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马铃薯套种苦荞下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态在苦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种苦荞区的土壤pH值在苦荞各个生长时期整体均显著上升。在马铃薯净作区,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壤营养指标、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马铃薯套作苦荞区,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营养指标和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套作苦荞可显著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在2020年,与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作苦荞区在幼苗期的土壤全碳、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开花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苦荞成熟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幼苗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不显著;2021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由结果可知,幼苗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磷肥,开花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磷肥,成熟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但在上述3个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几年昆明市苦荞面积、产量、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得知,昆明市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加,投入相对减少,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随价格因素上下浮动。文章主要阐述苦荞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支持和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与苦荞内源激素、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苦荞品种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低氮(LN,施氮量50 kg·hm~(-2))、中氮(MN,施氮量100 kg·hm~(-2))、高氮(HN,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苦荞根际土壤、根系形态、叶片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苦荞根际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苦荞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MN处理最大,CK处理最小,氮肥对苦荞根系平均直径影响不大;苦荞叶片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长素(IAA)、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和多胺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苦荞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对苦荞主茎节数影响不大;苦荞籽粒中的蛋白质、总膳食纤维、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高、HN处理最低。【结论】苦荞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00 kg·hm~(-2),氮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多酚的组成、分布及抗氧化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以及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为苦荞的育种及深度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Folin-酚法测定来自3个省份的17个品种苦荞的壳、麸皮、粉及全谷中的总酚含量,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HPLC/MS)结合串联质谱法(MS/MS)对多酚的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用DPPH和ORAC法对不同样品的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Folin-酚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均表明,苦荞麸皮中的总酚含量最高,按HPLC法测定结果,17个品种苦荞麸皮中总酚平均含量为4 410.23 mg/100 g,分别是壳和粉中总酚平均含量的4.8倍和15.5倍。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8个多酚组分,其中芦丁为主要成分,在壳、麸皮和粉中的含量分别为342.55-1758.06 mg/100 g、2 653.84-5 488.55和148.23-542.68 mg/100 g,分别占壳、麸皮和粉的总酚含量的82.13%-90.16%、87.71%-92.09%和80.85%-86.53%。绿原酸只在壳中被检出,而金丝桃苷主要存在于壳和麸皮中。不同产区的不同品种苦荞中多酚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云南产的苦荞壳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四川和陕西产的苦荞壳中总酚含量,但麸皮中的总酚平均含量却高于四川产苦荞麸皮中的平均含量,与陕西产苦荞接近。DPPH和ORAC抗氧化性结果均显示,所有苦荞样品麸皮的抗氧化性最高,粉的抗氧化性最低;总的来说,陕西产苦荞的壳、麸皮和粉均具有最高抗氧化性,云南产的苦荞壳和粉的抗氧活性最低,但全谷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苦荞的多酚含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不同,所有样品的DPPH和ORAC抗氧化值均与总酚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赤霉素(GA3)对苦荞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苦荞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川荞1号为试验材料,于苦荞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5、50和75 mg/L)的GA3溶液,其中0 mg/L处理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苦荞生长、光合生理、开花结实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不同浓度GA3处理均能促进苦荞植株生长,随GA3浓度增加,株高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下同),主茎分枝数先增多后减少,但主茎节数无显著变化(P>0.05)。外源GA3能显著提高苦荞光合作用,且均以50 mg/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苦荞灌浆后期(处理后30 d) 50 mg/L浓度处理的SPAD值提高26.0%,苦荞灌浆中期(处理后20 d) 50 mg/L浓度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28.6%、31.3%和16.1%,而胞间CO2浓度降低12.3%。外源GA3还能促进苦荞开花结实,与CK相比,结实率、总花数、成熟籽粒数和枯花数分别增加19.5%、13.8%、30.0%和38.4%,枯粒数降低41.4%。苦荞的单株粒重和产量随着GA3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0 mg/L处理的单株粒重和产量达最大值,分别较CK显著增加16.1%和21.8%。【结论】叶面喷施GA3可显著提高川荞1号苦荞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以始花期喷施50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对比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发永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811-3814
分析了8个全麦苦荞茶、15个造粒成型苦荞茶、2个苦荞叶芽茶共25个苦荞茶产品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三类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高低依次是全麦苦荞茶<造粒成型苦荞茶<苦荞叶芽茶,总黄酮含量之比全麦苦荞茶∶造粒成型苦荞茶∶苦荞叶芽茶为1.00∶2.51∶3.57;同一类型苦荞茶之间总黄酮最高含量平均值和最低含量平均值比值最大的是造粒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最大的是苦荞叶芽茶,其次是造粒成型苦荞茶,最小的是全麦苦荞茶。  相似文献   

8.
苦荞的原料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的选择对苦荞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很大,且不同质量的苦荞要求不同的生产工艺,因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苦荞原料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苦荞叶、苦荞茎、苦荞皮及苦荞粉中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苦荞叶苦荞种皮苦荞粉苦荞茎苦荞麸皮;不同产地的苦荞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略有差异,含量基本在3.5%左右;原料处理方法的不同导致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雁门苦荞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苦荞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索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苦荞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质量分数77%、料液比40∶1、温度50℃和浸提液pH值5.6,总黄酮提取率为93.342%。同时,苦荞黄酮在pH 3~7范围内能稳定存在,温度、光照和金属离子(K+、Na+、Fe2+、Fe3+和Mg2+)对其影响作用小。当黄酮浓度为0.4g·L~(-1)时,对·DPPH和·OH清除率分别为83.70%和82.49%,并且其还原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表明雁门苦荞黄酮具有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苦荞品种‘昭苦2号’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技术研究苦荞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苦荞芽菜的深度加工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苦荞籽粒萌发到芽菜形成过程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萌发2~6 d快速提高,在第6天分别达到109.27 mg/g和137.73 mg/g。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酚和总黄酮一致,萌发至第6天分别是萌发前苦荞籽粒的4.08 倍和4.53倍。芽菜形成过程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显著提高,但与总酚和总黄酮的比值较小。在苦荞籽粒萌发前后提取物中鉴定出6种黄酮单体,分别为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游离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和槲皮素,其中芦丁的含量在萌发6~7 d增加缓慢,第6 天达到50.80 mg/g,而槲皮素的含量在萌发1 d后不断降低。结合态提取物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是表儿茶素和芦丁。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综合评价不同萌发期苦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苦荞籽粒萌发后游离、结合及总抗氧化活性均显著提高。表明萌发至第6 天的苦荞芽菜具有更广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开展苦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昭苦2号的产量最高,达3180.45kg/hm2,产量达3000.0kg/hm2。的品种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是云荞1号、彝良苦荞、武定苦荞和毕节苦荞,其他苦荞品种的产量都在3000.0kg./hm2以下。怒江苦荞和巍山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产量比较低,而红土地苦荞品种产量最低,对于彝良苦荞、武定苦荞、毕节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表现良好,具有继续再筛选、提纯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作物相比,苦荞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芦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EC 6.2.1.12)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转向黄酮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已知的来源于‘九江苦荞’叶片的Ft4CL1(HQ654088)基因片段为探针序列,从苦荞叶片转录组数据库中序列拼接得到一个苦荞Ft4CL全长基因,命名为Ft4CL(GenBank登录号:KM36286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度为2 007bp,具有完整的ORF,共1 743bp,编码580个氨基酸,具备4CL所有活性位点。与已公布的部分Ft4CL基因及蒺藜苜蓿(Pb4CL)、甜瓜(Cm4CL)和黄瓜(Cs4CL)基因相似度为100%、73%、73%和72%。遗传聚类结果显示,该基因归类于双子叶植物。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苦荞黄酮代谢途径提供了基础,也为提高苦荞黄酮含量提供了定向靶基因。  相似文献   

13.
对凉山州苦荞产业现状、全国苦荞茶知识产权现状以及凉山州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做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市场上销售的苦荞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凉山州苦荞茶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陕北产苦荞麦中的黄酮,并测定比较苦荞麦在经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的芦丁含量。方法:采用酸碱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炒制前后植株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及苦荞黄酮提取物的纯度。结果:测得生苦荞中苦荞黄酮含量为17.19 mg·g~(-1),熟苦荞为17.29 mg·g~(-1),生苦荞仁为25.19mg·g~(-1),熟苦荞仁为28.96 mg·g~(-1);测得所分离的苦荞黄酮纯度为84%。结论:陕北苦荞含有丰富的苦荞黄酮,其中熟苦荞仁苦荞黄酮含量最高,熟苦荞仁适宜作为苦荞降糖服用时的有效部位和炮制制品。  相似文献   

15.
<正>项目简介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及其制品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疗效作用。本研究以苦荞为原料,以充分利用苦荞为原则,开发出两种苦荞饮品,即速溶高钙苦荞黄酮粉和透明苦荞高纤维饮料。速溶高钙苦荞黄酮粉冲泡条件为7g的固体饮料加入80℃~90%水250~300 mL冲的制品口感最佳。透明苦荞高纤维饮料  相似文献   

16.
苦荞麦被誉为“五谷之王”,是中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类黄酮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文章重点对苦荞麦的品种、品质、药效、应用进行系统阐述与评价,同时对近年来苦荞活性成分高值化利用的研究方法与策略进行全面综述。旨在为苦荞产业、食品保健和医药研发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矿质元素的苦荞产地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李艳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653-4659
 【目的】分析不同省份苦荞矿质元素的特点,筛选判别苦荞产地的有效指标,同时探索苦荞产地溯源和判别的方法。【方法】对苦荞主产区山西、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省的39个苦荞品种中的7种矿质元素Cu、Zn、Fe、Mn、Ca、P和Se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对7种矿质元素进行逐步筛选的基础上,应用非参数判别的K最近邻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省份苦荞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云南苦荞Cu、P含量最高;山西苦荞Se含量最高;青海苦荞Zn、Fe、Ca含量最高;四川苦荞Cu、Zn、Fe、Ca、P含量均最低,Mn和Se含量也较低;甘肃苦荞Mn含量最低。Se、Mn、Zn、Ca和P对苦荞分类有极显著影响,Fe和Cu对苦荞判别影响不显著;判别结果回判正确率和交互验证正确率均为97.4%。【结论】矿质元素含量和现代统计技术相结合的判别方法,用于苦荞产地溯源和判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薄壳苦荞(米苦荞)和多年生苦荞被称为新类型苦荞,相关研究极少。试验以九江苦荞为对照对5个米苦荞和3个多年生苦荞品种的籽粒性状和米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品种间的苦荞籽粒性状和米粒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贵米苦系列(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总黄酮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九江苦荞;贵多苦系列品种(F.tatari-cymosum Chen)除支链淀粉含量外均显著高于对照九江苦荞;贵米苦荞与贵多苦荞相比较,贵米苦荞仅在总黄酮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50 mL容重上优于贵多苦荞,其他指标均低于贵多苦荞。相关分析表明,除了总黄酮含量与所有分析指标没有显著关系外,供试材料籽粒性状及品质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特别是千粒重与百粒米重、百粒壳重、果壳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之间关系密切。支链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偏相关分析还表明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水平上与总淀粉含量、千粒重、百粒米重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活力及芽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硫酸锰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相关酶的活性,对苦荞芽菜的生长有促进效应,可以提高苦荞芽菜的产量、维生素C和总黄酮的含量,其中0.05%的硫酸锰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苦荞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2%、15%和50%,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1%和5%;苦荞芽菜产量、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18%、26%和14%。0.1%的硫酸锰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和相关酶活性具有抑制效应,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苦荞种植优势产地大同市灵丘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大同市3个苦荞主产县灵丘县、左云县和广灵县2011—2020年的相关苦荞种植业数据,运用区域优势理论,分析竞争力显示性指标,包括产品市场占有率、资源禀赋系数以及构建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得出综合优势指数来分析灵丘县苦荞种植业在周边3县的竞争力。结果显示:灵丘县苦荞种植业具备效率优势,但规模优势低于大同市平均水平,使得该县苦荞种植业发展缺乏综合比较优势,对此提出灵丘县苦荞产业发展可行的建议,以期提升其苦荞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