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Coγ射线辐照改良兰娜型花生的性状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60Coγ射线250Gy辐照美国兰娜花生干种子,已育成几个农艺性状和品质均符合要求的新品系.对这些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荚果产量所作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出米率、百仁重等性状和产量的关联度较高,而主茎高、总分枝数等则较低,可作为兰娜改良花生育种性状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特殊种皮颜色花生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6个具有特殊种皮颜色的花生种质材料搭配 1 0个杂交组合 ,测试了F1代 3个农艺性状、7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特色花生杂交测试的农艺性状 ,主茎高表现杂种优势最强 ,产量性状 ,单株果重、单株仁重等综合性状杂种优势较强 ,各有 8个组合表现超亲优势 ,超亲优势率分别为 7 1 %~ 73 4%和 1 2 1 %~71 5% ;组合间杂种优势强度也有明显差异 ,总的看白皮花生母本效应较强 ,与红皮花生做母本比较 ,除饱果数平均杂种优势指数略低外 ,其余各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控释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配方控释肥,在花生大田试验中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控释肥料提高了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等生理指标,对花生主要的农艺性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与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加荚果产量7.16%~8.35%,增加籽粒产量5.60%~8.28%。此外,控释肥料还可以提高花生籽粒的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改善了花生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土壤施硒对覆膜花生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覆膜条件下,研究土施硒肥对不同花生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生理特性、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硒肥对3个花生品种结荚期的生理特性(黑玉珍的叶片POD活性除外)和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开花期的生理特性和百果重、饱果率、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性状较对照都显著提高,但不同花生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鲁花4号施硒后,其开...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鹰翔  王明伟 《土壤》2019,51(5):910-915
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设置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T1和T2),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花生农艺性状和花生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处理(NPK)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均促进了花生生长,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NPK、T1和T2分别增产9.5%、17.3%和19.7%;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改良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改善花生农艺性状,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7.1%和9.3%,分别提高肥料偏生产力21.0%和23.5%、肥料贡献率6.0%和7.8%。因此,在等量施肥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花生农艺性状的改善以及产量的提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肥料的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更高,是未来花生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花生营养分层调控-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研究花生种下分层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微域土壤调理、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有机肥和化肥撒施相比,种下施肥能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提高经济性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花生养分积累量,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94个百分点,产量平均增加554.0 kg/hm2,增产11.2%,其中,花生种下5和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600 kg/hm2和化肥600 kg/hm2产量最高,为5759.4 kg/hm2。花生种下5和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比种下5 cm同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平均增加175.7 kg/hm2,平均增产3.3%,油酸含量平均增加0.89个百分点。化肥减施25%时,花生种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比有机肥和化肥撒施产量平均增加258.1~419.4 kg/hm2,平均增产5.2%~8.5%,油酸含量平均增加0.75~1.71个百...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不施磷,0~10 cm土壤混匀施磷,花生种下5 cm施磷,花生种子一侧5 cm及深5 cm施磷,花生种子两侧5 cm及深5 cm施磷,研究了磷肥-种子相对位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种肥同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种下5 cm施磷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饱果数、饱果重、百果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最优,不同器官的干物重、磷含量、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最大,其次是花生种子一侧5 cm及深5 cm施磷,再次是花生种子两侧5 cm及深5 cm施磷,0~10 cm土壤混匀施磷的最小。本试验条件下,集中施用磷肥,能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其中,花生种下5 cm施磷,单株生产力最大,为32.4 g/株,磷肥利用率最高,为27.1%。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本地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于2015—2017年,从重庆市12个区县收集了地方花生种质资源21份,对这批花生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份花生种质资源在重庆地区的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主茎高、单株产量、侧枝长等性状变异程度高,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在育种上有较大利用空间;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结果枝数和单株饱果数。  相似文献   

9.
Zn、B、Mo、Ca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增施锌、硼、钼、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大量元素供给水平上,配合施用中微肥,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根瘤数和结果数,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花生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花生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盛花期叶面喷施,观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和植株农艺性状,收获时进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1)多效唑浸种延缓花生种子萌发,使发芽率有所下降,矮化植株;(2)盛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使主茎和分枝比对照的短,分枝数、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均比对照的高,其中以喷施150mg/L多效唑的处理产量最高,达3806.3kg/hm^2,比对照增产12.60%。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花生遗传基础,克服栽培遗传多样性差、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培育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困难,本试验以花生品种鲁花11号干种子为诱变材料,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突变体后代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突变体Y-21的M_2明显变异和分离,部分单株荚果明显变大,内种皮突变为金黄色。后代跟踪观察发现大果和金黄色内种皮能够遗传。对M7产量和品质的鉴定结果表明,从Y-21后代中选出的2个品系(大果和金黄色内种皮)Y-21-2-4和Y-21-3-2,其荚果形状、大小,籽仁形状,种皮和内种皮颜色等均符合传统出口型大花生的要求,且产量较高,其中Y-21-2-4比鲁花11号增产13.79%,比山东省区对照品种花育25号增产6.19%~7.70%,粗脂肪含量比鲁花11号高1.8个百分点,比花育25号高5.1个百分点。本研究获得的突变品系为花生育种及遗传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花生品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研究了花生产量和产量性状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品种和环境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极显著,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环境对花生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而遗传因素对公斤果数和出米率的影响大于环境;单株结果数春播花生"鲁花11号"表现稳定,出米率春播"丰花5号"、"花育23号"和夏播"花育22号"、"丰花5号"、"潍花8号"等表现稳定,所有品种产量和公斤果数均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鲁东地区春播应以"花育22号"、"潍花8号"等为主;鲁中、鲁西地区春播和夏播应以"潍花8号"、"鲁花14号"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增施锌、硼、钼、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大量元素供给水平上,配合施用中微肥,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根瘤数和结果数,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花生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对大豆(Glycine max)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菏豆13和花生品种开农1760为材料,分别在盆栽和大田中开展微生物菌肥拌种与不拌种处理(CK),测定植株农艺性状、根系性状、叶片光合参数、土壤酶活性、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肥拌种后盆栽菏豆13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结荚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盆栽开农1760的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下针期、饱果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田内大豆、花生植株在农艺性状上的增长趋势与盆栽表现一致;对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直径、根系总体积,菏豆13较CK在开花期增幅最大,分别为27.09%、32.53%、10.84%、38.07%,开农1760的各根系性状较CK在开花下针期增幅最大,分别为63.94%、50.95%、27.14%、37.94%;菌肥拌种显著增强了植株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菏豆13较CK分别增加10.26%、45.09%、25.64%,开农1760较CK分别增加29.03%...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我省中部引进、推广应用CIMMYT育成的小黑麦品系提供一些初步的理论参考和依据,着重对引进小黑麦新品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品比的23个小黑麦品系中,19个较甘啤4号和陇春23号增产,较陇春23号的增幅为1.281%~35.207%。对供试品系株高、穗长等8个性状的差异分析表明,差异极显著。小黑麦在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上明显优于陇春23号,在穗粒数、穗粒重、容重等性状上也明显优于甘啤4号。对供试品系产量、株高等九个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其它性状均相关不显著。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长等与产量有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重、容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豫东黄河故道种植花生的合理种植密度,选用商花511花生在豫东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所辖黄河故道一带开展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密度(140 000株/hm~2、150 000株/hm~2、160 000株/hm~2、170 000株/hm~2)。结果表明,豫东黄河故道种植花生,种植密度为160 000株/hm~2和150 000株/hm~2的农艺性状较为理想,160 000株/hm~2、170 000株/hm~2的产量指标较好,综合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黄河故道种植商花511花生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花生~(60)Co-γ辐射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花生新种质,对花生干种子进行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并构建花生突变体库,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突变体材料,如高油突变体、高蛋白突变体、大种子和小种子突变体、大叶和小叶突变体、卷叶突变体等。通过分析这些突变体的不同性状发现,辐射处理对株高、叶片形态、含油量、蛋白含量、单株结荚数、单粒重、油亚比、出仁率等性状的影响极为显著。对7个性状(单株果仁重、蛋白含量、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含油量、单粒重和单株荚果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为高度线性相关;含油量与蛋白含量、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均为显著性相关;而含油量与单株荚果产量呈低度线性相关。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今后进行花生遗传育种以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和中间材料,也为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花生连作障碍长期试验点(1996年~2008年),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连作花生土传病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花生土传病害均有发生,其中施用有机肥(M)、有机肥+有效菌剂(BM)和有机肥+有效菌剂+微量元素(BMT)发病率显著低于施用化肥(F)和化肥+微量元素(TF)。连作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花生株高、植株干重和荚果产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连作时间越长,下降越严重,但施用有机肥(M)、有机肥+菌剂(BM)和有机肥+菌剂+微量元素(BMT)无论花生生物学性状还是产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F)和化肥+微量元素(TF)的处理,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有效菌剂对减轻花生土传病害、延缓产量降低和生物性状变劣表现出一定的效果。施用微量元素对减轻花生病害发生没有作用。通过花生荚果产量与土传病害发病率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连作花生土传病害是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