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黄瓜病毒病又叫黄瓜花叶病,在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常见性病害,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危害。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发病原因: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颗粒状的黄瓜花叶病毒(图1)、甜瓜花叶病毒和杆状RNA类的烟草花叶病毒(图2)等三种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1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甜瓜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4.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常减产20%30%,严重时绝收。发病原因:引起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鞭毛菌亚门真菌致病疫霉菌(图1),初期无色透明有分隔的菌丝后变褐色,寄生于寄主组  相似文献   

3.
<正>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与霜霉病、软腐病并称大白菜三大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部分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原因:白菜病毒病可由线条状的芜青花叶病毒(图1)、球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图2)和杆状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图3)等多种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2.油菜白锈病油菜白锈病在我国分布广泛,西南、江苏、浙江、上海油菜区发生严重。常与油菜霜霉病并发。油菜从苗期到开花结荚期均可受害,尤以抽苔、开花期受害最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率5%1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50%左右,重病田达72%10%,大流行时发病率可达50%左右,重病田达72%100%。油菜白锈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白锈属。无色、单胞、棍棒状的孢囊梗以栅栏状排列丛生在寄主表皮的下面(图1)。孢囊梗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相互连接处有细小颈部,孢子囊自上而下成熟。孢子囊近球形、无色、单胞。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1.番茄立枯病番茄立枯病是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大棚番茄,由于重茬年限长和温室小气候的特殊性,西红柿立枯病经常发生,造成大量死苗,有的棚内死苗率达30%40%,甚至发病程度可达80%,严重影响西红柿的生产。发病原因:番茄立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菌丝有隔(图1),菌核呈暗褐色。病菌的腐生力很强,在没有寄主的土壤中能存活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3.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致病病原菌种类繁多和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我国由垦区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大豆的主要病害。随着大豆栽培面积扩大、重茬等现象,北方春大豆和南方黄淮夏大豆生产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尤为严重。主要危害大豆根系,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一般年份病株率都在30%40%,导致减产10%40%,导致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7.花生青枯病花生青枯病也称作死藤、死头、花生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特别是华南地区花生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山东中南部、河南南部等部分地区发生为害也较严重,再往北部的河北、辽宁等省也有少量发生。发病率一般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整片枯死,一般结荚前发病损失达100%,结荚后发病损失达6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整片枯死,一般结荚前发病损失达100%,结荚后发病损失达60%70%,收获前半个月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5.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蛙眼病或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云南等大豆种植区,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重可达50%以上。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外观,品质变劣,使商品豆降价,出口受限制。病粒发芽率降低,含油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6.花生锈病花生锈病是专门危害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引起花生叶片早枯,严重时大量枯枝落叶,植株枯死,荚果不充实,落果,烂果,一般减产20%,严重的高达50%60%。还能导致花生果、仁变质,不能食用,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引起花生锈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落花生柄锈菌,此菌在我国花生上未见冬孢子。夏孢子近圆形,橙黄色(图1),表面具小刺(图2),孢子中轴两侧各有一发芽孔。夏孢子  相似文献   

10.
对2021年发生在银川、徐州、赤峰的番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卷曲、植株矮化等疑似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进行了鉴定。利用12种番茄病毒病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发现所检测的不同地区样品中,侵染番茄最多的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检出率为60.00%,其次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检出率为46.67%。通过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检测出的这2种病毒与CMV(AJ131619.1)和TSWV(MK318839.1)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分别为97%和99%。同时,基于CMV和TSWV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病毒样本为CMV和TSWV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徐梅 《科学种养》2010,(8):50-50
<正> 宝塔利亚品种来源:荷兰德澳特种业公司。特征特性:为无限生长型大红番茄品种;果实圆形,中大果型,硬度高,果实形状好,开花多,产量高,萼片平展美观,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平均单果重200~220克;叶片厚,深绿色;抗3种根结线虫病(Ma/Mi/Mj)、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转化型(TOMV)、番茄斑萎病毒(TSWV)、枯萎病0号和1号生理小种及黄萎病(Va/Vd)等。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6.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保护地、露地均可普遍发生。近年来,由于连年种植,日光温室蔬菜发展迅速,特别是温室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造成番茄青枯病发生逐年严重,特别是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给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此病由细菌薄壁菌门的青枯假单胞菌(图1)侵染引起。菌体短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8.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仅危害番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叶霉的病情也快速发展,危害加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发病原因: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黄枝孢菌,初无色后呈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图1),稍有分枝,有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图2),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15.
<正>(接上期)6.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我国8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局部麦区发病面积最大的病害。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引起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无性态为丝核菌(图1),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自然情况下不常见。初生菌丝无色较细,菌丝分枝呈锐角或近直角,分枝处大多缢缩变细。菌丝以后变褐色,分枝和隔膜增多,分枝与母枝之间几乎呈直角。菌丝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病毒病所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我国大部分马铃薯产区都可严重发生,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可减产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目前可查的有20多种病毒,其中线形病毒粒体的马铃薯X病毒(图1)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马铃薯Y病毒(图2)可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Y病毒与X病毒混合侵染时呈现严重的皱缩花叶及矮化症。我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花叶病是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毒病,近些年呈扩展蔓延趋势。老龄果园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的病树早期落叶现象明显,病树果实不耐贮藏,平均减产在3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花叶病的病原有苹果花叶病毒(图1)、土拉苹果花叶病毒和李属环死环斑病毒苹果株系等。圆球形的病毒粒体在54℃条件下10分钟可钝  相似文献   

18.
<正>白菜软腐病俗称"烂疙瘩"、"烂帮",与霜霉病、病毒病合称为大白菜三大病害,不仅在田间为害重,贮运及销售过程中也可造成腐烂,直接影响大白菜产品商品性价值。流行年份发病率一般在40%左右,导致大幅度减产,严重地区可高达70%以上,甚至成片绝收,给菜农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白菜软腐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图1)等欧式杆菌属细菌,其菌体断杆状,周生着2~8根鞭毛,无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4.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斑枯病、褐纹病,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一般病叶率为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90%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褐斑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褐斑病的病原为大豆壳针孢,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组织里,散生或聚生,呈球形,器壁为褐色、膜质。分生孢子(图1)无色,呈针形,有13个横隔膜。大豆壳针孢以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20.
<正>1.病毒病有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引起。在病株残体、种子、烟草、多年生宿根植物、杂草上越冬,靠蚜虫、摩擦、田间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