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S-Y12拮抗菌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浓度生物质热解液、拮抗细菌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及其混配溶液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作用进行检测,计算出毒力方程,根据EC50值将两种溶液进行混配,求得最佳配比。通过活体试验检测Y-S-Y12菌株对辣椒炭疽病果实的防治效果,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并探究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Y-S-Y12菌株发酵浓缩液和生物质热解液以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混配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防效达到79.62%,进一步说明混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处理的辣椒炭疽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处理后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辣椒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说明辣椒植株抗病性增强。综上,Y-S-Y12菌株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可能是因为Y-S-Y12菌株具有破坏辣椒炭疽病菌菌丝和诱导辣椒植株抗病性作用。研究为辣椒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S-Y12拮抗菌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浓度生物质热解液、拮抗细菌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及其混配溶液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作用进行检测,计算出毒力方程,根据EC50值将两种溶液进行混配,求得最佳配比。通过活体试验检测Y-S-Y12菌株对辣椒炭疽病果实的防治效果,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并探究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Y-S-Y12菌株发酵浓缩液和生物质热解液以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混配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防效达到79.62%,进一步说明混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处理的辣椒炭疽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处理后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辣椒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说明辣椒植株抗病性增强。综上,Y-S-Y12菌株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可能是因为Y-S-Y12菌株具有破坏辣椒炭疽病菌菌丝和诱导辣椒植株抗病性作用。研究为辣椒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L-1;腐霉利和福美双原药以5∶1、1∶3、1∶5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44、124.22、128.4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 562.5g.hm-2、25%啶氧菌酯SC 112.5g.hm-2、50%啶酰菌胺WG 300g.hm-2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新型链霉菌生防菌株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利用利迪链霉菌A02的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中2种PR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显著地提高番茄植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能提高总酚的相对含量,其中诱导处理中,酶活性和总酚相对含量提高的较为明显,酶活性峰值和总酚相对含量峰值都较高。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了利迪链霉菌A02发酵液诱发了番茄体内2种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增强了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春容  康晓慧  邱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595-459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嘧菌酯和腐霉利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混配制剂对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嘧菌酯和腐霉利按质量比1.00∶2.00、1.00∶3.00、1.00∶3.75和1.00∶5.00四个比例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40.06、148.42、167.90和126.69,均大于120,表现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嘧菌酯·腐霉利悬浮剂每hm2施药量1 012.5~1 125.0 m L,防治效果达到76%以上,具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并且对作物无药害,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研究喷施丁子香酚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0μg/mL丁子香酚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丁子香酚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接种处理。说明丁子香酚可以通过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腐霉利和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多菌灵和腐霉利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腐霉利和多菌灵的EC50分别为0.4874mg·L^-1和0.9949mg·L^-1;腐霉利与多菌灵以有效成份浓度1mg·L^-1按1:3和1:6混配,对黄瓜菌核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另外,腐霉利与多菌灵以1:3和1:6混配对黄瓜菌核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5.51%、80.97%和65.35%、60.97%,但对甜瓜叶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则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 mmol·L-1核黄素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核黄素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表明核黄素诱导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江蔬14为材料,研究了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同时,测定了番茄体内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EBS05可诱导番茄体内PR1,PR2和PR3基因持续增量表达,并有效激活PR5基因表达,进而提高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V)的系统抗性;内生细菌EBS05诱导处理再接种TYLCCV后,番茄体内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分别于接种后第7 d和第9 d达到活性峰值.结合TYLCCV侵染番茄的病程分析,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与内生细菌EBS05诱导番茄对TYLCCV的系统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生化机理,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盾壳霉寄生菌核过程中,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变化,并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这个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被盾壳霉寄生的活菌核检测到(处理)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明显高于活菌核和被盾壳霉寄生的死菌核,其中处理的葡聚糖酶活性从15 d以后就明显高于菌核自身也高于盾壳霉本身的酶活性,处理的几丁质酶活性从10 d起就维持在较高水平,处理的电导率从10 d以后明显高于活菌核。在这个过程中这两种酶活性提高,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延缓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发展和保证番茄的质量安全,筛选高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百菌清>嘧霉胺>啶氧菌酯,其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建议实际生产轮换使用腐霉利、异菌脲和啶酰菌胺,以延缓和治理该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375 g·hm-2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相比防效较好,隔7~10 d喷药1次,连续喷施3次,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与对照药剂作用机理不同,可以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6.
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750、1000倍稀释液喷防番茄灰霉病,隔7 d喷1次,连续喷3~4次,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农药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  相似文献   

17.
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州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设施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上采集灰霉病菌147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福州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都产生较高的抗性。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063 4~10.057 9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6%,嘧霉胺对灰霉病菌的EC50范围为0.105 2~102.346 5μg·mL-1,抗性频率平均值为73%,2种杀菌剂抗性频率最高都达100%,其中对腐霉利高抗菌株70个,高抗频率达48%;对嘧霉胺高抗菌株79个,高抗频率达54%。从地域上看,福清、长乐、连江、闽清4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4%、73%、82%、73%和84%、82%、74%、51%,闽清县对2种药剂抗药性稍低,其他3个县市差异不大。从寄主作物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平均值分别为77%、73%、73%、78%和74%、73%、67%、76%,4种寄主上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和嘧霉胺抗性频率差异不大。不同寄主间的发病程度与抗药性大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杀菌剂减量施用方面的作用,通过抑菌圈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木醋液及其与苯甲·多菌灵、腐霉利等杀菌剂配施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小于500倍的稀释液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抑菌率分别达85.82%、90.97%;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4.07、12.22 μg/mL,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3.87、10.62 μg/mL,木醋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好于对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木醋液小于300倍的稀释液对盆栽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木醋液与农药配施可提高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所选杀菌剂减量20%与木醋液300倍液配合使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达91.43%、70.65%,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预防性防治效果分别为69.62%、74.38%,治疗效果分别为64.67%、69.33%,均与农药不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与农药配施可降低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农废热解液与多菌灵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协同防病、减农药以及水稻的增产作用,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盆栽、大田防病试验。结果表明:2.5mL/L的农废热解液与多菌灵混配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5mL/L农废热解液与0.4和0.667g/L多菌灵混配时抑菌率分别比1.667g/L高5.86%和8.05%,并减少了多菌灵使用量76.00%和59.99%。盆栽和大田防病试验结果表明,2.5 mL/L农废热解液与0.4和0.667g/L多菌灵混配时不仅显著减少多菌灵使用量,还比1.667g/L多菌灵单独使用时的防效基本一致或更高,并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用农废热解液喷晒处理的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81%、27.81%、94.84%和9.6%。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福建省三明市烟草灰霉病菌更具抑制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毒力表现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对烟草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1.04%、89.39%和88.06%。[结论]推荐使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用于生产上对烟草灰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