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病毒病病毒病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叶色黄绿相间或发生畸形。蚜虫是重要传播媒介。田间管理粗放,高温干旱,蚜虫、跳甲发生量大或植株长势弱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使用1.5%的植病灵500倍液或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同时注意防止高温、干旱,苗期还应注意防治蚜虫和黄条跳甲。二、霜霉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先从外叶开始,叶面出现淡绿色至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病:以苗期发病较多,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斑驳、皱缩花叶等。发病轻时,幼苗期出现花叶和斑驳症状的植株。发病重时,幼苗出现皱缩小叶丛生的花叶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叶肉隆起,形成疱斑,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皱缩花叶。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或耐病品种。(2)及时防治蚜虫。(3)在发病初期,选用20%病毒毙或20%病毒A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叶斑病:绿豆发病时,最初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枯斑,后期成为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百合、西红柿、辣椒、白菜、黄瓜等农作物病毒病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一般表现为叶片皱缩.严重的形似蕨叶;或叶片花叶状,呈青黄相间的斑驳;水稻上多表现为“青矮病”。病毒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对于这些病毒病,要加强对蚜虫、叶蝉等传播媒介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 一、孢囊线虫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名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主要病症:植株矮化,叶片变黄,生长瘦弱,根系不发达,且附着许多黄白色小颗粒。防治方法:可用杀线虫剂进行灌根,或随田间灌溉施药,常用药剂有:1,3-二氯丙烯、1,2-二氯丙烷和二溴氯丙院等,亩用量约3公斤。二、大豆花叶病毒病主要病症:病株呈黄绿相间斑驳,叶肉呈泡状突起,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病株茎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呈褐色枯死,发脆易断。防治方法:一是治虫,蚜虫是花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治虫可以起  相似文献   

5.
<正> 病毒病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  相似文献   

6.
<正>百合病毒病为百合的主要病害,多在夏、秋季发病。主要表现花叶、坏死斑、环斑和丛簇4种症状。花叶型即叶面表现浅绿与深绿相间斑驳,严重时叶片分杈扭曲,花器变形,花蕾不开。坏死斑型多在叶片上产生褪绿斑驳或出现坏死斑。环斑型多出现小型蚀纹形坏死斑。丛簇型即表现植株丛簇、叶片呈浅绿至浅黄色,以后产生条斑或出现斑驳,幼叶反卷扭曲、全株矮化。有时可表现混合症状,或病株无主茎或不形成花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蚜虫在西瓜田发生加重,主要以成虫及若虫群集在西瓜嫩叶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瓜苗生长停滞,苗期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枯死,同时还能传播病毒引发病毒病,导致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矮化、早衰等症状。为有效防治西瓜田蚜虫,笔者选取  相似文献   

8.
<正>1.四棱豆病毒病病毒病是四棱豆的常见病害,分布较广,发生亦普遍,严重影响四棱豆的产量和质量。常见有花叶型病毒病,感病植株嫩叶皱缩,感病前已长成定型的叶片,不表现症状。发病与蚜虫的发生相伴而至。  相似文献   

9.
<正>病毒病是莴苣的主要病害,普遍发生,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理想的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和及时防治蚜虫。高温干旱,肥料不足,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弱,杂草多、蚜虫多,发病重。症状识别苗期被害,在第一片真叶上产生浅绿色或黄白色不规则的斑驳,叶缘不整齐或有缺刻。第二、三片真叶则有明脉,后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成株期被害,症状与苗期相似,但有的叶片皱缩,细脉变褐,并有褐色坏死斑点,有的叶缘内卷,并有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9.花生病毒病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一类重要病害,1976年,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减产20多万吨。侵染花生的病毒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近20种。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矮化病毒病和芽枯病毒病4类,主要依靠蚜虫传播,发病后叶片窄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荚果发病造成小果、畸形果或瘪果。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在辣椒产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大发生年份严重挫伤菜农的积极性,影响了市场的供应。因此,必须采取无公害技术措施综合防治辣椒病毒病,具体防治技术措施如下:主要症状及发病规律1.花叶型病毒病。其典型症状是病叶叶片呈现浓绿与淡绿色相间的花叶,心叶变小,植株矮化,果实小而僵硬,严重时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田害虫主要是蚜虫和小菜蛾,应注意及时查治。蚜虫长江流域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油菜叶背心叶、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危害。叶片受害后出现褪绿斑点,严重的使叶片卷曲萎缩,幼苗生长迟缓。嫩茎、花轴受害后畸形,角果受害后发育不良。适温、干旱会导致蚜虫大发生,连续阴雨天气不利于蚜虫繁殖。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正>1番茄病毒病1.1症状花叶型:叶片上出现深浅不均的绿色病斑,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片凹凸不平新叶变小,植株矮化。蕨叶型:上部叶片细长,形成蕨叶或线状,下部叶片卷曲,植株矮化。条斑型:茎叶果上均出现症状,表现为暗  相似文献   

14.
<正>水芋病毒病水芋病毒病主要危害水芋叶片。主要由蚜虫传播,长江以南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叶沿叶脉呈现出褪绿黄斑或条斑,扩展后呈黄绿相间花叶,严重的植株明显矮化,新生叶还常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叶片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有时维管束呈淡褐色,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叶面营养剂(如叶面宝或0.1%~0.2%磷酸二氢钾等)加0.05%~0.1%黑皂或肥皂,或5%菌毒  相似文献   

15.
<正>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生产中常受到病虫危害。在河北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蚂蚁、棉铃虫等。病毒病是黄秋葵生产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发病重。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细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会使植株变矮、结实少或不结实。防治办法:不从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  相似文献   

16.
甘薯种苗的脱毒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芳 《种子》2005,24(4):94-94,96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系旋花科,属于1年生植物.我国近年来甘薯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hm2,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80%以上.甘薯是一种杂种优势作物,但采用营养繁殖导致甘薯病毒蔓延,致使产量和质量降低.病毒病已成为我国甘薯生产的最大障碍之一.侵染甘薯的病毒有十余种,受侵染的植株症状为:叶皱卷、花叶、黄花、羽状斑驳或环斑;地上部分长势弱,结薯少,薯块小,皮色淡,表皮粗糙、龟裂;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甘薯病毒目前尚无药可治,其潜在威胁很大.茎尖培养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正是露天西瓜伸蔓、开花期,近日持续的连阴下雨,对西瓜授粉和坐果不利,加上天气温度变化较大,西瓜病虫害发生比较普遍。因此,加强对当前西瓜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尤为重要。露天西瓜在20~25℃温度条件下,约经20~25天,节间伸长,植株匍匐生长,标志植株旺盛生长。此期生长点是生长中心,主蔓、侧蔓间尚无养分的转移,病毒病很容易发生。此期重点做好蚜虫、蓟马和病毒病的预防。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A或克毒宝  相似文献   

18.
<正>莲缢管蚜又称蚜虫、腻虫等,喜阴湿天气,从5月上旬到10月都可在莲藕植株上为害,以6月危害最严重。1.危害特点成虫、若虫常成群密集于嫩绿的幼叶、叶芽、花蕾及柄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发生黄白斑痕,生长不良,重者叶片卷曲皱缩,叶片枯黄,花蕾凋萎,造成莲藕减产。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正值油菜苗期阶段,油菜苗青嫩,易引发多种病虫发生危害。油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猝倒病、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跳甲、菜青虫、蟋蟀、猿叶虫、菜螟等,常造成油菜生长受阻,甚至缺苗断垄。因此,油菜种植农户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展防治。蚜虫一般在干旱时,蚜虫常大量发生,为害猖獗。成蚜和若蚜多集聚在幼苗及  相似文献   

20.
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蚜虫取食大豆诱导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蚜虫取食处理不仅能诱导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的显著变化,而且能诱导同株未被害叶内异黄酮含量发生类似的变化,说明蚜虫取食诱导大豆叶片植株合成3种异黄酮苷元组分及总异黄酮的反应是一种系统诱导抗性;接蚜数量不同的大豆植株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的受害程度内,大豆叶片内异黄酮含量基本一致。蚜虫取食对大豆叶片异黄酮的诱导反应与光照无关,只与植株是否被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