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羊肚菌杂交选育及其杨树林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野生羊肚菌和东北野生羊肚菌为亲本,采用单孢子菌丝杂交融合技术,经过5 a多时间的筛选试验,选择出适合辽宁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良杂交羊肚菌菌株。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羊肚菌杨树林下栽培技术体系,使667 m2杨树林地的羊肚菌产量超过150 kg。  相似文献   

2.
不同因素对羊肚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羊肚菌孢子在不同温度、pH、照光以及不同化合物存在条件下的萌发和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 ,确定羊肚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是 2 5℃、pH6 .5~ 7、黑暗 ;一定浓度范围的MgSO4、KNO3 、CaCl2 、NaNO3 能促进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其中MgSO4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有关其种类分布、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研究报道。2013—2016年,采用区域调查和定点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野生羊肚菌的种类、自然分布和生态环境等资源学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有7种野生羊肚菌,分别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紫褐羊肚菌(Morchella purpurascens)和半开羊肚菌(Morchella semilibera),其中紫褐羊肚菌(Morchella purpurascens)和半开羊肚菌(Morchella semilibera)为甘肃省新纪录种。(2)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发生季节为每年的4—5月,春夏之交的雨后广泛生于桦、栎等阔叶林中及林缘空旷草丛中,并且每年的10—11月也偶有发生。(3)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大多发生在壤质潮土、粘质潮土和褐壤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中,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镁、铁、锰、铜、锌、硼、钼等。(4)该地区野生羊肚菌发生温度一般在4.4~16.8℃,相对湿度在75%左右,若阴、晴天交替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则非常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对羊肚菌菌种的几种常见保藏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冰箱低温0~4℃保藏效果较好。试管种保藏的封口方式以试管棉塞浸入石蜡、或用有孔胶塞封口为最好。这两种方式保藏的试管种在低温0~4℃条件下存放2a后转管成活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5.
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对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套养本地鸡种2年后,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分别比对照提高6.8%、7.1%和20.6%,6年生杨树蓄积增加14.2 m3/hm2。不同土层土壤的各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速效N的含量提高最大,上土层提高186.3%,中土层提高296.5%;其次是上土层的速效P含量提高了50.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均提高11.5%~26.3%不等。在不计林木增产收入、不支付地租的前提下,年均利润达22 237.5元/hm2,纯养殖投资回报率为25.8%;支付1 500元/(hm2.年)的地租成本后,还有20 737.5元/hm2的年均利润,套养2年的总利润为41 475元/hm2。因此,在郁闭的杨树林下养鸡是一种很好的"林禽"模式,适合在洞庭湖区郁闭后杨树林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浙东、浙南、浙西和浙北地区主要山脉为重点,以代表山地、平原、丘陵和海洋等不同生境的多个地区为定点,覆盖全省11个行政区;采取重点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2004~2006年期间对浙江省羊肚菌属M orchella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共有羊肚菌M.escu lenta、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 s、粗柄羊肚菌M.crassip es、宽肋羊肚菌M.costa ta、小羊肚菌M.d eliciosa、尖顶羊肚菌M.con ica 6个种分布于全省11个地区的主要山脉地带。调查还说明羊肚菌分布的生境多样,生态复杂;海拔高度范围350~1 500 mm,发生期当日气温15.5~21.2℃,昼夜温差±5~±11℃,土壤温度7.5~14℃,适宜的土壤pH值为5.8~7.5,土壤含水量40%~63%,空气相对湿度在52%~70%,各发生地的年均降雨量约为1 200~2 430 mm之间。发生季节多为每年春末夏初的3~5月份,一般每年一季,个别地区两季,羊肚菌在全省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布都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7.
杨树冻裂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树市向阳镇林业站,吉林榆树 130400)1冻裂特征1 1冻裂部位杨树冻裂的部位是在树干根部的西南面,从地面往上开裂,其高度1 5m左右。1 2冻裂形状杨树冻裂的形状是上窄下宽,呈针尖形,冻裂最宽处及最深处2 3cm左右。1 3冻裂时期杨树冻裂发生的时期是11月上中旬(立冬前后),2月上旬至3月上旬(立春至惊蛰)。一般杨树林龄超过10a的发生冻裂较多。2冻裂原因杨树冻裂主要是由于温差大、热胀冷缩造成的,即立冬前后、立春至惊蛰,在这两段时期内,白天和夜晚温差很大,有时白天最高气温零上10℃左右,而夜晚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零下10℃左右,在树木…  相似文献   

8.
托克托县近两年采用开沟造林方法营造的6500亩杨树林,成活率均在95%左右。托克托县地区春旱严重,过去采用平地挖坑造林在当年浇2~3次水后树木才能成活,第二年要  相似文献   

9.
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大兴区的伐根嫁接杨树林分和与其地下和地上部分分别相同的植苗造林杨树林分,得出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的特殊分布特征。采用全挖法获取杨树总根量和根型,采用土柱法获取吸收根(细根≤2mm,粗根210mm)。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林根系总干重分别是相同地下和地上部分植苗造林的1.83倍和7.38倍;其根系数量多且粗壮,为水平斜生根型,而植苗造林林分为水平根型;伐根嫁接林总细根量和总粗根量分别比两个植苗造林林分提高了86.27%和224.65%,59.06%和65.86%;与植苗造林相比,伐根嫁接林表层的吸收根垂直和水平分布都表现异常,垂直分布中0~10cm土层的细根分布较多,10~20cm土层的分布较少;水平分布中株间0~20cm土层的分布异常多。该结论为伐根嫁接杨树林的生长优势提供了进一步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产核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两个重要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培养皿大小、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微量元素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和MgSO4、不同酸碱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室内培养菌株最佳产核条件的研究,并观察不同种的菌株在培养皿上菌株产核的阶段性表现以及菌核培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A在15℃~20℃、菌株B在20℃~25℃恒温条件下,pH值在5~7范围内产核最好;营养方面两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葡萄粮或蔗糖作为碳源,以酵母粉或蛋白胨作为氮源最佳;另外,两菌株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不明显,而KH2PO4和MgSO4对菌株产核却有重要作用;培养皿则以采用9.0cm规格的产核早且多。  相似文献   

11.
金鱼的繁殖     
产卵的季节金鱼是在温暖的水中生活的鱼,它们是在春季产卵的,在寒冷的冬月过后,当温度上升到15~16℃时,由于温暖的刺激,分泌出性激素而达到性成熟。因此在四季不分的热带环境中,只要水温适当,金鱼都能随时产卵。不论何地,产卵的适温都是15~25℃,20℃左右则是最理想的温度。当温度稳定在20℃左右时,金鱼便开始产卵。在日本中部,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收集到的117株野生羊肚菌(Morchellaspp.)形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1)根据现有资料的查阅,初步将收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规划为10类,分别为肋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小羊肚菌、羊肚菌、普通羊肚菌、宽圆羊肚菌、粗腿羊肚菌、褐赭羊肚菌和高羊肚菌;(2)经单孢分离纯化的羊肚菌培养菌落在复合PDA培养基上均出现菌丝体颜色逐渐加深的现象,由最初的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色,最终变为黑褐色;同时,菌丝分泌的褐色素使复合PDA培养基也变为黑褐色;(3)在数字式目镜显微成像仪下,羊肚菌菌丝生长初期为无色透明,生长中后期呈现黄褐色透明,且表面光滑,菌丝呈"桥连状"或"竹节状",并有分枝且交织成网;子囊近圆柱形,一般含有8枚孢子;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侧丝细长,顶部稍粗;(4)羊肚菌菌核呈现土黄色或黄褐色,仅从其菌核表面分辨不出有关羊肚菌的任何可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是农区造林的主体工程,是农田的“卫士”或“屏障”。 有关资料表明: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空旷地的平均风速降低50%左右,水分蒸发量减少40%左右,春、秋两季的日平均气温增高1~3℃,相对湿度提高4~10%,土壤含水率提高40~70%,生长期延长15~20天,农作物单产增加30~50%,甚至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泗阳县杨树林下种植雪菜模式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杨树林下种植雪菜模式年新增纯收益为46 335元/hm~2。杨树林下种植雪菜模式,提高了杨树林地利用率,有效地促进林农增收,促进当地杨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江苏杨农复合经营林菜模式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西平县杨树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对西平县杨树人工林植被生物量,土壤容重和碳含量的调查,估算杨树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表明:杨树林的乔木层碳密度波动在0.489~0.512g/g,杨树各器官的碳密度大小依次是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整个植被层碳贮量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与其各自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当;土壤层的碳密度以0~20 cm的最高,往下逐渐降低;整个杨树林的碳贮量为164.29 t/hm2,乔木层碳贮量在整个植被层碳贮量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植被层碳贮量的97.36%。  相似文献   

16.
莱州F1代仙客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出了仙客来F1代种籽品种特性、育苗技术、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一代仙客来发芽温度18℃~20℃,相对湿度90%~95%;培育小苗最佳温度18℃~20℃,相对湿度65%~70%;幼苗期温度18℃~20℃;生长发育期白天温度17℃~18℃.夜间15℃左右;浇水做到适时、适温、适量;pH值控制在6.5~6.8;换盆最佳EC值为0.8;合理施肥;对场地、基质及器具进行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孵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蜡虫卵孵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湿度和光照对其孵化行为影响不大。白蜡虫卵在温度12℃左右开始孵化,12~35℃温度范围内卵都能孵化,以20~25℃条件下孵化率较高,达95%左右。白蜡虫卵在相对湿度40%~80%条件下,孵化率差异不大,在自然界中,95%左右的相对湿度下,白蜡虫卵的孵化率仍可达95%左右。光对白蜡虫孵化影响很小,卵在黑暗中仍能孵化。在温度、湿度和光照三个因素中、温度是影响白蜡虫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绿色威雷"保护性防治杨树云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成虫在湖北省羽化期为4月10日~5月20日,在成虫羽化初期,采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杨树4 m以下主干喷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大面积成片杨树林,通过防治林缘天牛可达到控制整块林地天牛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柳杉花的形成,常受温度影响,笔者曾连续实验结果证明:雄花在30℃左右,雌花在20℃左右,开始分化。1975年,在自然光条件下,用柳杉作试验,温度在30℃—20℃时,雄花大量分化,而雌花则分化很少。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为珍稀食用菌,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目前主要是大田栽培。针对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毛竹林资源丰富,而竹林经济效益不佳等现实问题,探索出毛竹林套种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技术。对羊肚菌在毛竹林下栽培的生长环境、林地条件、栽培基质和生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