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营口站SA型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7月15日营口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发生在地面江淮气旋北上,在渤海加强生成渤海气旋,高空槽与低空的低涡引导切变线相配合,高空沿等高线南下的冷空气与南部的暖湿气流交汇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气冷暖空气交汇、西南急流提供的良好水汽输送条件以及副高后部的气流抬升是造成营口局部地区暴雨和大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的大尺度背景;当20 m/s的,急流中心下传到≤1 km超低空,1.2~2.1 km低空出现24 m/s西南急流,有利于营口地区局部产生短时暴雨到大暴雨,说明低空脉动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短时强降水之间关系密切;雷达片状混合性回波在辽宁省营口地区境内长时间维持和发展,雨带中主要反射率因子强度30 ~40 dBz的强回波移经测站持续时间近8h,雨带中间夹杂着零散的45 ~50 dBz对流性回波的反射率因子核位于3 km以下,属于低回波质心风暴,35 ~ 40 dBz强反射率因子的螺旋回波雨带近300 km,3~8 kg/m2垂直液态水提供非常丰富的水汽来源,这种强回波雨带移动构成的“列车效应”是造成营口北部地区暴雨到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一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东部以及贵州东部、重庆等地累积降水量有40-70毫米,其中汉水下游、江淮、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毫米。8日-11日: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6℃,局地降温可达8℃;另外,西北地区、华北中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相似文献   

3.
2008年朝阳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9-17081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特征、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出发,对2008年7月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喀左县、凌源市、朝阳县南部地区出现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产生此次局地暴雨的主要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是产生此次局地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较强冷空气和江淮气旋共同影响的结果;江淮气旋是朝阳地区产生暴雨的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2015年自动站降水资料,研究了辽宁地区长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有:纬向环流、鄂海阻高、贝湖高压;地面主要影响系统有:高压后部、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高空影响个例最多的为鄂海阻高,地面影响个例最多的为蒙古气旋。长历时降水存在3个大值年,分别为2010年5次,2012年8次,2013年7次,长历时降水高发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下旬。长历时降水午后发生较多,14—17时为1个上升趋势,午后频数的增加可能是午后对流明显,强降水易发。辽宁省长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和东部地区,小时雨强最大为丹东五龙背站90.6mm;长历时降水明显呈东多西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主要降雨过程7月20日-21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华南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7月22日-24日,受热带系统影响,华东沿海将出现较大风雨天气,江南东部地区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长期天气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主要降雨过程7月6-8日,主雨带略有南压,强度减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7月7-9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将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上述地区局地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7月8-10日,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黄淮及江淮北部自西向东还将有一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上述大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14,(19):19-19
<正>未来一周(5月17-23日),主要降雨区位于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大部地区总降雨量有50-120毫米,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局部可达250-350毫米;华北北部、东北大部有5-20毫米降雨,其中东北地区东北部局地有30-50毫米。主要降水过程:17-18日,江淮南部、江南及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东部有小雨、局地大雨。19-21日,江南南部、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青藏高原东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相似文献   

8.
邵玉平  白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8-18820
从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卫星云图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7月20~21日东北出现的一次较大程度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东北暴雨的发生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副高北上与北方冷涡系统影响,在黑龙江省东、西部造成不同性质的降水。黑龙江省西部在冷涡系统影响下,系统不稳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东部在副高外围水汽通道上,在哈尔滨南部地区冷暖空气配合、水汽辐合条件较好,造成暴雨。卫星云图上,西部冷涡中心以阵性对流天气降水为主,东部以连续的暖区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95-296
利用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总结分析了葫芦岛地区2012年7月9日~10日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局地大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欧亚地区呈现Ω型流场中发生的,在地面江淮气旋北上和南下冷空气、西南急流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共同作用下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齐杰  孙莹  王浩  王焕毅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56-6557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江淮切变线将南部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副高西侧有江淮切变线,东侧的西南气流叠加形成的西南急流在丹东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幅合,使南来的水汽在丹东南部堆积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中尺度上升运动,致使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产生暴雨。[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