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并使用SWOT方法,对福建省南平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开发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冬梅  任志远  赵昕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98-101,105
采用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和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生态脆弱区神木县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神木县10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神木县生态安全状况由中警状态走向预警状态;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生态安全状况仍然严重。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压力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煤炭开采大国,煤炭的开采势必对土地生态产生影响,如引起地表变形、破坏耕地等。本文就井工煤矿开采产生的土地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从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土地生态安全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以云南省罗平县龙驰煤矿矿区为例,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对其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所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安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引入生态安全概念,对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将生态安全认定为一种能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依此来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修正的动态生态化指标,对2002年和2006年我国35个主要旅游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将旅游城市生态安全状态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警情,基于PSR-EEES模型构建适合研究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2026—2032年区域生态安全态势。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预警指数从0.255 8增加到0.551 6,生态预警状态由重警转为中警,预警指示灯由橙色变为黄色;2)GM(1,1)预测模型显示,2026—2032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态势进一步好转,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726 2上升到0.891 3,安全状态由较安全转向安全,安全等级从Ⅱ级上调为Ⅳ、Ⅴ级;3)空间上各县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中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研究显示,近2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绿洲内部各县生态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昆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宇飞  施玉  丁伟  赵小飞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60-17261,17269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昆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分别为-0.546、-1.240、2.865、1.636、2.239,生态安全综合得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可见,昆明市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呈波动状态,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昆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应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枫  张效军  刘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63-16965
采用扩展型PSR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广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6年广州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稍有好转;压力、状态、响应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响应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长江上游石漠化地区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在国家大力推行石漠化综合防治下,石漠化形势有明显缓解,但目前缺乏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实时、定量地进行生态评价。  方法  以长江上游典型石漠化地区云南省会泽县2002、2010、2018年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划分研究区石漠化等级,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  结果  ① 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整体明显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583.33 km2。②石漠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2 为0.688~0.873),表明RSEI法评价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效果较好。③ 2002、2010、2018年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8、0.490、0.488,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为中等水平,16 a间生态环境质量优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27.42%,生态变差的地区面积占15.09%。④干度指标对遥感生态指数的贡献度不断增加,第一主成分载荷值由?0.029变为?0.622,是制约会泽县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  结论  2002—2018年,会泽县石漠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呈中等水平,干度是制约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的重要因素。今后应着重石漠化严重地区的保护。表8参28  相似文献   

12.
熊丹丹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46-12749
选取西部干旱区绿洲内陆河流域的重点区域——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结合叠图法、RS和GIS技术对乌什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乌什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乌什县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6.2,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区内不再有生态不安全区分布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乌什县土地利用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凸显的问题,并就评价指标的选取和体系的构建过程提出了不因地域不同的确定评价因子的筛选,及从景观安全格局出发的生态居住区整个生命周期的演替过程的评价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对2013年山东省各地市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包括“较安全”、“临界安全”和“较不安全”,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规律;(2)影响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土地产出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经济密度、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未  谢嗣频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99-102,159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诠释了土地生态安全及相关概念,综述了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生态安全定义的差异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内容影响明显;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评价工作目前还未展开;相同区域多尺度的评价研究进行的很少;从针对性和普适性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值得深入探讨;评价方法很多,并且有新的方法不断引入,但提高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依然值得深入探讨;预测评价与预警评价工作还有待拓展。整体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研究的对象、尺度及尺度推绎、方法、指标体系以及基础理论体系等方面均有待不断完善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平潭岛合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别选取平潭岛快速城镇化开发初期2005—2011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并选取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作为生态状态基础年份进行对比。根据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平潭岛实际情况,筛选了海岸带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70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良好级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平潭岛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驱动力因子、响应因子以及状态因子决定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状况;通过趋势预测发现平潭岛未来10 a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良好状态进入生态安全程度较高的理想状态。重点研究平潭岛未进入实验区之前的生态安全状况,进入实验区建设之后的生态状况由于时间较短,数据并未实时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18.
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估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选取新疆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区,正确认识和评价艾比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本质,监测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并加以恢复和重建,为干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示范性案例.[方法]采用区域综合生态脆弱度模型评价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结果]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脆弱性,而且局部区域的脆弱程度在不断加强.[结论]根据对艾比湖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结果,说明在人类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下,艾比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上随时间的推移由低脆弱度向高脆弱度演进.提出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区恢复与保护的对策,其目的是防止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使其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密云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生态服务价值、地质灾害、植被覆盖指数、坡度及土地覆被类型5个指标对密云库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识别出主要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对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地质灾害因子次之;生态敏感性极高的区域主要为石城镇大部分地区、高岭镇西北部及北庄东南部和西南地区,不敏感区包括十里堡、巨各庄、大城子中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笔者首先回顾前人对生态安全概念的不同阐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询与梳理,提出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次以晋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3 方面的20 个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列举当前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