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以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今后桔梗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个桔梗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后,对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茎叶重)和根部(根长、侧根数、根粗、根鲜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5个种质资源除了株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宁安紫花,长安白花表现最差。[结论]综合评价认为5个种质资源中,三成紫花表现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产地和生长年限对桔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桔梗品质进行分析,为桔梗在河南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测定河南省鹿邑、商城、桐柏、嵩县4个地区桔梗主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干质量及折干率等农艺性状,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桔梗皂苷D含量。结果表明,2年生桔梗的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都明显高于1年生桔梗。鹿邑产桔梗主根比其他3个产区的长1~3 cm,侧根少,且根鲜质量、干质量大;4个产区桔梗皂苷D含量均超出药典标准,其中商城2年生桔梗皂苷D含量最高,达到0.330%。综合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含量,鹿邑产桔梗鲜质量、根粗等方面较优,适宜发展食用桔梗;商城、桐柏桔梗皂苷D含量均超药典标准,适宜做饮片;嵩县产桔梗药用成分高,适合药用,栽培时应注重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河南产桔梗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河南产桔梗根品质的影响,将春、秋、冬栽培的桔梗根进行比较,分析根部农艺性状以及药用成分桔梗皂苷D含量在各播期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播期对桔梗主根长、根粗、根鲜质量、干质量、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各性状指标和成分含量,以秋播最好、冬播其次、春播最差,确定河南地区桔梗的最佳播期为9月底的秋播。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及不同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和合理利用桔梗资源及控制生药质量,用HPLC法测定春秋两季采挖的桔梗中桔梗皂苷D以及不同部位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表明秋季9、10月份桔梗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最高;不同部位中以根部含量最高,根皮茎叶中有痕量,花果实中未检测到。色谱条件分析柱为Hypersil NH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条件下桔梗种质资源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50份不同来源的桔梗种质资源分别种植在沙壤土和黑粘土上,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间的差异,并对同一性状在2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及8个性状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个主要农艺性状在供试的50份桔梗种质资源间差异很大且趋于连续分布;每一农艺性状在两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根重与根粗、株高以及茎粗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827、0.769、0.719。[结论]该研究结果在桔梗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中国、韩国、朝鲜以及日本的50份桔梗种质资源材料的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对桔梗单根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茎粗,根粗和茎粗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桔梗是多年生植物,根部性状在早期选择中不宜作主攻方向和选择对象.应将茎粗作为主攻方向和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要考虑茎粗和株高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短时强降雨造成的湿涝胁迫严重影响瓜类生产,为进行耐湿涝南瓜砧木品种选育,本研究以23份南瓜种质资源为材料,1叶1心期进行根部半淹和全淹处理,并对地上部鲜重等5个性状进行考察。结果半淹和全淹处理后,下胚轴长度、茎粗和地上部鲜重总体升高,子叶和真叶相对叶绿素含量则表现为下降。各种质在对照及处理下的变异系数均为地上部鲜重最大,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小,淹水总体上使各性状变异系数增加。中国南瓜下胚轴长度和茎粗受影响最低,印度南瓜地上部鲜重受影响最低。可为下一步耐湿南瓜砧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寻找和合理利用桔梗资源及控制生药质量 ,用HPLC法测定春秋两季采挖的桔梗中桔梗皂苷D以及不同部位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表明 :秋季 9、10月份桔梗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最高 ;不同部位中以根部含量最高 ,根皮茎叶中有痕量 ,花果实中未检测到。色谱条件 :分析柱为HypersilNH2 (4 4mm×2 0 0mm) ,甲醇∶异丙醇 =38∶6 2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10nm ,流速 0 8mL/min ,进样量在 0 1~ 1 9μ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8,回收率 96 86 %。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超声法提取总皂甙,以桔梗皂甙D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3个不同采收时期的25份桔梗种质资源根的总皂甙含量。[结果]10月份采收的二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高,8月份采收的次之;10月份采收的一年生桔梗根的总皂甙含量最低,3个时期采收的25份种质资源的总皂甙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307%、2.750%和2.524%。其中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最高的是"美里紫",为3.517%;最低的是"朝鲜白花1",为2.499%;紫花桔梗中最低的是"吉林长春",为2.630%。[结论]桔梗种质资源间总皂甙含量的差异较大,紫花桔梗的总皂甙含量高于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之间总皂甙含量差异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色谱法测定了盂县2年生不同月份桔梗根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表明,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在3—10月依次为6.130,9.740,11.280,5.070,7.560,5.830,2.690,2.580 mg/g,且含量明显高于药店桔梗的含量(1.220 mg/g),说明供试桔梗质量较好;桔梗皂苷D含量在5月达到最高,9,10月份趋于稳定,故春收宜选择5月份,秋收宜选择9月份。研究结果可为桔梗的采收时期和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90份桑树核心种质为研究材料,鉴定桑树叶长、节间长等21个农艺性状,利用10个ISSR引物检测多态性,在分析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共扩增出9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8条,多态性条带占比为86.67%;利用UPGMA法聚类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均将90份桑树核心种质分成2个亚群,群体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关联分析表明,在P0.01的情况下,共有14个位点与10个农艺性状相关联,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15%~11.39%。在这14个位点中,有2个位点同时与2个农艺性状相关联,其中IS70位点同时与节间长、叶梗叶呈极显著相关,对其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了11.39%、7.07%;IS60位点同时与梢梗叶、条梗叶相关联,与梢梗叶呈极显著相关,对其表型变异解释率达到10.45%。  相似文献   

12.
在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是影响大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大麦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培育抗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大麦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胁迫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株高、根长、叶长、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频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长、根干重、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干重、叶长、根鲜重和株高;相关分析表明,总干重与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叶长和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根鲜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可代表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83.58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大麦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叶长、地上部鲜重、根长、根干重、根鲜重,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关联度大小排序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大麦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1级2份、2级13份、3级6份、4级7份、5级2份。除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株高和总干重。苗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材料有西藏25和NEVADA,可作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研究的材料。株高和总干重可作为评价大麦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四川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有利于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方法]对收集的77份四川省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并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77个种质资源的各个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2%~29.8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黑色地膜覆盖对桔梗根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在黑色地膜覆盖和裸地栽培条件下测定桔梗的主根长、根粗、侧根数以及单根鲜重等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桔梗主根长和根粗在2种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差异不明显;侧根数和单根鲜重的变化差异较大,在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侧根数增多、单根鲜重增大,单根鲜重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侧根数的增多.综合分析试验结果,黑色地膜覆盖能提高桔梗单根鲜重,但侧根数增多导致桔梗根的外观质量的下降,在桔梗栽培中应慎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大豆脂肪含量与根瘤的关系,以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延11、长农16、长农21、吉育20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油量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结瘤特性、植株高度、根部长度、根瘤新鲜重、根部干燥重、结荚数以及粒数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高油大豆和超高油大豆的根部比较发达,根瘤数、根瘤鲜重及根部干燥重都比对照增加。超高油大豆和高油大豆的产量比对照无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野生桔梗与栽培桔梗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白山区24个地点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野生桔梗种子种植在试验田,测定分析1年生野生桔梗的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并与24份栽培桔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所以植株细小,根也较小;但种植在试验田的野生桔梗后代生长旺盛,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与栽培桔梗基本相似,说明野生桔梗与栽培桔梗之间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有的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可以在桔梗生产中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理论对5份魔芋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评价创新种质的综合表现及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期为魔芋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展开度、株高、叶片长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了解湖北省大蒜(Allium sativum L.)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大蒜素含量,以38份大蒜资源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大蒜素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栽培的大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其中,假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大(46.5%),其次是蒜薹质量(43.91%)、鳞茎盘厚(40.48%)和鳞茎质量(39.28%);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且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大(2.05)。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38份大蒜资源分为两大组群,不同类群相似性较小,亲缘关系较远;同一类群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农艺性状和大蒜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生长构成因子、产量构成因子和营养品质构成因子构成了主要的3个因子,贡献率达80.913%。通过大蒜产量及大蒜素含量多个因子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育种材料9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评价不同类型瓠瓜种质资源的广适性和抗逆性,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早春栽培的育种材料,同时为瓠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分别调查55份瓠瓜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品质等26个农艺性状,并对与生长发育及抗性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2、B3、B10、B12、B16、B17、B18、B19、B20、B21、B23、B25、B28、B33、B35、B43、B45、B54、B55、B56、B58、B61、B64、B65、B66等25份材料在广适性、抗逆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瓠瓜种质资源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和耐热性均与生长势、熟性、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长势强、晚熟、生育期长的瓠瓜其抗病性和耐热性也较强.[结论]从55份瓠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5份材料既能适应上海地区的早春栽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可作为瓠瓜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