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猪疥螨病俗称猪癞皮病,是由疥螨病寄生在猪皮肤表面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感染的慢性寄生虫病.易发于秋冬季节,以剧烈的痒为特征.其形态成虫体呈龟形,微黄白色,背面隆起,粗糙有锥突、鳞片和刚毛;腹面扁平,有四对粗短的足,足上有爪和吸盘,有一假头,口器轻短.雄虫0.2~0.23×0.14~0.19 mm,雌虫0.33~0.45×0.25~0.35 mm.生活史为雌雄交配后,雄虫不久死亡,雌虫可生存4~5周,每天产卵1~2个,一生产卵40~50个.  相似文献   

2.
1982~1983年,在长春市捕捉的27只野鼠中,镜检血液发现,有9只血液中有一种活泼运动的鞭毛原虫,虫数多少不一,最多每个视野有17~18个,最少三张压滴血片有1个,其形态、大小无显著差异。为了进行种属鉴定,而作了下述各项工作。 一、虫体形态学观察 近两年来,先后共捕捉野鼠(鼠种待鉴定)27只,从中选取2、4、8号三个染虫鼠的血膜际本,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观察。结果锥虫的形态和着色  相似文献   

3.
<正>桑椹浆瘿蚊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桑椹的微体昆虫。该虫具有蔓延快、防治难、为害严重等特点。2012年2月,在资中县板栗垭乡的金华村、龙江镇的早和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报告如下:1形态特征1.1成虫形态似蚊,全身布满黑色细毛。雌体黄褐色,体长2.5mm,展翅3.5mm,触角14节,胸部较腹  相似文献   

4.
正一、病原学1.病原形态。成虫形态微小,细线状,乳白色,头端较尾端稍细。旋毛虫为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4~1.6)mm×0.04 mm,生殖器官为单管形,虫体尾端有两个叶状交配附器。雌虫大小约为(3~4)mm×0.06 mm,尾部直而钝圆,生殖器官亦为单管形,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位于虫体后部,子宫后段充满虫卵,近阴门处已有发育成熟的幼虫,阴门位  相似文献   

5.
巨鼻分咽饰带线虫,也称为回饰带线虫,是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寄生在鸡的腺胃。该虫对放牧饲养的鸡危害甚大,尤其对一月龄左右的童鸡危害更大,严重感染常可造成死亡。在广州地区,放牧饲养鸡的感染率高达50%。虫体形态虫体乳白色,呈圆柱状,雌虫比雄虫粗大。雌虫大小为6.1~9×0.43~0.53毫米,雄虫大小为4.8~7×0.28~0.31  相似文献   

6.
桑瘿蚊生物学特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瘿蚊是江苏省近年发生蔓延的桑芽害虫,盐城地区发生的桑瘿蚊为 Diplosismo-ri Yokoyama,1988年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mm,似蚊,前翅匙形,翅脉简单仅四条,有两列横阔带,雌虫产卵器粗短,由二节组成,腹部背中央可隐见黄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我场桑园桑尺蠖为害较重,为研究防治对策,1989~1990年我们以田间固定罩养和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桑尺蠖的发生规律、生活特性进行了调查,现择要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各虫态的外部特征与现有资料的记述基本一致,仅卵及成虫翅色有差异。刚产下的卵有淡黄色和水绿色两种,孵化前分别转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3种马肠道寄生线虫的体表结构,试验对采自马消化道内的偏位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asymetricus)、间生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hybridus)和粗壮食道齿线虫(Oesophagodontus robustus)标本(每种线虫选取雄虫、雌虫各3条)进行处理,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结果表明:偏位杯冠线虫外叶冠细长而卷曲,共20枚;雄虫生殖锥腹唇呈圆锥形,有乳突状突起,背唇上有成对、长囊状附属物;雌虫尾长为102μm。间生杯冠线虫外叶冠长而尖,共18枚;雄虫生殖锥腹唇皮质领发达,背唇上有1对乳突状突起的附属物;雌虫尾长为90μm。粗壮食道齿线虫外叶冠细长,共22枚;雄虫交合伞有伞前乳突,生殖锥有2对粗指状附属物,长约为50μm;雌虫阴门距尾3 mm左右,肛门距尾尖500μm,尾末端有小突。说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3种线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扫描电镜对3种线虫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发现的一种羊的巴贝斯虫(Babesia)未定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甘肃某地自然感染发病绵羊的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一种大型的巴贝斯虫(Babesia)。虫体形态具多形性,有双梨籽形、单梨籽形、圆环形、棒状、不规则形、逗点形和三叶形。典型双梨籽形虫体的大小为1.8~2.5μm×0.9~1.8μm,平均(2.21±0.12)μm×(1.17±0.18)μm。个别红细胞中寄生有4个或8个虫体。该虫种特征性的形态是三叶形。它是相连的双梨籽形虫体两尖端的核质延伸(出芽),并生出原生质,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梨籽形虫体,与母体共同排列形成三叶形的。该虫种可引起绵羊严重发病和死亡。本研究对自然感染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羊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该虫种的形态大小和致病力,与莫氏巴贝斯虫(B.motasi)和粗糙巴贝斯虫(B.crassa)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食道口线虫病是由毛线科的食道口线虫引起的。寄生在猪体内的食道口线虫,目前发现的有三种,即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熊氏食道口线虫。由于食道口线虫寄生在猪的大肠里,它们的幼虫寄生在大肠肠壁里,使肠壁发生结节病变。因此,本病也称为结节虫病。1病原1.1有齿食道口线虫头囊膨大,无侧翼膜,食道漏斗小,颈乳突位于食道膨大部的两侧。口囊浅,囊壁平直。雄虫体长8~9mm,交合刺长1.0~1.14mm。雌虫体长8~11.3mm,阴门在肛门前方0.208~0.388mm,阴唇稍隆起,阴唇向前,长0.10~0.15mm。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辽宁柞蚕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将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 NA COⅠ)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结合形态特征对害虫进行分类鉴定。以单头试虫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mtD NA COⅠ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了试虫的mtD NA COⅠ基因片段(GenB ank登录号:KX657707~KX657709)。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搜索,在GenB ank中未搜索到该试虫的相关序列信息,但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象甲亚科Curculioninae的Orchestes jota mtD NA COⅠ同源片段序列(GenB ank登录号:KJ963227.1)的相似度最高,为86%。室内观察其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4.0 mm,喙长0.8~1.0 mm,鞘翅,后足发达,腿节粗壮;老熟幼虫5~7 mm,体节12节,无足,具步泡突;蛹为裸蛹。基于试虫的mtD NA COⅠ分子鉴定标记,结合试虫与原有记录形态特征的比较结果,初步鉴定新发现的柞树潜叶性害虫为跳象亚科Rhynchaeninae跳象属Rhynchaenus的多斑柞跳象Rhynchaenus(Orchestes)maculosus。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猪肾虫的虫卵和幼虫发育的温度进行了观察,发现其发育的温度范围是15~35℃,最适宜的温度是28℃,温度在0~15℃之间和38℃以上,虫卵不能发育。实验还对猪肾虫的虫卵和幼虫的各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确定了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蜡螟大腿小蜂属膜翅目腰腹亚目小蜂科中的一种大腿小蜂,为中蜂箱内所常见。1981年笔者发现它寄生于中蜂的主要敌害大蜡螟蛹中,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暂称它为蜡螟大腿小蜂。为探索利用其防治蜡螟的新途径,作者于1981~1982年8月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8毫米,雄虫4.5~6毫米。头部颜面成马鞍形凹陷,在凹陷下部接近上唇处着生触角,触角间有片状凸起,触  相似文献   

14.
王某从一农妇手中购得本地鸡蛋40枚。打开1枚鸡蛋,发现蛋清中有一条浅红色线虫。该虫体长108mm,宽2mm,两端稍尖。将其用生理水漂洗后放入70%酒精固定,经乳酸透明后显微镜观察。虫体体表有细密横纹;头端有三片唇围绕,从头端顶部观察,可见口孔呈三角形,边缘波纹状;食道棒形,后接一条直走的深色肠支;肛门距尾端3mm,尾端有一乳头样物;卵巢为两条细管状,分别起于距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彰武地区放牧于池塘或水田里的鸭子夏季多发大多形棘头虫病.大多形棘头虫寄生在鸭的空肠中下段,以吻突上的钩附着在肠粘膜上.该虫通体红色,呈条状扁平样,体表不分节,虫体顶端生有细小的吻突,吻突上有钩.雄虫长约9~11mm,雌虫长约12~15mm,宽约2mm左右.该病对育成鸭危害较大,发生后不仅可导致生长迟缓,还可以造成急性死亡.成年鸭发生后一般很少死亡,但可造成慢性消瘦,产蛋率下降.我在今年的工作中接诊了2例鸭大多形棘头虫病,下面结合病例谈一谈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 川金丝猴系我国珍稀动物,我们对三例川金丝猴的内分泌腺进行了观察,特作大体形态的报导.1 垂体(Hypophysis) 呈扁圆球形,前后径平均为8mm,横径为9mm,垂直径为4.5mm,呈谈棕色,在防腐标本上与大脑皮质的色泽相近,位于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丘脑下部相连。与人相比,它较小(人的垂体的横径可达12mm,面前后径为8mm,垂直径为6mm),但较猕猴的要大(猕猴的垂体前后径为3~4mm,横径为6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3月 30日 ,蓬安县建委张某在派出所门口购买某食品站的排骨 1 .3kg,回家将此骨洗后用刀剔时 ,发现有虫 ,并及时将整骨送到兽医诊断室检查。该虫位于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软组织内 ,虫体与胸骨平行。长 65.78mm,中段直径 2 .9mm,两端直径分别为 0 .84mm和 1 .2 8mm。显微镜下观察 ,虫体前段口有唇 3片 ,内缘有细密小齿 ,唇上有乳突。尾端有盘曲的线状睾丸和 1对交合刺 ,是一条雄性猪蛔虫。由于猪的生前症状不清 ,当日到肉摊了解 ,猪的内脏、骨、肉全部销售 ,无法跟踪调查。根据资料 ,人蛔虫卵可在外界环境较高温度下 (34℃以上 )孵出幼…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呼伦贝尔牧区新右旗所猎取的野生沙狐小肠内收集到一种寄生蠕虫 ,共剖检沙狐 5 6只 ,其中 3只发现有优美斜睾吸虫 ( plagiorchis elegans) ,感染率为 5 .3% ,感染强度 1 2~ 2 4条。取其中 1 0条按常规制成染色标本封片 ,观察其形态结构 ,量度虫体及器官大小 (单位 mm)。虫体形态描述 :虫体扁平 ,稍偏一侧 ,虫体长 2 .0~ 2 .98,平均 2 .30。虫体宽 0 .5 2~ 0 .90 ,平均为0 .699。表皮有棘。口吸盘位于虫体顶端 ,直径 0 .2~0 .31 ,平均 0 .2 4。咽大小 0 .0 9~ 0 .1 3× 0 .1 0~ 0 .1 4,平均 0 .1 0 6× 0 .1 1 8。咽后为分支的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寄生于青海岩羊(Pseudis nayaur)皱胃和小肠的矛形奥斯特线虫新种Ostertagia(Grosspiculagia)lanceata sp.nov.作了形态记述,并与其相似虫种进行了比较。 新种雄虫体长5.897~8.311mm。交合刺长0.187~0.218mm,于远端约2/5处分为三枝,背枝末端呈菌伞状,中腹枝棒状,末端尖,两枝长短相近,侧腹枝末端呈靴状,向腹面弯曲,背枝与侧腹枝粗壮。背肋长0.096~0.149mm,于远端约1/5处分为二枝。引带长0.089~0.107mm,似矛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36例胎龄为7~22周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为:1胎龄为7~22周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胎龄为7~22周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腺状期、小管期、囊状期和肺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