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在龙江县、富裕县、讷河市等地,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和当地选育的杨树品种(品系)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和测定,利用造林综合评价技术,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生长的中短轮伐期杨树纤维用材林良种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和黑青杨(Populus eu-ramericana‘N3016’×P.ussuriensis)等,综合评价指数在2.75~3.00之间,为Ⅰ级,这些品种速生、材性好、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综合指标均好于对照品种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  相似文献   

2.
沙区杨树引种与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宁章古台风沙区对 2 4个杨树无性系的苗期观察和造林对比试验 ,对不同品系的生长量、抗逆性进行了调查和综合分析。选育出生长量较高、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系 5个 ,即 :白城4 1、通选 0 90 - 1、黑林 1号、锦县小钻杨、喀左小钻杨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山东省平原绿化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了丰富杨树品种资源,于1986和1987年分别从土耳其、意大利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引进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新无性系16个,利用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I 69/55(Populusdeltoidescv'Lux')和中林28(P.×euramericanacv'Zhonglin28')为对照,先后分别在山东省济南、高唐和莒县等地进行苗期生长和造林对比试验。经过12a试验,选出从土耳其引进的S307 26(Populusdeltoides'S307 26')和PE 19 66(Populusdeltoides'PE 19 66')美洲黑杨新无性系2个。试验结果表明:S307 26和PE 19 66生长表现突出,在鲁中南河滩地上5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 1769m3和0 1546m3,超过对照I 69/55杨44 4%和26 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这2个无性系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同时这2个无性系均具有易繁殖、抗病虫、抗逆性(干旱、寒冷和风折)强、生长周期长等优良特性,木材纤维较对照I 69/55长,可用于营造纸浆林,木材的力学性质也较I 69/55好,并且生长表现稳定,可在山东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短纤维造纸用材的需要及乔木柳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制定乔木柳纸浆用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目标,经过苗期测定、林期测定、多地点造林试验,研究了各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密度和纤维性状、对长江季节性淹水的适应性及对病虫害的抗性.经过综合评价,选育出苏柳485(Salix×jiangsuensis CL.‘485')、苏柳191(Salix×jiangsuensis CL.‘191')、苏柳483(Salix×jiangsuensis CL.‘483')和苏柳126(Salix×jiangsuensis CL.‘126')等4个乔木柳纸浆用材优良无性系,它们在长江滩地,4年生平均树高达11.30~13.78 m,平均胸径11.42~13.90 cm,平均单株树干材积0.057 8~0.104 5 m3,木材基本密度438~518 kg/m3,平均纤维长度0.835~0.910 mm,纤维长/宽比47.11~51.73,按2 m×2 m的密度造林,木材绝干产量达18.75~32.20 t/(hm2*a),淹水枯梢等级为1.8~3.0,对季节性淹水的适应能力强于苏柳172,适于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平原的江滩、湖滩造林,是营建造纸用材林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总结出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中圃地整理 ,种根采集及处理、催芽、育苗、合理密度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 ,对C0 0 1、C0 2 0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的苗期测定和上山造林对比进行定点观测 ,选出良种泡桐埋根育苗技术和适合武夷山地区生长的最佳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白城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城杨是我们于1961年春在白城铁路林场选出的一个小叶杨和钻天杨(Populussimonii×P.pyramidalis)的天然杂种。白城杨生长迅速,并且比较耐寒、耐旱、耐盐碱,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较好的造林树种。十几年来白城杨不仅在白城地区的11个县(市、旗)得到迅速发展,造林面积已达15万余亩。同时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一些省(区)已有引种栽培,其中黑龙江、青海、河北、内蒙、吉林等省已将其列为全省的推广或试行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选出4个无性系在迹地进行更新造林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_(501)和平_(20)个2个优良无性系,其二代更新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步选出4个无性系在二代更新造林中应用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501和平18两个优良无性系可在全省沙质海岸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9.
在优选的20个榔榆实生单株上采集接穗,嫁接在榔榆砧木上,对其苗期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无性系苗高平均值为1. 78 m,变幅为1. 2—3. 0 m;地径平均值为1. 47 cm,变幅为1. 0—2. 4 cm。无性系苗高重复力为0. 388,地径重复力为0. 319。采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对榔榆苗高和地径加权评定,选出优等无性系5个。结合遗传增益估算选出JN-02和JD-08具有速生潜力,苗高遗传增益分别为7. 12%和6. 39%,地径遗传增益为5. 71%和4. 70%,可为后续榔榆无性系造林试验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The poplar bacterial canker caused by Erwinia sp is a serious disease spreading inmost parts of Northeast China,where poplars are cultivalted.The disease seriously infects thosepoplars belonging to section Aigeiros or the intersection hybrids of section Tacamahaca and section Aigeiros and their clones.Five fine poplar cultivars resistant to the bacterial canker have been ob-tained by screening tests.They are Lz_2(Populus simonii×nigra var.italica),A_(15)(P.×sp.)613(P.×sp.),A_(102)and A_(98)(P.simonii×sp.)T following chemicals are obviously effective,such as:50%DT germicide ,40% XF-136 and 10% C.C.M.A.or 12.5% ramphencol and 50,000 ppm/mlvalidamycin,with which the stems or roots can be watered.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杂交新品种黑青杨(Populus euramericana"N3016"×Populus ussuriensis)F1代雄性无性系为对象,对其生长、抗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11年生黑青杨单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5.05 m、16.19 cm和0.142 m3,分别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8.6%、14.8%和37.2%。对主要病害杨灰斑病、锈病、烂皮病、溃疡病及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杨干象、潜叶跳象等抗性较强。该品种树干通直饱满,雄株不飞絮,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多点区域化试验及示范林杨树新品种(品系)病虫害调查发现,造成严重干部危害的为破腹病和杨干象。对错海林场和富裕林场各参试品种(品系)抗破腹病及抗杨干象能力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品系)有银中杨、龙丰1号、龙丰2号、小黑杨、黑青杨、N46、98-62-75、A5和欧黑×青7#,杨干象危害轻微(注意防治即可)的有A5-10、1015和2111,小黑杨和青山杨应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块造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杨树品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杨树品系的生长量、物候期、抗虫性和抗寒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9年生不同杨树品系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超过平均材积的有‘欧美杨014’、‘111’、‘108’、‘中阳9’、‘F6’和‘中林299’;各品系物候期差异较大,以落叶盛期物候期差异幅度最大,最早与最晚相差22天。‘白城杨’从芽开放期到落叶期的生长期最短,为184天;‘欧美杨108’生长期最长,为202天;各品系除‘中林299’和‘荷兰3930’属于高感虫品系外,其他均为抗虫品系。后期物候期出现较晚的‘欧美杨108’、‘F6’和‘014’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欧美杨108’冻害较重。‘欧美杨111’和‘中阳9’无冻害且抗虫性较强,在辽宁省适宜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个欧美杨无性系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强的响应差异,为欧美杨苗期快速选育高光效优良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用遮阴网设置CK(100%自然光强)、L1(55%自然光强)和L2(20%自然光强),测定欧美杨的苗高增长量、叶片形态、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叶绿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除11-26-9外,无性系的苗高总生长量随着光强的降低呈下降趋势;随着光强的降低,不同无性系的叶片形态变化趋势不一致,3个光强下无性系间的单叶面积、叶形指数和比叶面积存在差异;无性系在L2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Pn)最低,胞间CO2浓度(Ci)最高;3个处理下,11-26-8的气孔导度均最大;在L1与L2下,11-26-9的F1/F0值均最大;无性系的叶绿素b含量与叶绿素总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11-26-4、11-26-8和11-36-26的钾、钙、镁元素含量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增加。[结论]不同无性系对光强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部分无性系的高生长和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减小,降低光强没有破坏无性系的PSⅡ结构。多数无性系的总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11-36-26无性系的生长势及抗弱光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适用于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建立杨树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方法]本研究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叶片为材料,对小黑杨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2D裂解液、蛋白的纯化、IPG胶条的pH范围、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时间和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平衡时间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分别对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结果]采用2D裂解液Ⅱ对小黑杨叶片蛋白质进行溶解,可显著提高蛋白的溶解性,双向电泳图谱中可分辨出326个蛋白质,比采用2D裂解液Ⅰ溶解的蛋白样品多209个蛋白质。通过蛋白裂解液提取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利用2D clean-up试剂盒法对蛋白样品进行纯化,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的分离效果较好。小黑杨叶片蛋白质主要集中在pH 4~7内,选用24 cm、pH 4~7的线性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可获得分离效果较好的393个蛋白质。蛋白上样量提高至1 mg时,可分辨的蛋白质的个数明显增加,由326个增加至454个。10 000V的等电聚焦时间为13 h,SDS平衡时间为40 min时可得到背景清晰、蛋白质个数多、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对小黑杨、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Kom.)和84 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分别可检测到531、828、525个蛋白质,且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结论]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提高了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成功的建立了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体系适用于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为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辽市林研所1990年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防护林研究所引进‘拟青×山海关杨’,经过圃地试验、定位观测、区域对比试验,‘拟青×山海关杨’引种获得成功,达到了筛选抗旱、耐瘠薄、速生、多用途无性系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对伊犁州19个引种杨树主栽品种进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对1年生苗木地径、苗高随机抽样调查后进行方差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州19个杨树引种品种的苗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年生扦插苗苗高及地径最大差距可达1.04 m、0.83 cm。其中,生长最快的品种有78-8、优胜003、格氏、中林23等4个,其苗高平均为3.22 m,地径平均为2.36 cm;生长较快的有78-133、中林、沙兰杨等12个品种;表现最差的是斯大林、加小×俄9#、健227等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杂交选育和引种的9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苗期地径、胸径和苗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黑小2号、J10、J7等3个无性系表现最优,地径、胸径、树高分别较小黑杨提高45.03%~22.16%、70.99%~14.96%、44.31%~16.43%。  相似文献   

20.
以中黑防、晚花杨、小黑杨14号3个杨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自然失水24 h、48 h、72 h三个梯度(处理)研究插穗自身含水量与扦插成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自然失水时间里,晚花杨失水率最大,自然失水处理72 h,失水率可达30.7%,小黑杨14号为29.6%,中黑防也达到了27.9%.中黑防在穗条自身失水率达到30%时,生根与成活率才会显著下降;而小黑杨14号和晚花杨在穗条自身失水率达到20%时,生根与成活率就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