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湖南省、长江流域及热带地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湖南省、长江流域及热带地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应湖南省及长江流域及热带地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泸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90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125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2002年由南平市种子管理站引进试验,2003~2005年在闽北各县(市)试种示范,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为配合该组合在南平市扩大推广种植,现将试种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上旬隆昌县遭遇洪灾后,县农业局开展了一系列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的相关试验和示范结果,总结出蓄留2种再生稻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N优94-11     
N优94-11系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利用自育不育系N7A与强优恢复系94-1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省作一季中稻,或一季中稻加再生稻或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hm2,蓄留再生稻3.06万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11.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 hm2,蓄留再生稻3.06万 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可以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但应怎样确定适宜田块和应当采取哪些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减少损失呢?现根据我县遭遇2007年"7.09"洪灾后,我局开展的一系列杂交中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遭遇洪灾后蓄留一般再生稻和洪水再生稻的相关试验和示范结果,就蓄留两种再生稻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京福2优70系福建超大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其母本是京福2优A。父本明恢。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于去年引进作中稻试种栽培,在我镇7个自然村28户种植125亩。表现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等特点。现将试种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再生稻是构成我镇粮食总产量不可缺少的一季作物,已成为我镇重要的耕作制度。现在杂交中稻常年蓄留再生稻面积20 000亩左右(全镇种植水稻面积24 000亩),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4%,收获总产量4 200t,已占中稻产量的42%。如2012年在我镇韩嘴村五组的科技示范基点上推广应用该技术,种植了杂交中稻135亩,100%蓄留再生稻,经调查测产统计,亩产100kg以下的面积8亩,占总面积的5.9%;亩产  相似文献   

16.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研究员主持的水稻“863”课题组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熟籼型新组合。两系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继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优培九自1996年育成以来,经10余省121个基点试种,充分显示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特点。《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广为报道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农民日报》将两优培九的培育成功列为1998年农业十大新闻。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杂交稻技术工程中心等百余名专家、教授现场观摩研讨认为,“两优培九增产潜力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选育和大面积试种成功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育种的诸多难题,例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等带来新的希望”。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已将两优培九列为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一季中稻的重点中试组合。199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两优培九目前在全国引种、示范、推广面积已达23.3万hm2,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等15个省(市、区)都有种植,其中湖北、江西、安微、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的种植面积都已超过或接近3.3万hm2。……  相似文献   

17.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农科院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在2004~2005年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中,表现产量较高、抗性好、米质优。为了探索甬优6号在邵武市种植的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在全市10个乡镇不同类型田块进行中稻试验示范。安排中稻试种点26个,面积3.5 hm2;每个中稻高产示范片种植1 hm2;连作晚稻试种点2个;与花优63对比试验点1个。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合邵武市作中稻种植。该组合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可作为邵武市中稻主要推广组合大面积推广。1产…  相似文献   

18.
K两优1269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主育成的两系不育系K12S与恢复系南恢769配组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105)。引进K两优1269在建阳区童游镇作中稻和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适应性广、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总结了K两优1269在建阳区童游镇试种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Ⅱ优1273系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被福建省种植业管理局确定为超级稻的主推品种。2004年我县开始引进试验、示范。2005—2006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晚稻种植,表现植株形态好。抗性强,丰产性好,增产、增收显著,每亩产量600-700公斤,高的超过750公斤。  相似文献   

20.
广8优673在寿宁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8优673系以广8A和福恢673为父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5011),2016-2017年在寿宁县鳌阳镇作为中稻试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介绍广8优673在寿宁县作中稻种植的性状特征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广8优673新组合的栽培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