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对伞花烃为原料,叔戊醇作烷基化试剂,对合成多环麝香中间体1,1,2,3,3,5-六甲基茚满反应的催化剂种类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自制Fe2( SO4) 3/AlCl3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用量为10%,对伞花烃与叔戊醇的摩尔比为2.0:1.0,反应温度为8℃,滴加反应时间为2.5h,六甲基茚满的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SO42-/ZrO2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工艺与反应条件对双戊烯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用正丁胺电位滴定法测定催化剂的酸量.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500-700℃,催化剂中ZrO2开始出现四方晶相和单斜晶相,且SO2-4与ZrO2主要以螯合和桥式配位方式结合.降低H2SO4浸渍液浓度、提高焙烧温度与反应温度均有利于双戊烯转化率的提高以及脱氢产物对伞花烃选择性的增大.适宜的工艺条件为:H2SO4浸渍液浓度0.1 mol·L-1,焙烧温度700℃,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 h,在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2%时,双戊烯转化率和对伞花烃的选择性分别为100%和33.39%.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对茶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油在保存过程中,主要成分4-松油醇相对比较稳定,含量变化不大。大部分单萜烯的含量呈减少趋势,减少量最大的组分是α-松油烯。而对伞花烃异于其他单萜烯,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是增加量最大的组分。在保存过程中,茶树油单萜烯向对伞花烃、单萜醇以及单萜烯氧化产物等物质转化。因此,茶树油只能短时间保存在玻璃瓶中。  相似文献   

4.
在2L的高压反应釜中,利用水热技术,对甘蔗渣、树叶和菜皮3种生物质垃圾的转化产物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40℃~260℃、反应时间为1~4h、催化剂为Na2CO3的条件下,生物质转化得到的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腐植酸物质。此外,研究了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等条件对产物中腐植酸物质的含量的影响,并对产物中的含氧基团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发现,在温度为160℃、时间为1.5h的条件下,固态产物中的腐植酸含量能达到45%左右。这类腐植酸物质可以作为生态肥料,具有良好的肥效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顶空加热收集神农香菊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的结构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两个花期阶段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花蕾含44种,花中含47种,神农香菊由花蕾发展到花时,其主要成分α-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对伞花烃的含量显著增高。α-水芹烯可能经过生理变化转化为对伞花烃,这为进一步研究神农香菊的挥发性成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伞深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黄伞菌丝体干重及菌球密度的测定,探讨了黄伞深层培养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黄伞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25-28℃,pH值为5.0.6.0,黏度为添加0-0.5%的琼脂(一般不必添加),接种量为15%左右,瓶装量为210ml/500ml,转速为150-180r/min。  相似文献   

7.
新型载体Z-N催化剂在减阻剂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型催化剂是新一代高效载体Z-N催化剂,与第一代Z-N催化剂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等特点。以常见的α-烯烃单体为原料,N型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通过两步本体聚合法制备聚α-烯烃减阻剂,利用减阻剂室内评价环道考察不同因素对聚合产物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催化剂用量和主助催化剂比例都存在最佳值,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高分子量聚α-烯烃的形成,进而导致其减阻增输性能下降;外给电子体CMMS的加量增加,聚合产物的增输率先上升后下降,同样存在最佳用量;在0℃反应温度条件下的本体聚合产物增输率最大。采用新型高效载体催化剂制备的聚α-烯烃减阻剂对油品的增输率为48%,不但提高了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而且降低了减阻剂生产中的催化剂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了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百合粉经氨水碱化后,在40℃,18MPa,以乙醇作提携剂时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物中秋水仙碱含量可由植物中的0.049%提高到6.40%.  相似文献   

9.
杜香油主要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减压蒸馏、气相色谱分离、红外和紫外光谱法、催化加氢和沸点测定等手段对杜香油中三种含量较高的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它们是月桂烯、对-伞花烃、桃金娘烯醛。并参考同条件下的GC与GC-MS结果鉴定出α-蒎烯、茨烯等化合物。测定了各成分在杜香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脂肪节约蛋白质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适宜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低蛋白含量的配合饵料对青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设5组,在适宜蛋白南含量下设脂肪梯工9.87%和16.25%;在降低蛋白质含量下设脂肪梯度9.66%和16.04%;对照组投喂冰冻参科鱼类。在水温20.0-27.5℃,比重1.0185-1.0220的条件下,经35d的试验得出;青石斑鱼配合饵料中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脂肪含量能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成,而不是作为能源物  相似文献   

11.
在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综纤维解糖液中,接种抗苯甲酸钠热带假丝酵母Ct-Au8突变菌株,在非灭菌条件下进行通风流加糖液生产酵经平,获得对糖产率达71%的纯酵母粉,采用综纤维酶解-酵母合成同步发酵工艺,纤维素降解率为87.9%,产物得率为49.6%,产物中含酵母细胞108.43%亿/克,蛋白质含量41.32%,粗纤维17.28%,产物对新鲜玉米秸的产率为24.8%。  相似文献   

12.
以2,2,6,6-四氯环己酮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了N-苯基-2,2,6,6-四氯环己亚胺,通过对催化剂、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考察,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n(酮):n (苯胺):n(催化剂)=1:5:1.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0-20℃,反应时间为3.5h手枪扌,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蝴蝶兰催花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与环境条件、养护管理措施之间的试验研究,提出宁夏地区蝴蝶兰催花的适宜温度为20-28℃,昼夜温差为6-8℃,相对湿度为50%-60%,光照强度为15000-20000Lx。  相似文献   

14.
黄芩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筛选获得的β-葡萄糖醛酸酶产生菌HQ-10对黄芩中的主要前体物质黄芩苷进行发酵转化。产物经TLC、HPLC检测,确定为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元)。通过正交实验对产物的分离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黄芩素得率3.26%,是原药材含量的5.3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的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探究桉蝙蛾幼虫由地栖环境向树栖危害的转移机制,为其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健康和受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树干及其林下浅层土壤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选择5种挥发物用于测定桉蝙蛾幼虫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从健康和受害桉树树干及浅层土壤中分别鉴定出17、47和23种挥发物。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与受害树干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桉树树干(健康及受害)与浅层土壤挥发物的比较中,左旋-β-蒎烯、莰烯、桉叶油醇、邻伞花烃、3,3-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和左旋-α-蒎烯的重要性较高。行为测定结果显示,莰烯和邻伞花烃(浓度10 mg/mL)分别对桉蝙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引诱作用。【结论】桉树树干挥发物中的邻伞花烃和莰烯均可显著吸引桉蝙蛾3龄幼虫,且均在受害桉树树干挥发物中含量更高,推测二者对桉蝙蛾幼虫寻找寄主植物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2种百里香,普通百里香(Thymus vulguris)和匍匐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百里香的植物学性状,如外形、花色等差异显著。精油含有率普通百里香高于匍匐百里香(鲜重),分别为3.5mL·kg^-1和0.6mL·kg^-1,其主要精油成分普通百里香为百里香酚44.51%、对伞花烃23.66%。匍匐百里香为百里香酚30.32%、龙脑16.55%等。研究将为上海地区2种百里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塑制质反应器培养方法,研究了制浆废液处理的木质素污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污泥能有效改良土壤酸性,使达到植物生长发育适宜的pH条件。同时,利用污泥改土能有效抑制酸壤中毒害元素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对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具有积极作用木质素污泥改土的适宜用量为耕层土壤量的0.25%~0.50%,细度≤0.9mm。  相似文献   

18.
对雅致放射毛霉液体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其适宜碳源为饴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黄豆粉和酵母膏,最适培养基含黄豆粉3%、饴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酵母膏0.1%。适宜液体培养条件:温度28℃,接种量5%,发酵前期通风量1:0.8,之后将风量调至1:1.5~2.0。全程不搅拌培养18~20h。生物量为每100mL发酵液中菌丝鲜重达30g以上。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46.1mg/100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L_(18)(6~1×3~6)混合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减阻高聚物的最优配方和生产工艺条件,虽然实验次数较少,但被考察的因素及每个因素的水平都很充分。通过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迅速发现了试验的规律性,即α-烯烃的种类、助催化剂的种类、主催化剂的用量、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减阻率的影响程度,以及每一因素各个水平对聚合产物的影响趋势,从而制定出可能更优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中的栽培试验观察了地肤的生长发育状况,对地肤全株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高度的营养成分及生物产量进行分析,比较,旨在选择最佳利用期。结果表明,地肤花前期粗蛋白(18.5%)、粗灰分(10.3%)、粗脂肪(2.5%)、钙(1.08%)含量均高于花后期粗蛋白(12.1%)、粗灰分(8.6%)、粗脂肪(2.4%)、钙(0.9%)、磷与无氮浸出物含量间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含量花后期(21.7%)比花前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