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与番茄温室套种能为平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既充分利用空间又充分利用土地,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很受农民欢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不少经验,但不少地方的菇农、菜农收效甚微。笔者在周口市川汇区北郊乡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掌握了一套番茄套作平菇立体温室高产高效栽技术模式,大大提高了菌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现把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平菇与番茄温室套种可为平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又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温室空间,能显增加经济效益。笔通过在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北郊乡多年的研究探索,掌握了一套番茄套作平菇温室立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菌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合理利用了蔬菜之间的"根系差、时间差、空间差、高低差",以互促互补的原理[3],通过对本地日光温室番茄套种平菇栽培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温室内的后墙空闲地进行平菇菌袋立体堆叠式和番茄小行间双层摆放式套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番茄已成为本县温室蔬菜种植主要作物。温室高效栽培充分利用了本地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实现番茄的反季节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采用促早栽培模式番茄于3月底开始收获上市,此时正值越冬茬番茄采收晚期,市场价格最好,且销量很大,持续收  相似文献   

5.
将莴苣和芹菜2种作物分别与番茄套作,研究了套作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不同套作模式对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比例,显著降低真菌数量,同时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轻连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提高番茄产量,缓解番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6.
温室草莓收获结束后面临夏季高温,采取何种倒茬栽培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关键,近年来,海阳市菜农普遍采用日光温室草莓-番茄立体套作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本文从茬口安排、草莓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番茄立体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较大,以种植冬季一大茬番茄为主。由于日光温室建造成本较高,一般一个种植面积为每667m^2的温室需投入约2.5万元,并且日光温室内生产存在着复种指数低,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冬季栽培番茄的过程中,采用番茄——平菇立体栽培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番茄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一茬平菇的收入。番茄吸收CO2放出O2,而平菇吸收O2放出CO2,两者互相补偿,番茄植株高大为平菇遮阴,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平菇的生长,番茄和平菇的生长均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可见,利用立体栽培技术既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增加一茬食用菌的收入,从而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塑料大棚高效种植模式,笔者在市郊菜地进行了大棚草莓-春番茄-夏黄瓜的立体套作栽培试验,充分利用大棚设施、黑色地膜和塑料软管滴管带,取得了草莓后期不减产、一年三熟的良好效果.该模式具有茬口衔接好、经济效益高、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等优点.具体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运用一次覆膜两种作物套作的栽培模式,比较了架豆套作白菜,豇豆套作白菜,黄瓜套作白菜,番茄套作白菜4种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豇豆套作白菜产值最大,经济效益最高,每667 m2产值达7 397.54元;番茄套作白菜产值最小。  相似文献   

10.
吴铁 《食用菌》2005,27(2):47-48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设施和有限面积获取最大效益,始终是生产者最关心的。菇菜间作是一个好模式,但能间作的菇量有限,且出菇管理不便。笔者在温室内进行平菇番茄立体组合栽培试验,几年来效益良好。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棚基质栽培的大蒜在单、套作条件下生长及产量的差异,设置番茄单作、番茄/大蒜
套作、大蒜单作3 个处理,测定大蒜生长量、产量及基质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番茄套作的大蒜形态指
标显著低于单作大蒜;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蒜的鳞茎质量和总产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独头率和独头蒜产量。
番茄/大蒜套作土地当量比高达1.56,具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在及时摘除番茄老叶、精细管理的栽培措施下,
套作大蒜独头率高达58.1%。大蒜单、套作基质的氮、磷、钾含量均较高,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细菌和放
线菌数量也无显著差异,套作大蒜生长的限制条件是光照。  相似文献   

12.
穆欣  田云  闫峰 《吉林蔬菜》2007,(3):33-33
番茄的秋延迟栽培是我国北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栽培模式。面积在逐年增大。这种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冷棚的下茬阶段,果实采收处于露地结束,温室番茄还没有采收的空挡,既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番茄的秋延迟栽培由于育苗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长后期又面临霜冻的危险,所以在栽培措施和品种选择方面同其他茬口又有不同,现将栽培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瓜菜间的争地矛盾,经试验示范,总结出温室番茄、西葫芦、黄瓜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平菇是平菇栽培常见的栽培模式,由于日光温室内长期栽培平菇,使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平菇栽培污染率上升、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平菇采收后废弃菌袋处理及清理温室需要消耗部分人力、财力。采用平菇、茼蒿轮作的生产模式,既能控制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的数量,减少杂菌污染、预防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日光温室菇菜间套作栽培模式进行的优化研究,提出了越冬茬黄瓜(或番茄)行间套种鸡腿菇(或双孢蘑菇)、丝瓜、扁豆套种草菇(或高温蘑菇)、秋冬季温室后坡堆叠式栽培平菇、黄瓜-黄背木耳-草菇轮作栽培、豇豆-鸡腿菇-鸡腿菇轮作栽培5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  相似文献   

16.
白世印 《蔬菜》2001,(11):32-34
冬季大棚蔬菜生产,往往棚室空间利用率低,种植品种单一,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根据本地日光温室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香椿芽(蛋)-平菇-樱桃番茄-娃娃萝卜菜的间套作模式,221m2的温室,总经济效益达40092元,收入十分可观,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间套作模式的技术依据 1.辽宁地区许多日光温室的北墙及后坡之下利用率较低。所以为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安排了燃料、用工少但产量并不低、抗杂菌污染的生料栽培平菇,分3段码于北墙前单面出菇。由于平菇生长产生大量CO2,正好可作为其它作物增…  相似文献   

17.
姜立新 《蔬菜》2011,(6):14-15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食用还具有减少胆固醇含量、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的保健作用。近年来推广应用的玉米芯袋料栽培平菇技术,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玉米芯资源,并且可以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的劳动力及蔬菜生产用的温室设施,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设施  相似文献   

18.
从2005-2007年推广温室高棵作物架下套作双孢菇,已实施3年,高棵作物包括番茄、茄子、黄瓜、青椒、葡萄、桃、杏、李子等。目前,主要以温室189番茄架下套双孢菇为主。通过几年示范,说明该项目具有提高地温,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室蔬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桦甸市永吉街集厂子村张玉瑛,在自家房前菜园里建造1座300m2的生态温室,11月至2月培养平菇,3月至10月种植番茄。主要用沼渣、稻草等废弃物生产平菇,平菇采收后,菌块直接施到番茄种植床上,是很好的有机肥,有利于番茄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番茄品...  相似文献   

20.
桑株栽培行间有较大间距,在桑叶生长季节,叶片有遮荫及保持小气候湿度的作用,夏季很适宜栽培草菇,冬季则可利用桑树休闲栽培平菇。套作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益,也有缓解在大田生产食用菌“与粮争地”的矛盾。食用菌废料就地下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改良土壤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为探索桑田套作食用菌的有关技术以及测算其具体效益,我们连续三年在江阴市周庄等地设点:试行桑田夏季套作草菇,秋冬套作平菇,积累了一组数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