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在不同浓度(100,200,300,400和500mg/L)和不同温度(17,22和27℃)条件下,观察日本沼虾的麻醉状态和苏醒状态,然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0.05):日本沼虾进入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麻醉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缩短,随麻醉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苏醒所需时间(苏醒时间)随丁香酚浓度的升高而加长,随麻醉温度的升高和而缩短;苏醒后第14d统计,各实验组存活率均为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0.05):对于麻醉效果的影响,不同的麻醉浓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麻醉温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恢复效果的影响,麻醉浓度100mg/L和200mg/L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浓度400mg/L和500mg/L之间差异也不显著,麻醉温度17℃和22℃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丁香酚对日本沼虾的麻醉效果良好,是一种合适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800尾左右体重0.8~1.8g的日本沼虾为实验材料,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两个平行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日本沼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投喂频率对日本沼虾的增重率和含肉率有显著影响,投喂频率为3次/d时,增重率最高;对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但投喂频率在3次/d时性腺指数最高。(2)不同投喂频率对日本沼虾的虾体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初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粗灰分含量有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粗脂肪含量有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3)根据不同投喂频率对日本沼虾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日本沼虾的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4.
观察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并探究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可划分为8个阶段,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溞状幼体期。在一定温度下,胚胎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此时幼体开口率和孵化率最高,也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发育温度和发育时间的回归方程为y=181.127-9.921x+0.149x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 ℃、26 ℃和31 ℃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 ℃、26 ℃和31 ℃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 ± 1.5)d、(24.0 ± 1.0) d和(19.3 ± 0.6) 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 ℃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 ℃组和31 ℃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 d的试验期内,21 ℃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 ± 5.5) d,比26 ℃组提前了约17 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 ℃组显著高于31 ℃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 ℃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 ℃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6.
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成活率,粗脂肪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pH对日本沼虾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对碱性环境的耐受性略强于酸性环境,其pH耐受范围为5.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组内耗氧率均呈夜均显著高于昼均(P〈0.05),组间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鳃组织SOD、CAT活力均呈先降后升走势;(2)日本沼虾pH适宜范围为6.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鳃组织SOD低谷期均比pH 5.5实验组后延24 h,各观测时段CAT活力均显著低于pH 5.5实验组(P〈0.05);(3)日本沼虾pH最适宜区间为6.5~8.5的中央区域,本研究所设实验梯度中pH 7.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CAT活力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7±2.0℃的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199±0.089 g的日本沼虾进行了56 d的室内水循环系统饲养试验,探讨了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的影响。试验设7个组,其中试验组1-6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和2 000 U/kg的植酸酶,试验组7不加植酸酶,加1.2%的磷酸二氢钙。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WGR和SGR以添加5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正对照组相比,日本沼虾肝胰脏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提高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日本沼虾的WGR、SGR有显著影响(P〈0.05),对日本沼虾体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芝芪菌质对日本沼虾消化酶和生长的影响,将日本沼虾随机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另3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芝芪菌质,饲养4个月后测定日本沼虾生长情况和肝胰腺消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本沼虾肝胰腺中的消化酶活性和增重率显著提高.表明饲喂适量的芝芪菌质能通过影响日本沼虾消化酶活性间接影响日本沼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一种适合澳洲长鳍鳗测量、标记、取血等试验操作的麻醉技术,进行了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有较好的麻醉效果(P<0.05),20~120 mg/L浓度平均都可在10 min内使其达到麻醉期,且麻醉后平均都能在10 min内完成复苏,复苏率达100%。麻醉和复苏所需时间除40、60、80、100 m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间以及其他各组与40、60、80、100 mg/L组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麻醉需时并非总是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浓度从20 mg/L提高到30 mg/L,平均需时从312.88 s下降到252.25 s;到40 mg/L时,平均需时却陡增至582.00 s;浓度40~120 mg/L间,麻醉需时总体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与浓度呈较强负相关关系(r=-0.84,P<0.05),至120 mg/L时降至267.50 s。麻醉后平均复苏需时以20 mg/L最短,为233.50 s,30 mg/L次之,为420.05 s;整体趋势与浓度并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与浓度及麻醉时间均有一定相关(r=0.52,P<0.05)。可见,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澳洲长鳍鳗麻醉剂,浓度20~30 mg/L效果最佳,平均可在4~5 min达到麻醉期,麻醉后可在4~7 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一种适合澳洲长鳍鳗测量、标记、取血等试验操作的麻醉技术,进行了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麻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澳洲长鳍鳗有较好的麻醉效果(P<0.05),20~120mg/L浓度平均都可在10min内使其达到麻醉期,且麻醉后平均都能在10min内完成复苏,复苏率达100%。麻醉和复苏所需时间除40、60、80、100m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间以及其他各组与40、60、80、100mg/L组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麻醉需时并非总是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浓度从20mg/L提高到30mg/L,平均需时从312.88s下降到252.25s;到40mg/L时,平均需时却陡增至582.00s;浓度40~120mg/L间,麻醉需时总体随丁香酚浓度增加而缩短,与浓度呈较强负相关关系(r=-0.84,P<0.05),至120mg/L时降至267.50s。麻醉后平均复苏需时以20mg/L最短,为233.50s,30mg/L次之,为420.05s;整体趋势与浓度并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与浓度及麻醉时间均有一定相关(r=0.52,P<0.05)。可见,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澳洲长鳍鳗麻醉剂,浓...  相似文献   

13.
丁香酚对中国对虾幼虾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seek a good anesthetic to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Method]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eugenol to juvenile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 The juveniles could be effectively anaesthetized by 50-400 mg/L eugenol aqueous solution with temperature of 24 ℃. With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50-400 mg/L, the increase of the eugenol concentration could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anesthesia, meanwhile could prolong the time for recovery. The recovered rate of prawn reached 100% when the eugenol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than 200 mg/L, while the recovered rate of prawn was just 66.67% when the eugenol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400 mg/L. The survival rate of prawns in test group was 100%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ree consecutive days. For the specific dose, the anesthetic effect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temperature (18-27℃). [Conclusion] Eugenol is a safe and efficient anesthetics that can be applied in genetic breeding of prawn.  相似文献   

14.
丁香酚对中国对虾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麻醉中国对虾幼虾寻求一种好的方法。[方法]研究不同浓度丁香酚对中国对虾的麻醉效果、麻醉后对虾离水操作的可行性及温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水温为24℃、丁香酚浓度为50~400 mg/L时,幼虾可被有效麻醉;且在50~400 mg/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对虾麻醉所需的时间缩短,而复苏所需的时间不断增加;丁香酚浓度低于200 mg/L时,麻醉对虾的复苏率可达100%;而用400 mg/L的药液麻醉对虾时,对虾的复苏率仅有66.67%。对苏醒后的对虾继续观察3 d,各试验组的对虾存活率均为100%。同种剂量的药液,其麻醉效果随着水温(18~27℃)的升高而增强。[结论]丁香酚是中国对虾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部位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纯化,经体外杀灭家兔痒螨的活性检测,对丁香(Eu鄄geniacaryophyllataThunb)花蕾中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经理化性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及与对照品活性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部位提取物中,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为20min,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黄色油状化合物III,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仅12min,化合物III的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杀螨活性与丁香酚对照品完全一致,丁香酚为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和68.10%(5mg/mL);在供试浓度为5mg/mL时,对斜纹夜蛾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种云蚕7B×A的最适交配时间。[方法]将原原种云蚕7B的雌蛾和原原种云蚕7A的新鲜雄蛾进行交配,交配时间设8个试验区,调查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卵量、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的影响。[结果]原种云蚕7B×A交配2 h后拆对,单蛾产卵量最高,对孵化率及次代饲育成绩无不良影响。[结论]原种云蚕7B×A最适的交配时间为2 h,既可提高原种繁育系数,又可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枸杞木虱的触杀毒力,以及2种增效剂对这4种植物次生物质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其对枸杞木虱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及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枸杞木虱成虫均有触杀作用,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其LC50分别为0.37、0.38、0.85、7.29 mL·L^-1,其中丁香酚和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的触杀毒力较大。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丁香酚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对香茅油的增效作用也较好。丁香酚、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触杀作用时间较迅速,LT50分别为3.27、3.38 h。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Na^+-K^+-ATP酶和Ca^2+-Mg^2+-ATP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和次生物质体积分数成正相关。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次生物质作用不明显。综上,丁香酚和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适用于枸杞木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MS-222、丁香酚对刀鲚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S-222、丁香酚2种麻醉剂对人工繁养刀鲚(Coilia nasus Schlegel)幼鱼的麻醉效果,探索了2种麻醉剂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刀鲚幼鱼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并运用该2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刀鲚幼鱼进行了运输实验。麻醉实验表明:(1)理想MS-222浓度为150 mg/L,理想丁香酚麻醉剂浓度为30 mg/L;(2)经MS-222浓度为15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4 min;经丁香酚浓度为3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在空气中的时间应5 min;(3)养殖长江刀鲚幼鱼采用30 mg/L MS-222和8 mg/L丁香酚分别麻醉后,其复苏率和48 h内的成活率均达到100%,与各自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对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成虫生物学特性及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雄成虫出现的时间比雌成虫早24—36h。雌成虫羽化后24—42h为性信息分泌高峰期;羽化后30—48h的雄成虫对性信息素反应最敏感,故雄成虫提前羽化对交配有利。雌成虫无重复交配现象;雄成虫可重复交配,最多可达4次左右。雌、雄成虫在交配过程中有一定的行为反应。补充营养和交配次数对成虫寿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