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苗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不同强度水分胁迫下,不同时期大豆各器官的物质分配比例不同.中度水分胁迫下收获期的器官平衡为:籽粒根荚皮叶片茎秆叶柄,两个品系辽51064和辽51095的叶片分别占16.31%、15.28%,籽粒分别占25.83%、28.92%,叶柄分别占6.27%、4.85%,说明大豆苗期适度水分胁迫可以改变大豆的"源.库"关系.中度水分胁迫下,辽51095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956).就产量而言,正常供水与中度水分胁迫的差异并不显著,与重度水分胁迫则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与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下,钙和镁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布.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钙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叶柄荚皮籽粒茎秆;镁百分含量依次为叶柄叶片荚皮茎秆籽粒.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茎秆和籽粒中钙百分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和叶柄中钙的百分含量始粒期以前呈下降趋势,始粒期以后呈增加趋势,荚皮中钙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推移波动较小.大豆茎秆、叶片和叶柄中镁百分含量均在始花期最高,荚皮中镁百分含量在盛荚期最高,籽粒中镁百分含量在始粒期最高.和辽豆11相比,各肥密处理中辽豆14各器官钙和镁的百分含量均高于辽豆11.钙积累总量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镁积累总量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钙和镁积累总量肥力、密度和品种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书宏  关晓雪  董丽杰  白伟 《大豆科学》2011,30(6):946-948,953
采用一对叶型不同的姊妹系“辽99116”的尖叶型和圆叶型大豆品系,分别在盆栽和田间条件对不同叶型大豆品系的器官平衡与产量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盆栽还是田间条件下,尖叶型大豆品系的器官平衡比圆叶型更趋于合理.尖叶型的经济系数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均高于圆叶型,但尖叶型大豆品系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亚有限大豆植株鲜重建成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控水盆栽试验,分别在大豆始花期、始粒期和全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亚有限大豆品种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旱处理下,叶柄鲜重、叶片鲜重、茎秆鲜重、荚皮鲜重、籽粒鲜重、根鲜重、根瘤鲜重和单株根瘤数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加大而下降.在全生育期和始花期干旱胁迫下,地上鲜重占总鲜重的比例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美当代大豆品种和中国20年代大豆品种不同器官、不同生育时期的钙含量.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不同部位钙的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茎>叶柄>籽粒>荚皮;美国当代大豆品种茎秆和籽粒中钙的百分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从结荚期到完熟期,中美大豆植株中钙的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而逐渐降低;施用磷酸二铵以后,大豆在结荚期到鼓粒期增加了植株对钙的吸收,但进入始熟期以后,大豆植株钙的百分含量受磷酸二铵肥力影响不大;成熟时豆秸(包括茎、荚皮)、籽粒及大豆植株钙的绝对含量表明,相同器官内,中美当代大豆品种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20年代品种,其中美国当代品种的籽粒和植株钙绝对含量高于中国当代品种,中美当代品种豆秸中钙绝对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和有限型品种辽豆17,研究了应用S·B技术处理种子、在4叶期进行掐尖等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经济系数影响不显著.掐尖处理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方向不同.掐尖处理可减少亚有限型品种辽豆16经济产量5.3%,增加生物产量9.1%;增加有限型品种辽豆17经济产量10.6%、生物产量36.6%."S·B"+ 掐尖处理共同作用于辽豆16和辽豆17时,掐尖处理是主要影响因子,"S·B"处理所起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9份无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和17份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与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相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量多,根体积庞大,根表面积大,侧根发达。  相似文献   

8.
大豆不同碳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碳代谢产物在大豆不同器官变化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三个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可溶性糖在茎秆、叶片、叶柄中及蔗糖在叶片、叶柄中含量呈"V"型变化,淀粉在茎杆中含量呈倒"V"型变化,R3期为转折点;可溶型糖在荚皮中含量及蔗糖在茎秆、荚皮中含量、淀粉在叶柄、荚皮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叶片淀粉含量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体内变化规律相似.三种碳代谢产物含量在叶片中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而在茎秆中不同碳代谢产物含量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9.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菜用大豆品种(系)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进行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叶面喷施钾肥(K2)3种施钾处理,探究菜用大豆开花后28~56 d内茎秆、叶片、叶柄、荚皮、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相同时期不同部位钾素积累均为K2K1K0,各部位钾的相对积累量为籽粒荚皮叶片叶柄茎。同时发现,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叶柄、荚皮中钾积累量均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而籽粒中钾素的积累在开花后28~42 d下降,42~49 d升高,随后略有降低。施用钾肥增加了菜用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钾积累量,施钾叶面肥可进一步增加钾积累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12.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2个辽宁省育成的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和2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对其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遗传改良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亲本生殖生长期、开花期、结荚期的天数均显著低于亚有限结荚习性亲本,用有限型品种做轮回父本或母本对其回交后代营养生长期和结荚期的天数均无显著影响,杂交母本对有限型亲本回交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影响较大,用亚有限型亲本做轮回亲本对其回交后代生育时期结构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张孟臣 《大豆科学》1998,17(3):236-241
通过对17个有限、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的研究结果,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夏大豆品种生育期长短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生殖器官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当早熟品种生育重心进入鼓粒前的中、大荚形成发育过程中(相当于R4阶段)时,晚熟品种的相对时期还处在花和幼小英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型及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文英  董明远 《大豆科学》1994,13(4):286-293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耕作制度复杂,春,夏,秋大豆生态型都有种植。春大豆生育期短,感光性弱,均为有限结英习性,籽粒以中小粒为主;夏大豆生育期长,感光性较弱至较强,有限结英习性品种约占一半,籽粒以大粒为主,秋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育期更短,感光性强,以亚有限和无限结英习性品种为主,籽粒以大粒为主。春,夏,秋大豆分布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据此,可将浙江省大豆生产区划分为:浙北春,夏  相似文献   

16.
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0,9(3):198-205
根据“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中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不同结荚习性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生育期结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生育期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类似,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生育期比(R/V)相对较大。有限型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明显小于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生育期和结荚习性相同的地方和育成品种相比较,育成品种的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较大,这种演变趋势在无限和亚有限品种上特别明显。辽、吉 黑三省的无限型育成品种营养生长期分别比地方品种缩短1.4,4.1和5.8天,生殖生长期延长1.1,1.5和1.4天,R/V值提高4.8,11.2和15.4%。吉、黑三省的亚有限有成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平均较地方品种缩短了3.9和9.9天,生殖生长期延长了2.6和1.8天,生育期比提高了12.5和34.5%。有限型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方向不明显。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若虫在夏大豆植株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烟粉虱若虫在22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植株上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若虫在夏大豆植株上的总体分布集中在中上部,占总数的83.1%,中部与上部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上烟粉虱若虫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要分布在上部,上4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57.7%;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要分布在中上部,第11叶至第16叶上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53.1%;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中5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39.6%,上5叶烟粉虱数占单株烟粉虱总数的41.4%.由此可以看出,化学防治烟粉虱的重点部位是大豆植株的中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与光强垂直分布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亚有限类型和无限类型大豆品种(品系)叶面积指数(LAI)在结荚期均达到最大值,至鼓粒期亚有限类型回落明显,无限类型仍维持较高值。结荚或鼓粒期LAI分布为下层比例最低,亚有限类型上层比例大、无限类型中层比例大。开花期光照分布主要集中于上层、中层较弱、下层更弱,亚有限类型冠层上部光强低于无限类型。按叶片自然生长姿态将冠层分成上、中、下三部分,LAI累加值自上而下递增,冠层中光分布依次衰减。叶面积大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