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白菜‘津育60’遗传转化前后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大白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建立较高频率的组织再生体系,选择白菜子叶-子叶柄作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农杆菌侵染前后的组织培养条件。结果显示:侵染前的最佳分化培养基组合为MS培养基+3 mg/L 6-BA+0.3 mg/L NAA+4 mg/L AgNO3+2%蔗糖+0.8%琼脂,侵染后的最佳分化培养基组合为MS培养基+3 mg/L 6-BA+0.01 mg/L NAA+4 mg/L AgNO3+2%蔗糖+0.8%琼脂。6-BA与NAA的浓度比由侵染前的3:0.3调整为3:0.01。  相似文献   

2.
白皮松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以白皮松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活性炭、GA3在组培各阶段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合子叶诱导芽的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1 mg/L+TDZ 0.01 mg/L,适合胚诱导芽的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0.1 mg/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以预处理胚(切除下胚轴)为外植体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3 mg/L;活性炭对芽增殖无显著作用,随活性炭浓度提高增殖系数有下降趋势;适量的活性炭和GA3可有效促进芽伸长。  相似文献   

3.
蒙古黄芪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出产的道地药材,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种质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现状的问题,对蒙古黄芪的无菌苗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优化再生体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在MS+BA 0.5 mg/L+NAA 0.5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率最高,达91.4%;蒙古黄芪子叶诱导愈伤组织在MS+BA 1.5 mg/L+NAA 1.0 mg/L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率为88.0%,将蒙古黄芪愈伤组织块接种于MS+BA1.5 mg/L+NAA1.0mg/L的培养基,分化率最高,达88%;蒙古黄芪再生植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KH2PO410 mg/L,生根率最高,达90%。通过本试验建立蒙古黄芪再生体系,为大量生产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梨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41-47
为梨树品种改良、遗传转化及功能验证奠定基础,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子叶外植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暗培养时间、碳源、外植体等因素对其再生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杜梨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及生根培养条件,建立杜梨子叶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诱导不定芽生长最佳培养基为NN69+6-BA5mg/L+IBA0.05mg/L+蔗糖35g/L,再生频率为100%;出芽后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平均再生芽数4.84;诱导不定芽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1.0mg/L+蔗糖30g/L,生根率为80%。通过上述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杜梨子叶高效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无籽西瓜子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籽西瓜黑蜜5号无菌苗子叶为材料,对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3.0mg/L+NAA0.1mg/L。芽的诱导需要先在黑暗条件下启动,生长分化则须在光下进行。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AA0.4mg/L和1/2MS+IBA0.3mg/L。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无籽西瓜遗传转化和快速繁育的子叶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147花椰菜和庆农65天2个花椰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影响花椰菜不定芽再生的各个因素,建立花椰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激素的类型和配比等是影响花椰菜再生的主要因子。品种对再生频率影响较大,庆农65天的外植体再生频率高于147花椰菜;不同外植体再生频率也存在差异,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子叶。147花椰菜取用7 d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培养在MS+6-BA1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培养效果最佳,庆农65天则培养在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效果最佳;再生芽在MS培养基,生根率达100%。本研究为花椰菜基因遗传转化构建高效的再生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无菌苗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在MS附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培养基上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均能诱导出淡绿色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形成不定芽,但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的出愈率和不定芽诱导存在明显差别。诱导番茄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 mg/L+IAA 0.2 mg/L和MS+6-BA 2 mg/L+IAA 0.02 mg/L,番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MS+IAA0.2 mg/L。  相似文献   

8.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干旱、增产潜力大、抗病毒病、品质优良的晋豆19号大豆为材料,以子叶节、下胚轴、上胚轴、子叶、真叶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接种方式等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菌苗刚转绿的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诱导愈伤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 6-BA+1.0 mg/L 2,4-D;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NAA;诱导根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5 mg/L NAA。各种外植体中,诱导频率高低依次为下胚轴、上胚轴、子叶节、子叶、真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贵州珍珠半夏外植体类型、外植体年龄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为珍珠半夏植株再生最佳外植体,叶片次之,珠芽较易再生成苗,但出芽数较低;叶柄诱导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0.5mg/L BA和0.2mg/L IBA,叶片诱导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0.2mg/L TDZ和0.2mg/L IBA;正常生长20d左右的外植体有利于植株再生。半夏组培苗较易生根;生根苗经过驯化移栽后成活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红茄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子叶和下胚轴在不同激素的浓度和组合下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在诱导愈伤组织时,低浓度的NAA和高浓度的6-BA会导致下胚轴的诱导能力略低于子叶;IAA和ZT的浓度升高时,红茄下胚轴的分化率随之增加,红茄子叶的分化率随之降低。在IAA浓度为0.3 mg/L时,不定芽分化率达到最高;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 NAA+1.0 mg/L 6-BA;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IAA+2.0 mg/L 6-BA;不定芽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本研究建立的红茄再生体系,为红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辽宁杨的抗逆性及扩大它的适生区域,本研究以辽宁杨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辽宁杨叶片高频植株再生体系,其不定芽诱导率及生根率都达到100%,辽宁杨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BA 0.3 mg/L+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0.3 mg/L,为辽宁杨的抗性改良及分子育种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贵州地方香禾糯从江黑禾和来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诱导和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MS培养基添加2.0mg/L 2,4-D和0.5mg/L 6-BA是从江黑禾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在MS培养基添加4.0mg/L TDZ及0.5 mg/L IBA的培养基中培养10d后,转至添加4.0mg/L6-BA以及0.5mg/L NAA培养基继续培养,为从江黑禾茎尖诱导丛生芽最佳条件;以N6培养基添加1.0mg/L 2,4-D和0.1mg/L 6-BA是来拢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添加0.2mg/L NAA和2.0mg/L6-BA为来拢茎尖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技术,从江黑禾及来拢均获得移栽成活并能正常开花结籽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不结球白菜亮白叶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本文以不结球白菜品种亮白叶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和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等因素对其不定芽分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结球白菜品种中再生比较困难的品种亮白叶来说,以下胚轴、子叶及子叶柄为外植体的诱导频率存在明显差异。以生长5-6天无菌苗的子叶柄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为MS+6-BA(5 mg/L)+NAA(0.1 mg/L)+ AgNO3(4mg/L)的培养条件下,亮白叶分化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可达59.5%;这为将来该不结球白菜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野生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及褐变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嫩芽、幼嫩叶片以及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野生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整个过程,以建立快速高效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诱导叶片、茎段愈伤组织的培养基分别为MS+0.5 mg/L 6-BA+1.0 mg/L NAA和MS+0.5 mg/L 6-BA+0.1 mg/L NAA;诱导出愈伤组织在MS+0.6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基上能很好地分化不定芽苗;诱导幼芽产生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愈伤组织继代中发现细胞生长素NAA可以防止愈伤褐化。在愈伤组织分化中,发现将分化出的芽苗再次愈伤化,可以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5.
以窄冠白杨为试材,对其组培快繁与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抗氧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抗坏血酸(Vc)能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化;该品种外植体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BA0.3mg/L+NAA0.05mg/L,平均分化率为87%,增殖系数达7.5倍,与其它处理组合均呈极显著差异。硝普钠(SNP)12mg/L极显著地促进叶片不定芽分化,其再生频率与再生芽个数分别达到96.5%与8.2。窄冠白杨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  相似文献   

16.
‘黑珍珠’番茄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黑珍珠’番茄植株再生,以‘黑珍珠’番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不定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建立高效快速的‘黑珍珠’番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1 mg/L NAA,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8.2%;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 1.5 mg/L 6-BA+ 0.2 mg/L IBA培养基上能很好的分化出不定芽;MS+4.0 mg/L KT+ 0.01 mg/L IBA 培养基可实现不定芽芽增殖;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0.05~0.08) mg/L NAA,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下长寿花叶片再生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植物科学系,河南中牟 451450)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以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恢复系627R、621R和616R材料田间种植植株的侧芽、花托和无菌种子实生苗下胚轴为外植体,探索不同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愈伤分化培养基、诱导出芽培养基以及成苗壮苗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芽再生、成苗植株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中,发芽6 天的无菌苗下胚轴或者子叶在预培养(MS+ 2.0 mg/L 2,4-D+ 1.0 mg/L 6-BA+ 30 g/L 蔗糖+ 8 g/L 琼脂,pH 5.85)3 天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MS+ 3 mg/L 6-BA+ 1.0 mg/L NAA+5 mg/L 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或者MS+ 3 mg/L 6-BA+ 1.0 mg/L IAA+ 5 mg/LAgNO3+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可以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对于田间生长到抽薹开花期植株取样的外植体,腋芽的出芽频率高于花托培养的出芽频率,但是这2 类外植体在分化培养基(MS+ 10 mg/L 6-BA+ 1 mg/L NAA+ 3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生长30 天后都有成苗的潜力,上 述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出芽后转移到添加矮壮素的培养基(MS+15 mg/L CCC+15~20 g/L 蔗糖+8 g/L 琼脂,pH 5.85)上继续生长30 天,能够得到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的植株。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能够快速获得生长势优的油菜植株,加速油菜良种的繁殖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生产上‘蕲山药’脱毒种药供不应求的问题,以其茎节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对试管微块茎形成的影响,建立‘蕲山药’的离体再生体系及高效形成试管微块茎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诱导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中,MS+ 6-BA 0.5 mg/L+ NAA 0.1 mg/L或MS+ ZT 0.2 mg/L+ NAA 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分化较好,形成不定芽频率分别达到81.33%、82.67%;MS+ 6-BA 0.2 mg/L + NAA 0.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高达4.7;MS+ NAA 0.02 mg/L适合‘蕲山药’不定芽生根,生根率高达96.32%。150 mg/L PVP能有效降低‘蕲山药’组织培养的褐化现象。试验还发现,MS+ BA 0.5 mg/L+ NAA 0.05 mg/L+ 60 g/L蔗糖,最有利于‘蕲山药’试管微块茎的形成与生长,其微块茎形成率最高,达到了97.50%;其60、120天微块茎质量分别达到了0.18 g和0.39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