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甘蔗遗传多样性的几种主要检测方法,着重讨论了甘蔗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和比较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技术,采用2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起源于云南,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在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陕西省不同居群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归纳了几种常见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ISSR、SNP)的原理及特点,综述了不同DNA分子标记在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不同DNA分子标记在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优缺点,提出了SSR标记的发展前景,以及在研究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上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在甘蔗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染色体或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本文对植物DNA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甘蔗种属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甘蔗栽培品种的原始亲本之一,当前仍是甘蔗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对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本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测定了24份割手密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2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8.67%;24份材料的Nei指数(h)介于0.27~0.94,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3~0.5之间;基于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0处,可以将24个材料分成4个类群;说明割手密有着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广泛用于甘蔗的遗传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6.
陈辉  史宪伟等 《作物学报》2001,27(5):644-652
利用RAPD技术,采用2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起源于云南,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海南→福建→江西;进一步证明了云南为野生某蔗的起源中心之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428-6437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4个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和38个常规甘蔗栽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0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介于1~5条之间,平均2.4条。引物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3.1,平均值为1.809 8;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611,平均值为0.307 9;Shanoon指数(I)介于0~1.238 2,平均值为0.591 2;Ne'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677 8,平均值为0.357 4。82份试验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5~0.975之间,平均值为0.679,含斑茅血缘甘蔗回交后代品系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00,常规甘蔗栽培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3,而含斑茅血缘甘蔗回交后代与常规甘蔗栽培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66。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处,所有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台糖95-8899’独成一类,其他81个材料划分为另外一个类群,定为A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A类群被划分为2个亚类群,‘崖城03-191’独成一类,其余80个材料划分为另外一个亚类群。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的杂交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斑茅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有利基因,是甘蔗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对斑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本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24份斑茅无性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1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71%;24份材料的Nei指数(h)介于0.30~0.79,遗传相似系数集中在0.3~0.5之间;基于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7处,可以将24个材料分成5个类群,在24份材料中找到44条特异带;说明斑茅有着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够广泛用于甘蔗的遗传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9.
现代甘蔗栽培品种(2n = 100~130)是由甘蔗热带种(2n = 80)与割手密(2n = 40~128)种间杂交而来, 形成异源多倍体、非整倍体作物, 使得甘蔗栽培品种中80%~90%的染色体来源于热带种。开发热带种基因组SSR分子标记, 有助于甘蔗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本研究基于热带种LA-purple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255 398个预测基因序列(累计总长为1 029 222 285 bp), 利用Perl程序与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 发掘SSR位点, 获得了153 150个SSR位点, 平均每1.67个基因有1个SSR位点, 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序分别为39 556个和50 072个, 占总SSR位点数的58.5%。在二核苷酸重复基序中, TA/AT所占比例最高, 占41.4%, CG/GC所占比例最低, 占4.6%; 在三核苷酸碱基重复基序中, TGT/ACA所占比例最高, 为15.6%。在TA/AT重复类型中选取100个基序重复次数在60~90之间的SSR位点, 进行引物设计与合成, 在12个甘蔗属材料中进行PCR扩增分析, 从中筛选出52对具有多态性SSR引物, 其中有27对引物在研究的2个甘蔗栽培品种间表现为多态。这些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 不仅可以用于甘蔗栽培品种DNA指纹图谱分析, 而且为甘蔗属不同种的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要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奠定基础, 为甘蔗分子育种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18对SSR分子标记对20份常用甘蔗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10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带数为9~52条,平均23条;遗传相似性为0.522~0.693,平均为0.606,相似系数较低,亲本间遗传差异较大。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系数0.61为标准,可以将20份常用甘蔗亲本分为四类,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吻合,磷效率在四类甘蔗亲本材料间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在亲本选配过程中,综合考虑亲本的SSR分子标记及磷效率评价结果,有利于提高亲本选择准确性和培育磷高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甘蔗栽培种单倍体基因组SSR位点的发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由于尚未完全破译栽培种基因组,导致SSR标记匮乏,难以覆盖全基因组,限制了甘蔗遗传研究的进展。本研究以栽培种R570的4660个BAC文库片段序列(累计总长为382 Mb,预测到25,316个编码蛋白基因)组装成的一套甘蔗单倍体基因组的模板,利用MISA (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软件,发掘SSR位点;并综合分析其与4种禾本科植物(高粱、玉米、水稻和二岁短柄草)SSR位点的分布特征;选取50对以TG和AG重复基序的SSR引物,分别利用4个甘蔗属材料(R570、ROC1、LA purple和SES208)和24个重要甘蔗亲本,对SSR引物进行扩增效率验证和多态性分析。共发掘到27,241个SSR位点,平均每个BAC片段有6.29个SSR位点,平均密度为71.33个SSR Mb?1,远低于高粱的平均密度(350.00个SSR Mb?1)。在重复基序中,占比前2位的分别为单核苷酸基序(11,079个)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序(6447个),合计占总SSR位点数的64.33%。与甘蔗不同的是, 4种禾本科植物中的三核苷酸基序类型数量最多、占比最大。此外,在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中, A/T所占比例最高,为84.8%, C/G所占比例最低,为15.2%;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序中, TGT/ACA所占比例最高,为16.04%。总之,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富含A/T的基序。在50对SSR引物(TG基序41对和AG基序9对)的多态性验证中,共有45对(90%)能够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35对(70%)在4个甘蔗材料上呈现多态性。进一步利用2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对24个甘蔗重要亲本材料进行分析,共扩增到9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4.75个,验证了这些引物应用于甘蔗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鉴定的甘蔗栽培种单倍体基因组SSR标记,有效增加了甘蔗遗传研究中可用的分子标记数量,可直接用于甘蔗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重要性状遗传机制的解析,为甘蔗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建立;2、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3、基因定位;4、品种纯度鉴定;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是育种、品种权保护和新品种推广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选用38个来自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甘蔗新品种(系), 以9对AFLP标记扩增出348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248个, 多态性比率为72.26%; 15对SSR标记扩增出180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176个, 多态性比率为97.78%。38个新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68~0.847之间, 其箱线图分布特征显示, 其中的FN、MT、YZ、YG、GT等系列品种(系)遗传基础相似。通过UPGMA聚类表明, 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处将38个甘蔗新品种(系)划分为2个群体, 其中福农09-2201和桂糖06-1492作为一个子群体最先被划分出来, 它们在群体中的异质性较强; 另外, 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0处划分出一个子群体a, 其中包含参照品种ROC22、福农07-3206、福农40、海蔗22、桂糖09-12、柳城07-150等品种(系)。ROC22具有广适应性和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 子群体a中的另外几个品种(系)则更有可能拥有这些特性, 具有更高的推广潜力。本研究选择60个SSR位点构建了38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指纹图谱, 对品种鉴定及品种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可望直接应用于指导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分子指纹图谱鉴定, 并将为这些品种(系)推广布局或作为杂交亲本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芝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芝麻中也得到了应用。本文概述了芝麻中常用几种分子标记RAPD、ISSR、SRAP、SSR和AFLP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论述了分子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芝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技术进行甘蔗育种亲本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RAPD技术对甘蔗杂交育种的亲本组合进行选配和评价。对31份甘蔗种质材料的遗传背景进行了RAPD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和遗传距离选择CP72-1210和湛74-121两份材料作为杂交亲本,从该组合的F1代群体中随机选取85个株系,分析了其农艺性状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显示出F1群体具有广泛的分离,重组优良基因型的概率很大,初步说明利用RAPD技术可进行甘蔗杂交亲本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子设计育种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甘蔗基因组庞大且高度杂合,染色体呈非整倍性,导致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十分缓慢。为加快甘蔗育种进程,提高其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简述了甘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及其瓶颈,并总结了应用于甘蔗的分子标记种类及其问题,阐明分子标记在甘蔗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作用,进而从甘蔗产量和糖分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主要抗病基因(抗褐锈病基因、抗黑穗病和抗黄斑病基因)的定位及其在抗病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关联分析方法在甘蔗重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最后对甘蔗重要性状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为甘蔗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在松树遗传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且最具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松树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向。本文从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等角度,评述了松树遗传与进化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和SSR等的应用情况和进展。在遗传多样性方面,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鉴定松树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并用于指导杂交育种;在亲缘关系判定方面,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系统演化及分类情况,揭示育种亲本的选配和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松树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构建了二十多张连锁图谱,并对其生长、材性和抗性等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与抗病相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18.
广东割手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割手密是甘蔗近缘野生种之一,在甘蔗育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研究采用Genomic-SSR和EST-SSR两种类型分子标记对来自广东各个地区的67个割手密种质进行分析。在20对SSR引物上共检测到34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上的平均多态性为17.05,其中11个Genomic-SSR的平均多态性为20.82,9个EST-SSR的平均多态性为12.44。广东割手密在Genomic-SSR上的多态性显著高于EST-SSR上的多态性。MantelTest分析表明:通过Genomic-SSR、EST-SSR以及Genomic-SSR+EST-SSR三种方法所计算的试验材料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应用两种类型SSR获得的各个材料间的遗传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广东割手密在20对SSR引物上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1064~0.2916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1943;各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063~0.3082之间,平均为0.1935。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东割手密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由南向北存在较为显著的地理分化。  相似文献   

19.
水稻微卫星标记与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多样性是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总和。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利用遗传多样性来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对抗新虫害、新病害以及适应多变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检测手段从形态到分子水平的发展使得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产生了质的飞跃,微卫星标记等位基因多态性高,通过PCR对其进行测定简单经济,作为第二代分子标记在检测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方面是一类很有应用价值的遗传标记。本文概述了微卫星标记在检测水稻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及其数理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遗传标记和蛋白标记这三个水平上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对黑龙江、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间、长江水系内、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的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草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野生群体较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高。通过研究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终以达到通过不同的标记方法来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标记位点,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