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天然亚茴香基丙酮为原料,Lewis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氢源,研究了天然茴香基丙酮的合成工艺,并探讨反应机理和反应的选择性。对不同Lewis酸催化剂与溶剂进行筛选,确定Al Cl3为催化剂,CH2Cl2为溶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茴香基丙酮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 h,n(Al Cl3)∶n(亚茴香基丙酮)4∶1,n(环己烷)∶n(亚茴香基丙酮)4∶1的条件下反应稳定性较好,产物得率达95.1%。采用IR、GC-MS和1H NMR等分析技术对合成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披针叶茴香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适宜林下栽植,是优良的林下药用观赏树种。介绍披针叶茴香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在医药方面的利用价值及观赏价值。阐述披针叶茴香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及造林和林下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八角粉末的近红外光谱图(NIR),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质量分数作为参考值,经过光谱处理软件将近红外光谱图与质量分数参考值进行关联,反式茴香脑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二阶导数作为预处理方法,以7 502~5 446.2和4 601.5~4 246.7 cm-1为波数范围,维数为10;莽草酸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一阶导数加直线减法作为预处理方法,以7 502~6 098.1和5 450.1~4 597.6 cm-1为波数范围,维数为8。结果表明:建立的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含量的快速无损定量检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0.86%和93.13%,校正集的内部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158和0.285,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RP)分别是0.068 7和0.171,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761和0.194,均大于0.05,测量值与参考值偏差较小,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测定八角中反...  相似文献   

4.
5.
建立了超临界CO2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八角茴香中精油的分离方法。首先利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精油,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1.3 g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2∶1∶0.1),一次分离出3种化合物,经EI-MS鉴定为茴香醛10.3 mg、异丁香酚甲醚7.1 mg和反式-茴香脑636.5 mg,纯度分别为98.9%、96.8%和99.7%。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10,(1):62-62
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草醛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香草醛不但能保持天然香草的香味,其生产过程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新方法用从麦麸或玉米中提取的大茴香酸为基本原料,将大茴香酸预处理后,再加入一种从普通山葵中提取的生态性催化剂就能制备出香草醛。  相似文献   

7.
有机电合成技术在香料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有机电合成的发展概况,详细介绍电合成技术在苯甲醛、茴香醛、水杨醛、对甲基苯甲醛、香兰素、洋茉莉醛、枯茗醛、丁酸丁酯等香料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临界CO2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八角茴香中精油的分离方法.首先利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精油,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1.3 g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两相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2:1:0.1),一次分离出3种化合物,经EI-MS鉴定为茴香醛10.3 ...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广西金秀产香料植物茴香菖蒲(Acorus illiciodes)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质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草蒿脑,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89%。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广西金秀产香料植物茴香菖蒲(Acorus illiciodes)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质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草蒿脑,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89%。  相似文献   

11.
大红八角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八角又名大茴香,除作调味香料外,还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美容化妆品工业,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发展八角能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广西苍梧县京南镇,早在民国初期就开始种植八角,到70年代初八角种植已有一定规模。截止去年春发展面积达790hm’,年产量从1989年的108万kg(生果,下同),发展到1994年315万kg,总收益达945万元。所产八角不但产量高且匀称、个体大、质量好。同时每年还有大量干八角出口。2生物学特征八角原产北热带——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北纬25C以南的海拔300~1000m的低山丘陵。广西、…  相似文献   

12.
以茴香脑为原料经H2O:氧化合成茴香脑环氧化物2-(4-甲氧基苯基)-3-甲基环氧乙烷,产率91%,并研究了溶剂配比、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腈与甲醇体积比为1:5、茴香脑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原料与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反应时间为...  相似文献   

13.
复方肝康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5%乙醇提取中药复方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等分离其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1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顺式白藜芦醇3-O-β-葡萄糖苷(1)、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萘酚(3)、4′-二氢红花菜豆酸(4)、leptosphaepin(5)、熊果苷(6)、4-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甲氧基苯乙醚(8)、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9)、α-生育醌(10)、异香草酸(11)、甘露醇(12)、β-胡萝卜苷(1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中药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锰氧化茴脑制备茴香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茴脑为原料,硬锰粉为氧化剂,在硫酸介质中制备茴香醛.考察了投料比、滴加的硫酸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水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00~105℃,投料比为n(茴脑)∶n(二氧化锰)∶n(硫酸)1∶4∶4,硫酸质量分数为30%,水用量为硬锰粉质量的3倍,反应时间2.5h,转化率达99%,产品收率62.11%.在该优化条件下,将茴脑的投料量扩大10倍,转化率仍可达97.59%,产品收率61.5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棓子单宁中低分子量组份和醇解产品的分离鉴定。由商品单宁酸中萃取的试样和用棓子单宁醇解而得到的产品,经甲基化后,用GC-MS鉴定,用结晶法、薄层色谱法分离出的纯样,用MS、IR、UV鉴定,结果表明,萃取试样中包含有棓酸、二棓酸等。醇解产品中包含有棓酸、二棓酸、二棓酸乙酯、棓酸乙酯、棓酸甲酯等,并可能含有醇与棓酸缩合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法优选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枇杷叶中治疗Ⅱ型糖尿病有效成分科罗索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科罗索酸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枇杷叶中4种三萜酸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80℃,提取时间3.0 h,提取溶剂为80%乙醇溶液,料液比1∶14(g∶mL),分2次提取,科罗索酸得率为0.984%。  相似文献   

17.
海外新技术     
香草醛制造新方法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草醛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香草醛不但能保持天然香草的香味,其生产过程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新方法用从麦麸或玉米中提取的大茴香酸为基本原料,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国立特级松香树脂酸乙烯酯的组成与各组份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国产特级松香树酸乙烯酯的主要成分是枞酸乙烯酯,长叶松酸乙烯酯和去氢枞酸乙烯酯,三者间重量比为13:3:2,其连续在羧基上的乙烯基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呈现为很好的ABX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关帝山林区7个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剖面的活性酸(pH)、碳酸钙含量、交换性酸及的水解性酸等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剖面的pH值水浸液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0.01MCa-Cl2浸提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不含或含少量CaCO3;有少量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土壤的酸碱度主要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及层次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肉豆蔻酸(十四酸)和异丙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肉豆蔻酸异丙酯.选择催化剂,考察不同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不同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产物中酯含量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肉豆蔻酸与异丙醇的摩尔比为1∶5,催化剂用量4%(以肉豆蔻酸的质量计),反应温度(84±1)℃,反应时间6 h,产物中酯含量81.5%.同时测定了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与文献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