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怀旧价值与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乡村文化振兴。【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分析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旅游开发现状,阐释传统村落旅游者的怀旧旅游需求,并构建怀旧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策略。【结果】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村落旅游者怀旧需求包括淳朴民风、原真氛围、原态民俗的怀旧。【建议】传统村落旅游地应重视非物质文化的怀旧旅游价值,通过社区参与留住原住村民、社区治理留存古朴环境、社区传承留下民俗活动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地文化是社区更新的内生力量和关键触媒,把在地文化有机融入到社区更新中,是促进城中村社区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可为国家社区更新路径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仓山区林浦村为例,在对其在地文化构成及特性梳理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了社区更新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维度上在地文化与社区更新结合的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认为,历史文化型城中村社区除了传统的物质更新,更应关注其在地文化在城市历史中的价值和意义,从外在到内在、形式到内容、整体到局部,促进在地文化元素与社区更新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城中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桥村皮纸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后,其造纸技艺得到了有效的活态性保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传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此,试从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分析石桥皮纸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展的可行性,并以研学课程为核心提出改进石桥古法造纸研学旅行形式,使其适应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传播的要求,以期对石桥皮纸制作技艺的文化传播、传承给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变化日新月异,传统乡村景观的变迁乃至衰退现象日趋严重,通过了解传统古村落乡村景观的变化与保护现状为乡村景观发展规划指明方向。【方法/过程】选择闽西山区的历史文化古村落芷溪村为研究对象,结合走访调查结果,探究乡村景观的变迁与保护,重点分析景观变迁的过程和特点,系统阐述该村现阶段的保护利用现状和衰退原因,提出发展建议。【结果/结论】芷溪村乡村景观变迁主要表现在:自然与生态遭受破坏;传统人文景观与意境正在散失;非物质文化景观与表现载体受到冲击。由城市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乡村人口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型、乡村发展自发性和人们观念变化等是乡村景观变迁的主要原因。当前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需着重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注重乡村人文景观的保留与重构;要提高公众参与和保护意识;发挥古村落景观优势,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流域内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内涵,破解其传承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流域内农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但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乡村地区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流域内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以及独立性受冲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传承发展。【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构建“生态+文旅”结构、提升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等措施,提升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乡村全面振兴关键的一点是实现文化振兴。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促进农业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方法/过程】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夷山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条件和所面临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典型发展模式。【结果/结论】目前,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白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等优势,存在品牌意识较淡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劣势,同时面临涉农政策支持、消费结构升级等机会,以及与周边省市竞争激烈、旅游环境控制保护问题等挑战;提出适合五夫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路径推动五夫白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并建构多元旅游开发模式,为我国传统村落的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我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定性分析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阐述多元旅游开发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应策略。【结果】基于单一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容易导致传统村落的商业化与空心化。传统村落拥有文化、科学、情感、休闲等多维度价值,传统村落的多元旅游开发应遵循文化保护、因地制宜、主题突出等原则。【建议】传统村落多元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基于文化价值的观光旅游模式、基于科学价值的科考旅游模式、基于情感价值的怀旧旅游模式、基于休闲价值的度假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与开发,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保护协同的新路径。【方法/过程】运用田野调查和比较分析,对福建省9地市20个县市进行实地调研。【结果/结论】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主体认识不清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未健全、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根据调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应从政府保护责任、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责权关系、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方面推进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时代环境下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与路径。【方法】通过而分析新时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认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不仅是农村文化本身的要求,也代表着数亿农民向往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渠道。【结果】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现存的问题主要有投入资金不足、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保护不到位、人才队伍不健全、未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等。【结论】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路径时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保护并传承乡村本土民俗文化、重视乡村文化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大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我国台湾地区“老房子文化运动”,可为大陆保护乡土建筑文化遗产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案例分析法,梳理台湾历史建筑保护过程,并着重以台湾“老房子文化运动”为例总结历史建筑保护活化的成功经验。【结果/结论】在拯救农村老屋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引导角色,激发民间活力,注重老屋修复活化再利用,才能真正赋予历史建筑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更好得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模式与途径。【方法】利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生态贫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收入水平低、可持续生计资本缺乏、环境问题显现并不断恶化、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结论】为有效解决"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建议突破传统反贫困与扶贫开发的基本模式,重点强化政府行政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改变传统社会保障模式,推动系统性机制与制度构建,实现"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翟家岭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理论视角出发,根据实地踏勘调研,梳理出翟家岭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谱系.结合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和其文化基因特征,提出修复物质文化载体、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探析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客观反映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从而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泉州市岵山镇农户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农户个体特征、参与程度及满足程度与农户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评价间存在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建立公众需求表达机制,鼓励农户参与,合理布局,提升服务精准度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理标志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茶叶种植与饮茶起源久远,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与茶类地理标志资源。从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茶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并分析了茶叶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保护与传承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加强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资料挖掘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研究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案例分析,结合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苏州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内容,对古籍保护的手段及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结论]从古籍资源数字化呈现方式单一、古籍受众“小众化”、古籍推广和展示强动力不足等问题,对目前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工作提出建议:提供资源服务,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协同合作,开发文化遗产数字人文平台、申报文化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传习技艺,由点向面保护文化遗产、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公众兴趣、加强文化遗产推广营销,打造文化遗产品牌等,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推进京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为创建村落地域特色及科学性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查阅文献和实地探勘,利用规划制图软件绘制图纸分析灵水村的院落格局及建筑形制。【结果】归纳村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绘制单体建筑立面图及典型院落空间构成的平面图,对院落格局、建筑等进行形态和形制分析。【结论】从文保档案的建立、院落形态的保护以及科学性的修缮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此同时结合周边的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现状,为广西古村落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路线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对广西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植物资源构成特点及其文化价值。【结果】大芦村风水林共有植物33种,隶属于26科30属,植物种类丰富,以樟树、小叶榕、梐树(大叶榕)和荔枝为优势树种;古树名木历史悠久,多为3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栽种布局独特,风水林树木景观具有与环境相协调性强、乡土性明显、文化内涵丰富性等特点。【建议】广西大芦村风水林树木景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可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以福建省东山县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问题,探索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坚持陆海兼顾、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在驱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路径,为促进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对东山县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得出东山县2015-2018年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变化趋势。【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东山县耦合度协调总体呈衰退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衰退,未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还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海洋环境的质量日趋下降、海洋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育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