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橄榄又名青榄、黄榄等 ,是我国的亚热带特色水果。果实风味独特 ,鲜果细嚼 ,具有“先苦后甜”的口感 ,营养丰富 ,有利于人体消化和美容等功效。近年来橄榄种植业发展迅速 ,由于橄榄果实皮薄 ,采后容易失水皱缩和腐烂 ,绝大多数果实用于加工成凉果等果脯 ,鲜果上市数量较少 ,而市场上对鲜果的需求趋旺 ,通常保鲜橄榄的价格是采收时价格的 2~ 5倍。关于橄榄保鲜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多 ,各有侧重。笔者通过多年橄榄常温保鲜试验 ,企图探明影响保鲜的一些关键技术 ,延长鲜果货架供应时间。1 橄榄采收前的管理技术橄榄病虫害直接影响果实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2.
橄榄常温贮藏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CanariumalbumRaeusch)属于橄榄科橄揽属,为福建特产。果实具有特殊的风味,除鲜食外,可加工成多种蜜饯如大福果、十香檄榄等。近年来徽榄生产发展较快,但果实皮薄,采后极易失水皱缩、腐烂。关于橄揽贮藏保鲜技术鲜见报道,杨孙鎏曾用漂白粉处理橄榄进行贮藏。本试验拟探讨常温下贮藏保鲜橄揽的技术,旨在延长橄榄鲜果供应期。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与处理供试品种为植香橄榄,干1996年10月30日采自闽侯县农科所果园。采后挑选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摊晾干储藏室内。所用材料有厚0.01mm的塑料薄膜和塑料薄膜袋;花缸,圆形…  相似文献   

3.
单果包装对橄榄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果包装对橄榄果实耐贮性的影响张福平陈蔚辉(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潮州521041)橄榄的贮藏保鲜,国内外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橄榄进行单果包装及其对果实耐贮性的影响,迄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研究。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6年11月至1997年7月...  相似文献   

4.
山楂果实鲜艳,风味营养独特,既可生食和加工,又能药用,是我国北方主要果树之一。2007~2009年我们对山楂果实的采收时期,采收后的果实处理,鲜果如何保鲜贮藏等进行了技术研究试验。探索出山楂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和果实采后的处理及果实保鲜贮藏等一套技术方法,贮藏果实保鲜率选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果实呼吸生理与贮藏保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叶木通果实为我国传统野生水果,营养丰富,果肉乳白多汁,香甜可口。但三叶木通鲜果易腐烂变质,难于长期贮藏,为此对三叶木通果实呼吸生理与采后贮藏保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果实属呼吸跃变型。采用7℃低温贮藏、0.2%浓度的Na2SO3液浸防腐保鲜、控制贮藏环境中氧浓度到3%等贮藏保鲜措施,有利于三叶木通鲜果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实香甜味美 ,富含营养 ,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珍贵果品 ,但其产期正值夏秋高温季节 ,果实采后 2~ 3d内即变色变味。有关荔枝果实的采后生理、防腐护色保鲜剂及常温、低温、MAP、CAP的保鲜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2 ] [3] [4] 。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护色保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以福建漳州乌叶荔枝为试材 ,进行采前不同药剂与采后保鲜液处理 ,探讨荔枝果实病害防治及保鲜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先后在漳州龙海市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与福州本所进行。…  相似文献   

7.
鲜果在采后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品质风味及外观劣变等现象。鲜果的采后保鲜分为贮藏保鲜和流通保鲜两部分,使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新鲜状态和品质风味的保鲜活动称为流通保鲜。低温流通是指产品在0℃及其以上较低的温度下所进行的流通,它包括产品以“采后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的方式所进行的冷链流通。自20世纪30年代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低温保鲜,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国纷纷率先开展了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着力于发展其国内社会整体的低温流通体系的建设。鲜果…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果实采后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低温可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长期的不适低温冷藏易使果实产生木质化、絮败、果肉褐变、果肉变红、糖酸比失调、固有芳香成分丧失或有害挥发性物质生成等品质劣变症状。不同类型桃果实甚至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采后品质劣变规律不同,低温的敏感度及冷害的发生时间点、综合表现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其保鲜技术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笔者对果实品质劣变发生的症状进行归纳,并从酶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机制阐释。建议对不同肉质类型桃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运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采后品质劣变调控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为桃果实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浅述大樱桃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樱桃是北方成熟最早的果品,果实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被誉为果中珍品。由于樱桃果实肉软、皮薄、汁多,不耐贮运,加上采收上市时间正值5~7月高温季节,采后常温贮运极易出现果实软化、腐烂变质、风味变淡、果梗枯萎变褐、色泽由红变暗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樱桃的异地销售。为了延长鲜果的市场供应期,于2002年始对大樱桃进行贮藏保鲜试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重要夏令水果,但耐贮性较差,鲜果供应期短。国内外对李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已做过一些研究,但由于不同品种的贮藏特性差异很大,贮藏的方法及手段也各不相同。李为我国南方优良品种,成熟于7月上旬,采收集中且正值高温高湿季节,采后果实品质变化很快,常温下3-5天即开始腐烂。为探讨李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解决冻采后的腐烂问题,延长其贮藏期,使果农增产增收,我们于1998年在江西省进行了李的冷藏保鲜试验,以便为确定适合于李的处理组合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李于7月上旬采自江西省永新县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