,且弱抗寒品种(系)的这3个根系形态参数下降幅度更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与RSA、RPA均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而与RL关系不密切(P0.05)。本研究通过构建了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根系形态参数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30.828-12.500C_1+43.020C_2+97.576C_3(R=0.908**, F=9.423**)(Y:抗寒性; C_1:RSA; C_2:RPA; C_3:RL)。依据品种的抗寒性,可将10份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聚类为三类,分别为超强抗寒品种(系)、抗寒品种(系)及弱抗寒品种(系)。本研究结果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鉴定和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芦笋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近年来芦笋种质资源的引种情况,不同芦笋种质资源相关农艺性状以及在国内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研究。总结了芦笋主要育种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全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的研究成果及进展。笔者认为今后芦笋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技术研究工作可重点从2个方面寻求突破:(1)加强芦笋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利用;(2)开展多元化育种,高效推进抗茎枯病、优质和高活性成分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楂育种现状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楂是蔷薇科山楂属的一种重要植物。中国山楂种质资源丰富,选育品种众多。但山楂种质资源分类研究主要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主,研究方法滞后。育种方法主要以无性系选种为主,方法单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山楂资源分类研究和育种工作,本研究概述了中国山楂的育种现状,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在山楂品种鉴别、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起源演化过程的应用。并对今后山楂资源研究和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筛选出耐荫性、抗寒性较强的黄精属种质,为后续黄精耐荫、抗寒育种栽培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理论依据。以来自不同地区的24份多花黄精和10份黄精为材料,测定遮荫前后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4℃低温胁迫下黄精植物叶内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黄精的耐荫性、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遮荫处理对多花黄精和黄精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无显著影响。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来自安徽青阳和广西宜州的多花黄精种质耐荫性最优,综合评定值为0.65。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42%、2.20%、8.13%;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游离蛋白、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1.03%、1.64%、6.28%,表明黄精抗寒性比多花黄精更强;其中河南灵宝寺河村地区的黄精种质抗寒性最强,云南大理地区的多花黄精抗寒性次之,综合评定值分别为0.62、0.56。可将安徽青阳、广西宜州地区的种质作为耐荫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河南灵宝寺河村、云南大理地区的种质作为抗寒品种选育栽培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及高光效育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工作的进展,实现以“高光效 杂优利用”途径来突破油菜30多年来产量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的局面,总结了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工作进展,结合本研究团队10多年对油菜进行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研究的工作基础,以作物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影响光合效率的相关生理指标、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途径为切入点,提出了开展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应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高光效种质筛选的方法途径和高光效育种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对中国玉米产区尤其是黄淮海产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选育抗病品种是减轻粗缩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本综述对玉米粗缩病病原、症状、鉴定方法、抗病性评价、抗病QTL定位、抗病候选基因鉴定、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玉米抗粗缩病分子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工作的进展,实现以"高光效+杂优利用"途径来突破油菜30多年来产量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总结了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工作进展,结合本研究团队10多年对油菜进行光合生理和高光效育种研究的工作基础,以作物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影响光合效率的相关生理指标、提高光合效率的方法途径为切入点,提出了开展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应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高光效种质筛选的方法途径和高光效育种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麦冷驯化相关基因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抗寒性锻炼或冷驯化过程的小麦会增强抗寒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小麦冷驯化与抗寒性相关基因与分子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参与低温信号传导的CBF、ICE、b-ZIP、WRKY、NAC等转录因子,以及低温响应蛋白包括ABA依赖和非ABA依赖途径的COR蛋白、水通道蛋白、微管蛋白、抗冻蛋白等的表达调控模式做以介绍。我们对春化作用与冷驯化的相关性,小麦冷驯化过程中低温信号传导途径和低温响应机制也进行了讨论、总结,期望能对今后小麦抗寒分子育种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桉树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桉树新品种的要求。依靠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桉树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对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桉树基因工程育种、遗传图谱构建以及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等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桉树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分子育种技术在桉树遗传改良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尹祥佳 《中国种业》2021,(10):15-18
燕麦(Avena sativa L.)是一年生禾本科燕麦属植物,一般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栽培种。饲用燕麦主要在青藏高原、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种植。综述了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DNA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以及抗旱性、抗病性和耐盐性评价方法,建议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国内育种及研究单位的种质资源交流与协作,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体系,选育或引进优质燕麦品种应用于粮食生产、草牧业和粮改饲,为旱作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