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鸡感染vMDV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日龄AA肉用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4875%,MD死亡率为1645%,红细胞EC3bR花环率、EIC花环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在猪血液中红细胞上的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猪、马、牛、羊、鸡等畜禽体内和犬、猫等宠物类以及人类和多种野生动物均可感染,该病原为立克次氏体,大小为0.3~1.3微米×0.5~2.6微米,呈多形性,常在血液中单个、数个乃至10多个在红细胞的中央或边缘,使红细胞似长满刺一样。姬姆萨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I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常见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疾病,主要危害3-5月龄的鸡,死亡率可高达80%,尤其是未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鸡群更易爆此本病。  相似文献   

6.
201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某肉鸡场80日龄左右的肉鸡出现疑似马立克氏病,患病鸡消瘦、精神沉郁,剖检病理为肝脏、心脏显著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胃肿大,PCR检测为马立克氏病阳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PCR检测结果,确诊该场发生的疾病是马立克氏病。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控措施,分析了病因,即该批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是由于该批次的鸡苗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不当(包括疫苗失效)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摘票:2018年10月,广西灵山县某肉鸡场80日龄左右的肉鸡出现疑似马立克氏病,患病鸡消瘦,精神沉郁,剖检病理为肝脏、心脏显著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胃肿大,PCR检测为马立克氏病阳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PCR检测结果,确诊该场发生的疾病是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传染性肿瘤病,给养鸡业带来一定损失。在临床上,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及脑脊髓炎有相似处,该文主要叙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以及与上述4种疾病的类症鉴别,为临床上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与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外周神经及性腺、眼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等组织发生增生性肿瘤病变特征。肿瘤病变以大小不一、种类多样的淋巴细胞、马立克氏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病变。1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确诊马立克氏病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①最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病理变化仅凭肉眼观察很难与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相区别。病毒分离只能说明禽体是否已感染病毒。并不能说明已发病。只有通过对疑似病例的临床检验、病理学诊断及琼脂扩散试验,才能对马立克氏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出现在鸡群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诱发,病鸡主要特征是淋巴肿瘤出现在病鸡皮肤、肌肉、性腺、外周神经等部位。虽然畜禽养殖目前有多种疫苗可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但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导致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本文就一起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是MD肿瘤细胞和MD成淋巴细胞系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在此综述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的细胞分布、分离纯化,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在马立克氏病的肿瘤免疫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disease)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遍布全世界,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1997年沙岭子镇附近养鸡户所遭受的损失大多数因马立克免疫失败所致。由于它的靶细胞是T淋巴细胞,使鸡的细胞免疫抑制,抵抗力降低而对其它疾病易感,因此预防马立克氏病是否成功,是养鸡业能否获得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病理变化仅凭肉眼观察很难与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相区别.病毒分离只能说明禽体是否已感染病毒,并不能说明已发病.只有通过对疑似病例的临床检验、病理学诊断及琼脂扩散试验,才能对马立克氏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应用羽囊琼脂扩散法检查鸡马立克氏病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大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马立克氏病的病鸡,采其羽囊与确诊为马立克氏病病鸡的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筛选出阳性反应显著的血清,作为鸡马立克氏病阳性血清。用此种阳性血清与其他受检鸡的羽囊作琼脂扩散试验,以检查鸡的马立克氏病。在三批试验中,第一批由马立克氏病鸡群中剔出的病鸡,检出的阳性率为60%(61/102个);第二批四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鸡群共检查284个,阳性率由10%(5/151个)至58%(26/54个);三群无马立克氏病病史的鸡群,共抽查80个,阳性率由0%(0/20个)至6.3%(2/30个)。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法大部分马立克氏病鸡可被检出。二、阳性反应鸡可确诊为马立克氏病。但由于有少数马立克氏病的病鸡应用此法检查并不出现反应,所以呈现阴性反应的鸡则不能完全排除无马立克氏病的感染。本法除可检出有症状的病鸡外,不少无症状的感染鸡,亦可被检出。三、在发病的鸡群中,用此法检查以剔除阳性鸡,初步表明可以减少本病传染的机会,起到缩小或阻止疫情发展的作用。于对防制本病起到显著作用。四、用羽囊浸液或直接用羽囊作琼脂扩散试验检查马立克氏病,敏感度高,方法简单易行,且毋须特殊设备,在基层兽医单位和鸡场内均可进行。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鸡马立克氏病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Q热是一种遍及全球的古典寄生虫病,由立克次氏体-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引起,人通过呼吸吸入传染性微粒而被传染.一般自然宿住包括羊、牛、山羊和啮动物.通过尿、乳及生殖道排泄立克次氏体.苏丹南部许多家畜被壁虱侵袭,而当地居民又同这些动物紧密接触,于是对人感染立克次氏体的研究得到重视.Sixl等(1984)发现人平均Q热抗体检出率为39%,这个报道叙述了家畜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连秀清 《现代农业科学》2009,(5):212-212,216
鸡马立克氏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鸡群中一旦发生该病,即可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没,是中国三大重点控制的疫病之一。鸡马立克氏病防制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笔者分析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现状,基于理论和生产实践,提出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方法的改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恶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产生免疫抑制,外周神经、各种内脏器官、性腺、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形成淋巴肿瘤等。马立克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困扰我国养禽业事业的发展。鸡马立克氏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病理观察和病毒目的基因PCR扩增进行进一步确诊。本文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重点阐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鸡抗马立克氏病遗传标志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鸡抗马立克氏病遗传标志的选择进展以及在抗马立克氏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鸡马立克氏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一些鸡场死亡率可达50%~60%。为减少经济损失,获得更大的效益,应在完善实施鸡马立克氏病综合防治措施基础上,采用鸡马立克氏病二价冷冻疫苗防疫本病,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