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近年来,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黄颡鱼鱼苗培育是黄颡鱼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技术要求要高于常规鱼类。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目前,黄颡鱼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且不稳定是其养殖过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黄颡鱼鱼苗培育多采肥水下塘,结合泼洒豆浆培育的方法。这种传统的鱼苗发塘方式,所施粪肥易恶化水质,导致黄颡鱼鱼苗阶段病害较多,如浮头、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双穴  相似文献   

3.
淡水养鱼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每个养鱼单位不可能都从事鱼苗、鱼种直至成鱼养殖的全部生产过程,所以鱼苗的运输仍是鱼类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运输方法是尼龙袋或塑料桶密封充氧法。由于车辆颠波尼龙袋充氧后易于爆裂而影响运输效果,塑料桶虽然牢固,但不易充氧,成本也较高。为了寻找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的运输方法,我们于1982年5月26日至6月16日,用双氧水(H2O2)作为鱼苗运输的一种增氧剂,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黄颡鱼价格稳中有升,效益较好,养殖户养殖黄颡鱼热度不减。养殖户从外地购进规格较大(4cm~5cm以上)的黄颡鱼苗种进行养殖,由于经过长途运输和水域环境差异,影响养殖的成活率,养殖成本较高。一些养殖户为避免上述情况,购买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苗,效果不太理想。笔者经多年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跟踪分析,总结出一套黄颡鱼苗种健康高效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它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市场上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泡沼等自然水域,但近些年来由于自然水域捕捞强度过大和水质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量日益减少,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售价30—50元,这给黄颡鱼人工养殖带来了机遇。从目前情况看,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其潜力巨大,黄颡鱼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效名优鱼类品种。 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鱼苗培育,第二年进行鱼种培育,第  相似文献   

6.
活鱼空运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活鱼的空运具有安全、快捷、灵活等诸多优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活鱼空运的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作如下归纳总结。1塑料袋充氧运输采用双层塑料袋装鱼一外套泡沫箱或纸箱进行空运。包装时、先向袋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再装入待运的鱼,然后排空袋内的空气,充入纯氧、扎紧袋口,最后装箱启运。在运输过程中,袋内的氧气慢慢溶于水中以供活鱼呼吸用氧。此法常用于珍贵鱼类的商品鱼、鱼苗及鱼卵的长途运输、特别适合干鱼苗、刨B运输。笔者于1994年至1997年采用此法先后对真明鱼苗、护鱼苗、石斑鱼鱼苗进行过多次运输实验、都取得较…  相似文献   

7.
<正>黄颡,俗名黄骨、汪丁,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各大水域,其中以两广、两湖、浙江、四川等地为主产地。黄颡具有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鱼价稳定利润可靠,耐运输、上市规格及出塘时间灵活等特点,同时,两湖两江黄颡消费量增大,促进了黄颡人工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养殖范围也从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目前浙江主养区域在湖州。黄颡鱼属有5个种类,分为黄颡鱼、瓦氏(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长须(岔尾)黄颡鱼。由于浙江黄颡育苗技术及设备落后,浙江区域内人工养殖黄颡  相似文献   

8.
征订启事     
鱼苗、鱼种的运输方法很多,根据装鱼的器具,分为鱼篓运输、尼龙袋充氧运输和鱼苗箱(又称孵化盒)充氧运输。1985年8月,我们采用鱼篓充氧运输夏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昂刺骨,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增长,价格一直较高,养殖效益较好,已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但因受苗种资源的限制,规模养殖效益一直不大。为加大黄颡鱼大规格鱼种的市场供给,2010—2011年,笔者进行了大规格鱼种集约化培育生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黄颡鱼卵黄苗放养密度10万~12万尾/667m2情况下,鱼苗养成大规格鱼种的平均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10.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7,22(2):14-14
鱼苗早百的好处很多,主要是延长了鱼类的生长期,但一般都从南方运到北方,温差较大,所以应特别注意。运输的设备及方法目前一般用尼龙袋装运,常用的尼龙袋规格长70~80cm,宽40cm,容积约20L;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有单层袋亦有双层袋(现大多为双层袋)。上述规格的尼龙袋,装水7.5~10kg,在水温25C左右装运鱼苗,可参照下表的密度装运。表1运输密度对照表长时间运输应备带小型充氧设备,以便途中补氧。将袋打开后加水排除空气,则运输时间可增加1倍。此外可采用装袋冰块降温办法进行长时间的运输。在不给食的情况下长途运输,最长不…  相似文献   

11.
鱼种池因清塘不彻底,注水或投喂浮萍、水草时掺带进野杂鱼、虾,在鱼种池与家鱼争食耗氧,影响鱼种规格和产量。适量套养黄颡鱼能起着去杂清野的作用,黄颡鱼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于家鱼,对家鱼无危害,但能有效消灭野杂鱼、虾,促进鱼种生长,提高养殖产量。套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套养黄颡鱼必须在夏花鱼苗入塘1个月后投放,投放过早因鱼苗入塘时间短,规格小,会出现黄颡鱼吞食鱼苗现象。2.投放规格要适宜,一般投放黄颡鱼10-20g/尾左右。3.投放数量,每667m2投放黄颡鱼30尾左右。鱼种池套养黄颡鱼,在提高鱼种产量的同时,也能生…  相似文献   

12.
张鹏  赵库 《中国水产》2009,(3):55-56
黄颡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淡水商品鱼为数不多的出口鱼类。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热点之一,全国已有二十几个省市开展了养殖,面积已达到数万亩,但产量只有数十万吨。种苗供应不足、饲养中疾病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黄颡鱼夏花养殖“大肚子”病的流行,一旦发病其成活率在30%~70%,甚至绝塘。经过2006、2007、2008年连续几年的黄颡鱼苗种的养殖,对黄颡鱼苗种养殖阶段“大肚子”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虽慢于鲤科鱼类,但该品种当年繁育的鱼苗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目前,其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产黄颡鱼5-20kg,亩增效益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3,(6):11-13
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鱼苗种,是一种新的运输技术。具有装载量大、成活率高、运输轻便,省劳力等优点。我所从1969年以来,采用这个方法,效果良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将我们几年来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鱼苗种实践,加以初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流水,在小网箱内培育出规格为2.5-3cm黄颡鱼苗4.2万尾;继续在面积1334m^2,水深1.5m的池塘中采用自制配合饲料培育黄颡鱼苗种,经过190天饲养,共收获大规格黄颡鱼种396.7kg,平均规格90尾/kg,养殖成活率85%,每667m^2获纯利1753元,投放产出比1:1.53。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俗称嘎鱼、嘎牙子、黄腊丁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和黄颡商品鱼出El的拉动,黄颡鱼苗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7.
鲻鱼是河口的一种广盐性鱼类。每年惊蛰前后,鱼苗便溯江进入淡水河泊中生长,当年能长到半斤以上。由于它生长快,又不与四大家鱼争食,且鱼肉味美,是近海地区咸、淡水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目前,我们养殖的鲻鱼苗是从河口运来的,在运输鲻鱼苗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利用运家鱼苗的尼龙袋装运鲻鱼苗,以每袋装1,500尾为适宜。2.立即在装好鱼苗的尼龙袋里充氧,保持一定的氧分压,若袋漏气,氧分压会降低,影响成活率。3.计数和装袋时尽可能做到不离水或少离水。4.随捕随养,不宜暂养。操作时要轻,勿使鱼苗受伤。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俗名:黄腊丁、昂刺鱼等)是生活于内陆水体的小型底栖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颡鱼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开发推广养殖的品种。2011—2012年我们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黄颡鱼苗种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PJ2011-40),在高邮横泾镇的千亩主养项目区,采用全雄黄颡鱼夏花一次放养直接养成商品鱼,进行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红头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在江浙一带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己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试验。近年来,黄颡鱼苗种繁育技术的成熟、专用膨化饲料的开发应用、餐饮以及外贸市场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黄颡鱼的养殖发健,2007年浙江省的黄颡鱼养殖面积就超过了20万亩。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称嘎牙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目前市场销售的黄颡鱼主要产自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但由于酷捕滥捞、水质污染等原因,其资源量日趋下降,造成黄颡鱼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开始受到重视。但由于黄颡鱼苗种供应的严重不足,制约了黄颡鱼人工养殖的发展。为了解决黄颡鱼人工养殖的苗种问题,我们于2000年6月至7月,在肇东市合居乡新江村渔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