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由于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品种抗螟能力低等原因,而多年来受玉米螟为害比较严重,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玉米螟轻发生年减产粮食5%~7%;中等发生年减产10%~15%;大发...  相似文献   

2.
朴永范 《植物保护》1987,13(2):52-52
玉米是辽宁、吉林2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和57%以上。由于玉米螟的危害每年减产10%—15%。1981年吉林省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7亿公斤。多年来此2省植保站把防治玉米螟列为植保工作的重点,成绩显著。为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对E—605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常造成玉米的严重减产。河南商丘地区用我所玉米螟组1973年首倡的E—605颗粒剂治螟,已有12年之久,玉米螟对该药敏感水平的变动情况、有无抗药性产生、以及生产上可否继续使用等问题需明确。现将1985年初步测试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虫是会泽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玉米减产在5%~8%。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掌握为害玉米的螟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以进行预测预报,指导全县玉米螟虫的大面积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在江苏省一年发生3代,是玉米、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年度之间发生和危害程度差异较大,其原因寄生性天敌左右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常年天敌对第1代玉米螟幼虫的寄生率为400%,幅度为124%~758%;第2代幼虫的寄生率307%,幅度为90...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几种玉米钻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伟  王进军 《植物医生》1998,11(6):11-12
近年来,重庆市的玉米钻心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春玉米,严重年份虫蛀率达60~90%,有些田块甚至100%受害。据调查,该市仅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减产达10%,夏、秋玉米达20~30%。经过鉴定,在这一地区发生的玉米钻心虫主要有以下四种,即大螟(...  相似文献   

7.
竹山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及根茬内越冬,一代危害早茬玉米,二代危害中茬(靠茬)玉米,三代危害毁茬晚玉米。玉米螟发生程度随着早、中、晚茬种植面积比不同而不同。随着玉米生育期不同,玉米螟代数增加,发生程度加重。玉米螟喜中温高湿多雨,高温干燥严重抑制成虫产卵、卵孵化和幼虫存活,降雨量与发生程度极相关。采用期距预测法和统计法做出发生期预报,依据茬口播种面积,有效虫口基数,死亡率,气象预报,参照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  相似文献   

8.
一代玉米螟低龄幼虫盛期常与玉米喇叭口生育期相遇,为害日趋严重。通过3年对玉米栽培技术、施药方法、天敌对害虫影响及害虫对玉米产量危害损失、防治指标研究。组建了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综防措施,经在4万多亩玉米田示范推广,综防区较常规防治区减少用药面积41.8—49.34%;每亩减少农药费0.28元,节省施药、施肥用工2.89个,增加产量27.72公斤,折每亩净增加收入18.32元;天敌寄生率,一、二代分别提高26.04—124.33%和0.61—6.24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综防措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是以成虫越冬的土蝗种类之一,在河北省从未造成过危害。1989年此蝗在太行山脚下的平山县寨北、古月乡镇的半山坡农田成灾。发生面积16962亩,5—30头/m~2的有6550亩;31—50头/m~2的有5500亩:51—150头/m~3的有1450亩。受其危害减产10—15%的有7550亩;减产15—30%的有4550亩;有1450亩谷子、玉米、豆类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0.
过去,安阳地区春播玉米的面积一般为60万亩左右,第一代玉米螟集中在春玉米上产卵危害,近几年除少数地方种制种玉米外,春播玉米很少种植,相应地棉花面积有扩大,因而玉米螟就转移到小麦和棉花上产卵,造成对棉花尤其是麦垄套种棉花和生长发育较早的地膜棉花的严重危害。1983年6月上旬清丰县大屯公社店上大队麦棉间作地,调查棉苗700株,受玉米螟钻蛀的206株,被害率占29.4%,特别严重地块达  相似文献   

11.
邓林地区地处鄂北岗地丘陵地带 ,1991年引种杂交高粱 ,1993年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为本地区主要秋季粮食作物。 1995~ 1998年玉米螟在杂交高粱上大发生 ,单穗虫量达 15头以上 ,一般减产30 % ,严重的高达 6 0 %以上。1993年以前 ,玉米螟在邓林地区一年发生 2代 ,第 1代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玉米螟在张家口地区一年发生两代,分布普遍,为害严重。虽经连年越冬防治,处理玉米秸杆比较彻底;玉米心叶末期防治一代也很普遍,但是两代螟害无明显减轻趋势,春玉米被害株率心叶期约30—50%,穗期可达50—90%。为此1977—1979年我们从寄主植物角度研究各代玉米螟发生的虫源,进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害虫。据1986~1990年5年统计,平均每年发生1014万亩,防治457万亩,占发生面积的45%。其中生物防治只26.8万亩,仅占防治面积的5%。为了加快玉米螟生防步伐,认真落实“八五”期间在“东北玉米带,重点推广玉米螟生物防治(Bt制剂、白僵菌、赤眼蜂)技术”的要求,黑龙江省1991年首次组织了防治玉米螟“生防  相似文献   

14.
阳兆兰 《植物保护》1984,10(6):39-40
近年来棉铃虫在山东诸城地区不仅危害棉花,还危害玉米、小麦、谷子、花生。尤其是玉米穗虫中,棉铃虫占一半以上,数量之多已超过玉米螟;成了造成玉米减产的重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枣阳市玉米种植面积5.33万hm~2,是继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玉米螟危害近年来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枣阳市玉米高产的主要虫害。近年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1玉米螟成虫发生特点1.1灯下玉米螟总虫量逐年增加2011年~2015年,枣阳20W黑光灯灯诱玉米螟总虫量从857头猛增至5 370头,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9月,20W黑光灯灯诱玉米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南部玉米上玉米螟主要危害代的研究姜培增,陈继光,蒋德会,邢东光,李仲兰(黑龙江省哈尔滨植保站150036)(双城市植保站)(肇东市植保站)(肇源市植保站)1引言玉米螟属世界性大害虫,因其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多年来一直是黑龙江省玉米产区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六年大丰市棉田三代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虫害的控制沈田辉金中时瞿汉中王凤良王永山(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玉米螟是江苏大丰玉米和棉花上的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三代,一代主要集中在春玉米上危害,棉田零星发生;二代除危害玉米外,部分危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周大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玉米螟是一种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大害虫,主要有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两种。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第一大害虫。据估计,如不防治,春玉米常...  相似文献   

19.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近年来在我县危害面积逐年增加。1984年只有两个乡发生15亩,1987年发展到10个乡3100多亩。受害的稻田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60%以上。以卵在泥缝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在泥缝中吸食杂草、豆、桑等植物的根汁。初孵若虫腿部分泌白色胶质泡沫,各龄若虫及成虫仍藏于泡沫内2—3小时,才飞入稻田危害。成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次危害玉米、高粱茎叶吸取汁液,水稻剑叶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河南省内黄县春雨多,湿度大,适合玉米螟发生。近年因春播玉米面积少,导致了玉米螟转移为害甘蓝。笔者于6月上、中旬在城关镇南张村、南长固、西长固、东长固、卞庄、碾头等村调查,一般虫株率达70%以上,单棵有虫2—3头,多者7—8头(最高有虫15头)。使甘蓝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甚至失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