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加强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协同发展,作者选择成都平原经济区2004-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且发展结构同质化严重。最后,作者建议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农业协同发展,并从规划协同实施、产业协同、政策协同、利益协同、政务协同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要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本文以重庆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同城化水平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同城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重庆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具备同城化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然而整体同城化水平不高,协调程度为轻度失调或中度失调.影响其同城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生态环境质量不佳则严重制约了其同城化的进一步发展.重庆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真正实现其同城化发展还需要政府间加强合作、协调推进,促进各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形成高效和高度的有序化整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文章通过分析超特大城市都市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和价值逻辑,全面梳理总结成都“五化五型”协同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提出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与策略,以期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金融协同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的思想,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金融协同精准扶贫,缩小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差距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河北省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道路上的阻碍。金融精准扶贫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金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志在必达的奋斗目标。总结河北省金融精准扶贫的经验教训,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对河北省广大贫困地区加速摆脱贫困,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的三农工作迅速破题,实践推动了学者在内涵、特征、路径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展开的研究。随着中国“四化”同步、“五化”协同战略的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被赋予了新内涵。在现有涵盖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四化”、“五化”同步或协同理论研究成果中,农业现代化的特征、路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断丰富。笔者通过梳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探究农业现代化的新特征、新路径、新指标体系,为中国农业的再次转型升级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同城化战略逐渐成为许多地区和城市增强竞争力的务实选择。该文分析了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城乡开放和融合,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回顾嘉峪关市城乡融合发展历程,梳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产业园区化、土地市场化、农民市民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等方面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不少地方在处理组成国民经济三个主导产业即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不平衡的无序现象,那就是偏重于商业、工业而放松了农业。这显然偏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意图。笔者认为,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始终重视农业,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而要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树立农业、工业和商业(以下简称“三业”)协同发展的观点。协同发展应成为各级领导决策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本文仅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些浅见。一、协同发展不同于协调发展协同与协调是两个最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0.
合淮同城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同城化的概念、国内外同城化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了合肥与淮南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提出了构建合淮同城化的总体构想及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背景,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果显示,依托于大气科学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满足综合性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但只有极少数毕业生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对口的工作.因此,应在协同创新环境下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出拥有坚实气象知识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领军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及三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乐至农业发展,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宜居乡村,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擦亮农业发展底色,合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示范,着力构建成乐农业同城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产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农业经济风险不断加剧,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引领农产品消费、抵 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产业协同是聚集产业优势、发挥范围经济的有效举措,协同下的资源溢出对实现农业现代 化、农产品品牌提升有着重大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打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 一系列的成就,但从品牌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区域品牌建设存在“公地问题”、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协同 视角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高校协同创新: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计划”实施以来,农业高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主体不同,主要有产学研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校际协同创新和校内协同创新四种模式.由于缺乏对协同创新的理性把握和准确认识,缺乏完善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和成熟的经验模式借鉴,制约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推进.只有进一步更新协同创新理念,营造利于协同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的学理和实践研究,才能促进农业高校协同创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带动龙头化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结合雅安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状况,提出龙头化战略。所谓龙头化战略,即在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科技带动、“差别发展”、“错位经营”等超常规的思路和办法,集中扶持发展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有技术成长潜力、对农户增收和地方关联产业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观。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客观研判同城化发展现状,从经济、交通、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多维视角出发,综合运用OpenStreetMap路网数据、百度人口迁徙数据、高德POI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同城化分析框架,并以成德眉资为研究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1)成德眉资经济发展上梯度差异特征突出,处于极化经济发展阶段;(2)成德眉资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尚未形成,交通驾驶等时圈整体辐射能力较弱,其中资阳的边缘效应最为严重;(3)成都在区域人口流动网络中占绝对控制地位,德阳、眉山、资阳的人口迁徙热度占比依次降低;(4) 4市产业布局较为接近,但微观行业中各有主导优势产业;(5)地区已形成公共服务极核,存在集聚协同效应但不强,初具同城化雏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夯实成德眉资同城化的物质基础及优化发展软环境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后续推进同城化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人口超过1亿,土地面积21.6万km~2,三地农业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随着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不断加快,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将越来越普  相似文献   

18.
本分析了农业高校在推动种业发展中的优势。提出了农业高校应加强作物优异种质的发掘与创新、加强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技术研究、强化新品种高效利用研究、加强种业人才培养;同时,指出农业高校应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设立科技转让中介机构、发展校办种子公司等途径,加速种子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研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必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补齐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并加速“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