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广东、湖北、辽宁、浙扛、福建等省,陆续从丹麦引进了多批新丹系种猪。湖北省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从丹麦引进新丹系等长白和大白猪原种共218头,分别饲养于华中农业大学精品种猪场和天荣畜牧总公司。种猪引进后,两场在进行猪群扩繁的同时,开展了系统的现场测定和选育,并对引进猪的适应性作了观察。本文综合两场几年来生产记录和现场测定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丹麦长白猪系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我国于1980年首次引迸.当年分配到湖北省武昌县外贸良种猪场原种9个血统,22头公母猪,经过7年繁育扩群,现有100头基础母猪,20头公猪的核心繁殖群.1981至1987年先后向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北京、四川省等省市提供种猪3800余头。本场自1980年引进丹麦长白猪以来,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测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本文旨在对历年技术资料的整理,探讨丹麦长白猪在湖北武汉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生产性能的表现及变化趋势,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丹麦长白猪的选种培育和杂交利用提供依据。丹麦长白猪原产地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7.9℃,夏季气温为16℃,冬季最低温度为-4℃.而我省属于亚热带地区,兼有南北气  相似文献   

3.
丹麦是长白猪的原产地,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丹麦长白猪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丰富遗传资源,提高养猪生产水平,本公司于2002年从丹麦引进新丹系长白猪50头,包含10个血统,引进后进行了扩群,现已建立了120头母、16头公的核心群,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开展了系统的选育工作。现将新丹系长白猪引进后的生产性能初步观察结果作一报道。1材料与方法1.1观察猪群新丹系长白猪引进原种及一世代种猪群。1.2饲养管理种猪饲养采用集约化流水线作业,仔猪21日龄断奶,25日龄转入保育舍,63日龄转中猪舍,除体型外貌不符合标准,生长发育特别差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常州瘦肉型猪原种场于1999年通过中国畜禽进出口总公司从加拿大引进长白猪。经过2年时间的饲养观察,与本场自己所培育的中东牌长白(以下简称丹系长白)进行比较,不仅在体型上有一定差异,而且生产性能也有所不同。加系长白猪更为健壮、体躯较长、臂部较方、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率较低。产活仔数(初产)加系为10.83头/窝,丹系为10.11头/窝,加系要多出0.72头/窝,同时泌乳性能较好,在育肥性能上,加系校正到100日龄上比丹系所测定群平均少3.95天,30~100kg阶段料肉比差异不显著。两品系猪胴体品质较理想,胴体瘦肉率都在66.00%以上,且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进行氟烷敏感基因检测,都无阳性猪(nn)存在。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1995年引进丹麦长白狸原种,根据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案,组建核心育种群,并进行猪生长速度,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三方面指标的测定。经测定,天津丹麦长白狸主要性能指标:窝产仔数11.15头,产活仔数10.9头,平均日增高860.3g,瘦肉率65.09%,粒肉比2.69:1,背膘厚度15mm,90kg屠宰率75.3%,实验结果表明,天津丹麦长白猪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耗料少  相似文献   

6.
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和2002年8月直接从美国无特定病原群(SPF)猪场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共240头。其中,长白110头(10个血缘)、大白75头(12个血缘)、杜洛克55头(10个血缘)。新美系猪的选育,是在保证SPF级的前提下,以引进猪群为遗传材料,通过扩群繁殖,组建基础群,分别开展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良精品种猪,面向全国推广辐射,为我国猪的遗传改良和商品瘦肉猪生产提供优良亲本。1选育目标主要选育性状包括日增重、饲料报酬、繁殖性能、胴体质量和体型外貌。环境卫生按SPF猪群的规程执行。选育指标:达100kg日龄≤1…  相似文献   

7.
丹麦长白猪在江汉平原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场于1996年11月28日从丹麦引进长白原种猪48头(13个血统,♂15头,♀33头),单独隔离饲养。并进行了适应性观察,繁殖性能测定,现将观察测定结果整理如下:1适应性观察江汉平原夏季炎热,最高温度超过39℃以上,冬季寒冷,气候潮湿,常年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8.
<正>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是我国长白猪定点选育场之一,1964年起,先后从英国、瑞典等国引进长白猪,培育出“英瑞系长白”(简称”老长”);1980年,又从丹麦引进瘦肉率较高的“丹麦长白’(简称“丹长”).鉴于两品系在生产性能方面各有优缺点.1983年起,该场进行了两品系间的杂交试验.笔者  相似文献   

9.
李家骅  程国彬 《养猪》1997,(2):33-34
江西东乡良友畜牧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长白猪,经过两年多的观察,与80年代初从丹麦引进长白猪进行比较,在体质外形上有一定差异,生产性能也有不同。美系体质更为健壮、结实,前躯更宽深,四肢较粗壮,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串要低得多。产仔数美系和丹系分别为10.03头和9.3头,美系要多0.73头,同时泌乳性能也要好些。肥育猪美系和丹系日增重分别为722克和684克,料室比分别为2.86和3.02美系日增重要高5.7%,料重比要低5.2%。两品系胴体品质都很理想,胴位瘦肉率都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我场于1996年11月28日从丹麦引进长白原种猪48头(13个血统,♂15头,♀33头),单独隔离饲养.并进行了适应性观察,繁殖性能测定和培育猪的生产性能测定,现将观察测定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 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是专业从事种猪育种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总投资1.1亿,现存栏可繁母猪3000余头,其中大白猪核心群826头,繁殖群917头;长白猪核心群359头,繁殖群372头;杜洛克核心群266头,繁殖群203头;皮特兰119头。公司以“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多点式分区生产”模式,培育优秀母系猪大白、长白和终端父系猪杜洛克、皮特兰。目前正在承担实施《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优质肉猪新品系(长白、大白)选育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长白、大约克夏种猪是我地进行杂交改良的主要品种。我场于1992年与重庆市粮油进出口公司合作,投资12万美元,引进长白公猪3头、母猪6头;大约克夏公猪7头、母猪15头。经过近两年的繁育扩群。现有43头的核心繁殖群。1992年以来,先后向湖北、云南、贵州、广东、上海、省内各地提供种猪近300头,本场自引进英系长白、大约克夏以来,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测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本文旨在对技术资料的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选种培育和杂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长白猪产肉性能及胴体品质,为其利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我场于1998年11月上旬特邀武汉种猪测定中心的范春国等四人现场指导监督,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瘦肉型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N8467~87,对1996年底从丹麦引进长白种猪后裔进行现场屠宰及胴体性能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于2002年底从丹麦引进长白原种猪110头,其中公猪20头、7个祖代血统,母猪90头;随后封闭饲养,直到2010年2月又从丹麦引进10头公猪,8个父系血统,一直饲养选育至今。经过10多年的精心选育,现在已有丹系长白种公猪13头(6个血统);丹系长白基础母猪1000头,其中400头用于纯繁,600头用于二元猪生产。这  相似文献   

15.
丹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公猪生产性能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养猪业现代化的发展,种猪选育工作不断深入,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已成为选种的主要依据。大连础明集团是集优良种猪繁育、生猪饲养、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饲料加工一体化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年屠宰能力100万头生猪的屠宰场和年生产能力3万吨肉制品的食品加工厂。为实现自繁自养100万头优质商品猪的生产能力,2003年公司从丹麦直接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白原种猪272头,购入16套法国ACEMA64种猪测试设备,建立了种猪测定站,对引进的丹系杜洛克、长白、大白后备公猪进行测试选留。法国兴业公司的ACEMA64种猪自动…  相似文献   

16.
姚德标  廖明寿 《养猪》2000,(2):15-15
1993~ 1 998年本公司在海南应用迪卡配套系生产内销猪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 ,瘦肉与肥肉差价扩大 ,市场反馈迪卡猪皮下肥膘过厚 ,瘦肉率偏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客观现实要求探索改造迪卡猪的途径 ,第一步在母系中试用新丹麦长白取代迪卡C系 ,于 1 999年 9~ 1 2月完成了肥育与屠宰测定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的选择  以D系为母本 ,分别用新丹麦长白 (代号 :L)和C系为父本产生的LD和CD杂交猪为试验猪。在保育舍出栏时选健康、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和日龄相近的LD和CD杂交猪各 3 6头 ,…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丹麦长白猪是世界上著名的腌肉型猪种,1980年我国首次引进。为了观察研究其引进后在我省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品种特性和种公猪的生产性能,为长白猪的选育及开展杂交改良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1982年春繁的仔猪进行了肥育性能及肉质测定。材料与方法测定猪的选择:从4个血统公猪的后裔中,选择了原种1 代两窝猪,原种2代两窝猪,每窝中挑选生长发育中等,体重相近的1公1母断奶健康仔猪8头,另外有两头隐睾仔猪,共10头供测定。断奶后1星期内进行防疫注射、驱虫,公猪去势,母猪不阉割。  相似文献   

18.
美系和丹系长白猪性能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种猪质量,江西东乡良友畜牧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长白猪饲头(公母比1∶2),经过2年多的观察,与80年代初从丹麦引进长白猪进行比较,在体质外形上有一定的差异,生产性能也有所不同。美系体质更为健壮、结实,前躯更宽深,四肢较粗壮,肢蹄病和繁殖障碍发生率要低得多。产仔数美系和丹东分别为10.03头和9.3头,美系要多0.73头,同时泌乳性能也要好些。肥育猪美系和丹系日增重分别为722g和684g,料重比分别为2.86∶1和3.02∶1,美系日增率季高5.7%.料重比要低5.2%。两品系胴体品质都很理想,胴体瘦肉率都在65%以上,其它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引进不同品系长白猪繁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猪的培育始于1887年,主要由脂肪型转变成优秀的瘦肉型猪,目前,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许多国家已培育出不少适合当地需要的新品系,宁河原种猪场为选育适合我国饲养条件的长白猪新品系的需要,从丹麦、挪威、美国、比利时引进4个品系的长白猪种。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对它们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进行全面的观察比较,发现4个品系的长白猪在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现就4个品系长白猪在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全面认识和更好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白猪繁殖性能统计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白猪繁殖性能统计与初步分析王建明,于启信(四川省养猪研究所种猪场荣昌632460)长白猪繁殖力高,丹麦1971年统计,窝平产仔数11.1头,双月断奶育成数9.5头。我国引进长白猪,不仅利用其瘦肉率高、生产快等特性,也很注重对其繁殖性能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