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生种率高的蚕种在丙2 胚胎期于5℃再冷藏20~22 天可以减少生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江志勇  何静 《广东蚕业》2006,40(3):16-18
前几年,我所生产的“两广二号”普通种的正交种生种较多,尤以遂溪前进农场的原蚕点最为严重,特别是在2000年秋制的第一批种,生种率高达30%,甚至出现整张蚕种都是生种的情况。生种既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又造成了生产上的损失,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蚕种场为此大伤脑筋。我所近两年来通  相似文献   

3.
牦牛和普通牛种间杂种公牛睾丸的组织学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牦牛和黄牛种间杂种公牛及未成年公牦掉睾丸的比较组织学观测,结果表明:杂种牛雄性不育的生殖隔离机制与生精小管及生精上皮细胞的发育状况、生精小管基膜的厚度、生精小管的间距、间质组织细胞的发育状况、间质组织与生精小管间形成大量组织液等因素有关。随种间杂交代数增加,睾丸组织的发育状况逐渐改善,精原细胞的死亡率相应降低,杂种3代(F3)已能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并显示出精原细胞的死亡率的逐代减少与父本基因含量逐代增多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家蚕二化性品种产生生种和黑种是体内基因控制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家蚕品种生种的产生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对家蚕良种繁育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多年来从事蚕种生产中总结的生种发生规律入手分析生种发生与外界环境关系。认为温差变化是影响生种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  相似文献   

5.
周茂荣  林柯 《蚕桑通报》1996,27(3):12-13
桑蚕生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海宁盐官蚕种场周茂荣,葛小兴海宁市农林局林柯,杨德根,吕炳岚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缪云根蚕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现行桑蚕多丝量品种其生种发生率较高,据盐官蚕种场1992年对浙蕾X春晓调查,饲养蚁量2800克,掸去生种蚁蚕量...  相似文献   

6.
韦伟 《广西蚕业》1999,36(3):27-28
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品种、温度、饲料、人为因索等均对生种的形成造成影响,同时指出要防止生种的发生,一定要抓好原蚕点建设,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和提高原蚕户饲养技术,避免生种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光照较适合的条件下,蚕期不能做到良桑饱食,致使蚕儿营养不良,种茧小,公斤茧粒数多,生种有随公斤茧粒数增多而增加的倾向。经调查,在春季,公斤茧粒数在740粒以下,其生种率为0.66%;在960粒/公斤以上时,生种率增为53.23%,在秋季,700-878粒/公斤时,未发现有生种,在920-960粒/公斤时,生种率为0.64%,在1038粒/公斤以上时、生种率剧增到58.24%。  相似文献   

8.
蚕种生产过程中 ,由于蚕品种间遗传特性的差异和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种 ,不仅降低了蚕种质量 ,而且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防止生种的发生。1 了解品种性状 ,淘汰不越年卵 ,剔除不良卵生种发生的内因在于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 ,每繁育一个品种 ,尤其是新品种 ,必须不断摸索 ,认真了解品种性状。我场近几年来主要繁育 75新、75 32、菁松、皓月、苏镇、春光、苏菊、明虎等品种 ,发现中系品种 75新、菁松和日系品种 75 32、皓月较易发生生种。我们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认为 75新、菁松和 …  相似文献   

9.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资料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7℃、持续时间超过1周以上时,公猪的性欲明显减退,精液品质明显下降,采精量明显减少;公猪在热应激环境下生活,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诱发睾丸炎,甚至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因此,重视高温季节对种公猪舍环境温度的控制,减轻热应激对种公猪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对提高猪场的整体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从事养猪生产多年,现将本人在夏季给种公猪防暑降温比较有效的几项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92年夏期,我站有四个组饲养了夏用种芙蓉、湘晖。收蚁是6月22日,制种结束为8月4日。四个组饲养的两个品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种;尤以含多化性血统的芙蓉品种为甚(少的有5%,多的高达30%);就连化性稳定的湘晖品种也有少量生种发生。为此,本人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2.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3-43
目前蚕种生产中 ,最头疼的问题是蚕种大量发生生种 ,尤其是秋制春的蚕种发生生种 ,损失特别大。如何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呢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顾家栋等科研人员经过试验 ,认为稚蚕期的低温、短光照、大蚕期的长光照、高温是生种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详细综述如下 :根据蚕卵化性变化理论与蚕种生产试验证明 ,蚕种生种的发生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 1 )蚕品种内在因素遗传特性 :因我区现行推广的品种“桂蚕一号”和“两广二号”,都含有 932和7532的血统 ,而 932、7532都含多化血缘成分 ,由于多化血缘成份的存在 ,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蚕种易向…  相似文献   

13.
4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沈禹颖  李昀  陆妮 《草业学报》2002,11(3):8-13
盆栽条件下利用添加系列设计对箭舌豌豆(Vicia sativa CV.333/A),黄花草木樨(Melilots officinalis),牛尾草(Festuca elatior)和长穗偃麦草(Eltrigia elongata)个体的种间的关系和种间竞争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1.3%的目标种单株生物量潜势Pmax与邻居种密度显著负相关,56.3%的目标种单株生物量潜势Pmax与邻居种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邻居种密度平均可解释74.9%的目标种生物量变异。4个种的竞争效应和竞争反应对邻居种敏感,它们的等级无显著的协同性(P>0.05)。1年生豆科牧草箭舌豌豆的竞争效应和竞争反应均占首位,生长当年与多年生牧草混播有生长优势;草木樨和长穗偃麦草的竞争反应较大,生长后期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有资料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7℃,持续时间超过一周以上时,公猪的性欲明显减退,精液品质明显下降,采精量明显减少,精子体外存活时间即精液的体外保存时间明显缩短.公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生活环境下,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和精子受损,睾丸生精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造成种猪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诱发发生睾丸炎,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因此,重视高温季节对种公猪环境温度的控制,减轻热应激对公猪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对提高猪场的整体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当环境温度超过37℃,持续时间超过一周以上时,公猪的性欲将明显减退,精液品质明显下降,采精量明显减少,精子体外存活时问即精液的体外保存时间明显缩短。公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生活环境下,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和精子受损,睾丸生精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造成种猪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诱发发生睾丸炎,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因此,重视高温季节对种公猪环境温度的控制,减轻热应激对公猪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对提高猪场的整体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并殖吸虫成虫,囊蚴分种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殖吸虫为兽主、畜次、人再次的人畜共患互染的寄生虫病,迄今世界上报告的虫种超过40种,而以我国最多,近30种。作者为今后并殖吸虫的调查研究与分类识别提供根据,特以成虫的三种形态(椭圆形、长梭形、钝梭形)与体棘(单生、混生、群生)为基本根据重新编制了我国并殖吸虫成虫、囊蚴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公牛对改良和提高整个牛群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生产中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公牛性情变坏、体质变差、精液品质下降,严重时还会丧失种用价值。因此,在生产中应予以高度重视。1精心饲喂种公牛应当采用精料型饲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血清蛋白多态性探索江西地方猪种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清蛋白多态性探索江西地方猪种的系统分类罗明,林树茂,黄路生(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李玉谷(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江西地方猪种资源丰富。1964年江西农业厅等单位编写的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中,把地方猪种(包括赣州白猪)划分为13类型共47个猪...  相似文献   

19.
饲养种公猪的关键就是提高其精液品质。种公猪精液品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由于猪的汗腺不发达,耐热性能差,易产生热应激反应,当环境温度超过37℃且持续时间超过1星期以上时,种公猪的性欲明显减退,精液品质下降,采精量少,精子的体外保存时间明显缩短。公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生活环境下,还可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和精子受损,睾丸生精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造成种猪种用年限缩短和种用价值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睾丸生精机能永久性丧失。同时高温也是诱发公猪发生睾丸炎的重要因素。养好种公猪,提高繁殖力,对以自繁自养为主的猪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肖博文  冯伟  段廷玉 《草业学报》2020,29(12):121-130
二月兰是重要的地被、景观和绿肥作物。通过种子、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二月兰种子的链格孢菌,芸薹生链格孢,细极链格孢,黑附球菌,变红镰刀菌,顶孢哈氏霉,细基格孢属等5属7种可培养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真菌可致二月兰种子萌发后烂种烂芽率16.50%~68.50%,其中芸薹生链格孢、顶孢哈氏霉可引致种子发芽率降低18.18%~27.27%。7种种带真菌分别引致二月兰离体叶片出现褪绿和坏死腐烂等症状,发病率100%,病斑面积8.84%~99.38%,病情指数22.50~95.00。盆栽条件下,种带真菌均可致植物出现萎蔫褪绿和坏死叶斑等症状,病株率100%,叶片发病率41.56%~79.88%,病情指数16.22~56.93。与对照(不接种带真菌)相比,种带真菌侵染二月兰植株后第9天植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30.40%~204.1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为-1.81%~82.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8.78%~86.14%,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13.24%~37.85%。致病性试验表明,芸薹生链格孢致病性最强,顶孢哈氏霉致病性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