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正>烟草炭疽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烟草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尤以苗期危害最重,严重时烟苗成片烂掉,移栽后造成烟株枯死,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发病原因:引发烟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刺盘孢菌(图1),其生于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后突破表皮。短棍棒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梗上顶生长圆筒形的无色、单胞以及两端钝圆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两端各有一油球。有隔膜的暗褐色刚毛混生在孢子堆内,基部粗,端部渐细,顶端钝  相似文献   

3.
<正>茶炭疽病是茶树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各产茶区均有发生。病原菌只能侵染幼嫩叶片,由于病菌的潜育期较长,成叶时才表现症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引发茶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茶盘长孢(图1),其黑色的圆形分生孢子盘埋生,后期可突破表皮外露。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梗丝状,单胞、无色的纺锤形分生孢子两端稍尖,且在两端各具1个油球。茶盘长孢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炭疽病是西瓜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各西瓜产区均可发生,其中以气候湿润地区最为明显与普遍。一般发病田损失在20%左右,重病的田损失可达6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瓜农的收入。发病原因:引发西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图1),其初为盘红褐色的分生孢子埋生,后呈黑褐色并突破表皮。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长圆形,萌发时产生1~2根芽管,顶端生近圆形的暗色附着胞。  相似文献   

5.
<正>枣炭疽病是枣树的重要病害,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相对较重,引起早脱落果,品质降低,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一般可导致25%左右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损失可高达80%。发病原因:引发枣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其有分枝和隔膜的无色或淡褐色菌丝体在果肉内生长旺盛,疏丝状菌丝细胞组成的分生孢子盘位于表皮下,分生孢子盘上着生无分隔或有1个分隔的黑褐色束状刚毛,短棒状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梗着生  相似文献   

6.
<正>黄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壤传系统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可达80%~90%,常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图1),此病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无色透明,顶细胞圆锥形,有的微呈钩状,基部倒圆锥截形或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在我国辽宁、陕西等省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黄淮和华北地区发病较重。20世纪60、70年代,主栽的苹果品种发病率普遍在30%左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苹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图1)(无性阶段)和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有性阶段)。胶孢炭疽菌枕状分生孢子盘埋生寄主表皮之下,无刚毛,成熟后突破表皮。圆柱形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分生孢子无色且单胞。围小丛壳子囊孢子无色单胞,自然情况下少见。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的病残体等部位越冬,也能在梨、  相似文献   

8.
<正>茶轮斑病是茶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各大茶区都有分布。发病树表现为生长势衰弱,病叶质脆,容易脱落。发病原因:引发茶轮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茶拟盘多毛孢(图1),其埋生的分生孢子盘或突破表皮外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形,纺锤形的分生孢子有4个隔膜。无色的附属丝基部粗,向上渐细。茶拟盘多毛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在26℃的生长适温和83%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可快速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进  相似文献   

9.
<正>黄瓜黑星病是一种检疫性和毁灭性病害,在许多地区呈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以温室大棚黄瓜发病较重,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疮痂枝孢霉,其分生孢子淡褐色,直立梗单生或丛生,顶部、中部稍有分枝或单枝,单生或串生褐色或橄榄绿色的卵形、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图1),分生孢子单胞、双胞、少数三胞。病菌除主要侵染黄瓜外,还侵染西葫芦、南瓜、冬瓜等。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1.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培育山茶的过程中,有时会碰上植株的叶片大量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严重的甚至会全株枯死。这情况表明,山茶很可能是患的炭疽病。山茶的炭疽病其病原菌为腔孢纲、黑盘孢目、山茶叶枯刺盘孢菌。它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茶花叶片或在脱落于土壤表面的病叶内越冬。第二年当温湿度适宜时,即形成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14.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5.
<正>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各地西瓜种植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30%以上,严重地块达80%以上,甚至造成绝产。枯萎病是造成西瓜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病原因:引发西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图1),其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快速产生于气生菌丝中的无色、单胞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两端渐尖的无色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图2),有1~5个分隔,多为3个分隔。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2.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发病原因: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株残体里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可通过番茄伤口、花粉和茎基部、花瓣等处侵入。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正>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黄瓜栽培中常见病害之一,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特别是近年来产生一定抗药性,使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可达4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黄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真菌单丝壳白粉菌(图1),可常年寄生于寄主植物上,成为初侵染源。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在23℃左右的发病适温和25%左右的适宜相对湿度条件下,病原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引发白粉病。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茶云纹叶枯病是最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全国各茶区广泛分布且普遍发生。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可出现全株枯死。发病原因:引发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山茶炭疽菌(图1),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的山茶球腔菌。其生于叶片的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时可突破表皮外露,并释放大量的分生孢子。顶生1个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梗,间生刚毛。长椭圆形或圆筒形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两端圆或略弯,内含1~2  相似文献   

19.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轮纹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分布,普遍发生,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大面积减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壳二孢,其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初生在叶表皮组织中,后突破表皮外露生长,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质,产生的无色、圆柱形分生孢子(图1),多数正直,两端呈钝圆形,中间隔膜处或稍有缢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