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鳔等睾吸虫对黄颡鱼,鲶鱼寄生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建平  项俊 《水利渔业》1999,19(3):43-44
研究表明,长江中黄颡鱼、鲶鱼感染鳔等睾吸虫为一随机过程,其感染率分别为39%和264%,感染强度则无显著差异。鳔等睾吸虫在这两种鱼中均为聚集分布。鳔等睾吸虫的寄生对体长201~27cm的鲶鱼生长有影响,宿主的肝脏、肠系膜、鳔等器官均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鳔等睾吸虫在长吻鱼危体内寄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检查了 5 8尾体长在 3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 ,统计表明 :宿主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 5 9% ,平均感染强度是 3 5。在 1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体内未检出鳔等睾吸虫。鳔等睾吸虫由 2 0~ 10 0mm的虫体组成 ,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宿主染虫较多时对其正常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解剖检查了58尾体长在35.0cm以下的长吻Wei,统计表明,宿主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5.9%,平均感染强度是3.5。在15.0cm以下的长吻Wei体内未检出鳔等睾吸虫。鳔等睾吸虫由2.0-10.0mm的虫体组成,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宿主染虫较多时对其正常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颡异钩棘头虫在长江黄颡鱼中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建平 《水利渔业》1999,19(6):23-24
仅在体长11.1-23.0cm的黄颡鱼体内发现寄生有黄颡异钩棘头虫,感染率25%,感染强度15。不同大小宿主的感染强度无明显差异。该虫在黄颡鱼小人基本为均匀分布,在黄颡鱼种群中为聚集分布;体长11.1-15.0cm的黄颡鱼染虫后对生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5~6月共计催产黄颡鱼3批,计重57kg,♀209尾,♂222尾,采用PG、LRH-A2、HCG、DOM中的2种或3种混和进行2次注射,水湿25~28℃,效应时间为15~20h,共计产黄颡鱼卵20.8万粒,经48~70h孵化出苗48 000尾,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离分别为30.4%、51.5%、44.5%,经过15~20d的培育,投喂水蚤和碎鱼肉浆培育成2~3cm的黄颡鱼鱼苗20 0  相似文献   

6.
对澧水下游水系保河堤镇的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膀胱和消化道内寄生有3种蠕虫,分别是巴氏叶形吸虫、少睾恒河绦虫和黄颡旋驼形线虫。这3种蠕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5.0%、34.9%和74.7%;感染强度分别为4.12、1.72和14.8。叶形吸虫和旋驼形线虫的感染率有随体长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有所波动;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在鱼体长18cm以下基本一致,鱼体长18cm以上则明显下降。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4月份比较高,5月份则下降;旋驼形线虫相反,4、5月份很高,3月份较低;叶形吸虫在5月份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1 999年 5~ 1 0月 ,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鱼危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 :长吻鱼危只占鱼危科渔获量的 1 / 1 8,且 95 %是 2龄及 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 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鱼危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8.
1999年5~10月,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鱼危)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长吻(鱼危)只占(鱼危)科渔获量的1/18,且95%是2龄及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鱼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9.
1999年,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20hm^2成鱼塘进行了黄颡鱼套养,年底共起捕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242.0元。其中3口黄颡鱼套养的成鱼塘,总面积2hm^2,每667m^2黄颡鱼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20.1kg、411元、339元,投入产出比1:5.7。本文对黄颡鱼的池塘套养条件、前景、规格、密度、防病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10.
成鱼塘套养黄颡鱼高效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20hm^2成鱼塘进行了黄颡鱼套养,年底共起搏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242.0元。其中3口黄鳝鱼套养的成鱼塘,总面积2hm^2,每667m^2黄颡鱼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20.1kg、411元、399元,投入产出比1:5.7。本文对黄颡鱼的池塘套养条件、前景、规格、密度、防病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柳富荣 《水产科技》2000,(4):15-17,21
1999年,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20hm^2成鱼塘进行了黄颡鱼套养,年底共起捕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242.0元。其中3口黄颡鱼套养的成鱼塘,总面积2hm^2,每667m^2黄于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20.1kg、411元、339元,投入产出比1:5.7。本文对黄颡鱼的池塘套养条件、前景、规格、密度、防病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4.箱盖遮荫黄颡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可在箱内移植一部分水浮莲,其覆盖面积应低于网箱总面积的50%。也可在箱盖上覆盖黑色塑料遮阳网。七、病害防治黄颡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1.饲料台挂袋消毒用小编织袋,每袋装150~250克的漂白粉,悬挂于饲料台上方,药袋入水50厘米,每箱挂一袋,药溶解完后间隔3~5天再添加。2.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7~10天,每箱用1~1.5千克的生石灰对水趁热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敏感,应慎用敌百虫、硫酸铜、孔雀石…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14.
4种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目标强度测定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范围)的目标强度,并拍摄X光影像以了解鱼体鳔室结构及特征。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7尾、鳜鱼(Siniperca chuatsi)9尾、鲫鱼(Carassius auratus)6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尾。结果显示,单体鱼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角度具有cos三次方函数关系,体侧向与背腹向上最大目标强度均出现于鱼体主轴垂直于入射声波时,最小目标强度出现于头尾方向朝向声波时,与最大目标强度相差10dB。不同种鱼类体侧向平均目标强度略大于背腹向0.5~5dB。单室鳔鱼类目标强度比相近体长的两室鳔鱼类小。对4种鱼类的目标强度与鱼体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体侧向与背腹向目标强度主要受体长、鳔长和鳔长/鳔高值的影响较大。通过目标强度与实验鱼全长、体长、体重的线性回归,获得体侧和背腹入射方向目标强度与3个生物学参数的关系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鳔室形态鱼种的回波特征差异,辅助判别长江内常见鱼类(如瓦氏黄颡鱼、鱖鱼、鲫鱼等)的声学信号,结果对于淡水水域水平原位监测时分析评估资源量相关参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能量水平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又名嘎鱼、黄姑鱼、黄腊丁等,它是我国江河湖泊常见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少刺等特点,且可鲜活上市,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我国水产工作者对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养技术及在大水面中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3~5〗。但若需更好的扩大养殖规模,就必须注重黄颡鱼营养需求量及能量水平要求的研究。本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法,就不同能量水平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鱼试验鱼取自西洞庭黄颡鱼养殖基…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庆国 《科学养鱼》2002,(12):34-35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等,该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肉质鲜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黄颡鱼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产量有限,价格稳中有升,专业养殖黄颡鱼效益较为可观。根据我地养殖情况及外地养殖经验,介绍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条件选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鱼池。面积3~5亩为宜,有利于投饵管理,水深1.5~2米。池底要平坦、少淤泥,便于捕捞。主养黄颡鱼产量在150千克以上的池塘,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增氧设备。放养鱼种前需对池塘修整消毒…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评价   总被引:102,自引:11,他引:91  
黄峰  严安生 《淡水渔业》1999,29(10):3-6
本文报道了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生化成分的测定结果。黄颡鱼含肉率平均为67.53%。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5.37%和1.61%。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gy%。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4.34。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10月,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Gui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长吻Gui只占Gui科渔获量的1/18,且95%是2龄及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Gui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在其他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情况及外地的生产经验,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亩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3~5亩或10亩以下。…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