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蜀丰108两年盆周山区区试产量结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蜀丰108亩有效穗数、穗平实粒数二者对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效应,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准;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以亩有效穗数最大,为0.6814,每穗实粒数次之,为0.4270,千粒重最小,为0.1281。高产栽培必须在增加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粒重,力争实现亩有效穗22—26万,穗平实粒92—103粒,千粒重25.35—26.77克的产量结构夺高产。  相似文献   

2.
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的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差异很大,西洋梨不感染,日本梨较中国梨抗病。黑星菌以侵染钉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幼叶感病,当达到成熟叶龄后,即使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免疫或抗病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其叶片上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虽然穿透作用仍能发生在免疫品种上,但接种后三天其叶内游离酚含量显著增加,抑制了侵入菌丝在体内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回归设计和裂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菜早熟品种栽培特性和密氮配置参数的研究表明:在产量构成因子中,每角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每角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亦较大,且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栽培上应以较高的每亩有效角果数为基础,通过增加每角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油菜增产。提出亩植1.40—1.53万株,施氮素8.4—9.0公斤为早熟品种的适宜密氮配置参数。在此范围内,常规种偏低限,杂交种偏高限。还比较了绵油6号、川油11和锦杂905之间的差异,明确栽培要点,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35个玉米自交系配制成20×1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并作为总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调查了抽丝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对总体和各容量的样本,都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及它们的抽样方差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最小适宜容量一组(遗传差异小的一组亲本)为8~12,另一组(遗传差异大的一组亲本)为6~9;样本容量对抽丝期和株高等遗传力高的性状的影响小于对单株产量等遗传力低的性状的影响;样本容量对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小于对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9只,6—21日龄鸡胚的胸腺和腔上囊的位置、形态大小、分叶、重量进行观察。对14—21日龄鸡胚的胸腺作II.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主要结果:1,胸腺和腔上囊在胚胎期生长发育迅速,17日胚龄以后的胸腺生长发育更快。从生长倍数看,每日增重倍数为两倍以上,大于同期胚重的生长倍数,但在出壳前夕,胚重的生长发育相对的增高。2,15日胚龄鸡的胸腺小叶已出现,16—17日胚龄时,皮质和髓质能明显区分开,19日胚龄时,髓质中出现胸腺小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农家肥和N、P、K、的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因素的产量数学模型效应依次为农肥(X_2)>严度(X_1)>化肥(X_3);最优组合方案为秘度6600株/亩,农肥1800kg/亩,N、P、K、分别为4.05、2.10和4.05kg/亩;最优水平组合的产量达2600kg/亩,比对照增产33.26%,每亩增加产值145元,节约成本26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总结四川生态气候持点及啤酒大麦高产品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超高产育种应以“稳定穗数,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稳定生物产量,提高收获指数,改良抗倒性”为主攻目标,并就越高产育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柑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潜伏于柑桔复芽的苞片、叶、花、果皮及枝、主干皮层中,品种问带菌率存在差异。病原菌对温州蜜柑的集中侵染期为5—6月及9月。  相似文献   

10.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头季稻收获时保留的母茎节数与母叶数对再生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保留例二节上休眠芽的情况下,保留母茎到叶或倒二叶和倒一节可以增加母茎的干物重和营养物质贮藏量,因而可以减少头季稻收获后再生芽的死亡率,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发南数。相应地也使再生稻育效德数有所增加.但发苗期延长.迟发苗和弱苗增多,加之母叶与倒一节的严重荫蔽作用,使再生稻株生长发育较差,结实率、稳实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产量不高。在去除倒二节后的第三节再生芽较保留了第二节的发苗多、生长好、有效稳增加、结实率、德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在去除了第三节后的第四节再生芽也表现同样趋势,表明再生芽的萌发生长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再生稻产量以去掉第一节保留第二节的最高。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性病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探讨了日粮种类和营养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影响。试验用了四种日粮(分别含多量动物饲科,少量动物饲料,无动物饲料和少量青饲料)和六种能量蛋白水平组合(能量3.9、3.45兆卡/kg,粗蛋白23%、20%、17%)。结果表明,仔猪腹泻程度与日粮种类和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与能量水平关系不大。无动物饲料或有青饲料的日粮组和蛋白水平23%的日粮组腹泻发生率显著(P<0.6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他处理。日粮种类的影响取决于日粮的消化利用率。控制仔猪腹泻的营养措施包括提供消化利用率高的日粮和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南充地区1980~87年区域试验中六个油菜(B.napus L.)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都有较大差异,说明品种在本地区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而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并没有相关。有的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而稳产性好的品种一般至少有两个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稳定。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油菜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有价值的手段有助于对参试品种作出较全面的评价,以便合理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及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方差分桥和稳定性分析法,研究了两年共9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产量变异中环境效应最重要,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次之,基因型效应居第;产量基因型值和环境效应值在年份间变化趋势一致,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年份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在多地点上的稳定性因年份不同而异;不同基因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不同,桂朝2号在这两方面最好,A311次之,两年结果一致。本文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多个基因型平均产量为指标划分生态类型区的可行性,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18个地点分为4个生态类型区,结果与中国稻作区划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茶树不同种植密度与茶树骨架形成、分枝结构、蓬面结构三大要素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随密度上升主干粗度、一、二级分枝粗度下降;2)分枝角度随密度上升而变小;3)随密度上升,小桩数随之增加,其它因子与之呈负相关。由于密度上升后,群体结构的光合面积增大,碳水化合物积累增多,而产量上升。选用合理密度与排列组合时,可用回归方程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三个品种、两种光照制度和两种饲养制度,测定不同处理对产蛋率的影响及其三因子互作效应。产蛋期采用两种舍饲温度,测定不同舍温对互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产蛋率有显著影响,罗曼白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西赛克斯和伊莎褐鸡,鸡只生长期恒定光照的产蛋率显著高于逐渐减光的产蛋率,而生长期适度限制饲养与自由采食和产蛋期15℃与22℃舍温的产蛋率没有显著差异。全群鸡三因子互作效应表现在品种X光照、品种X光照X饲养具有显著性,但在不同舍温下互作效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生态地理比较分析法,对建昌马产区不同地域马匹的体尺、体重,血液、生理指标,被毛、皮肤特性,呼吸系统和心脏等的差异进行了观测,发现随海拔高度不同,这些特性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建昌马对不同地域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蛋鸡产蛋期的异常蛋(双黄蛋、软完蛋、破裂蛋)现象。试验用三个品种进行三种不同处理(光照、饲养、舍温),分析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异常蛋产生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异常蛋的产生在产蛋期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不同品种鸡异常蛋出现率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不同光照对异常蛋的产生有显著影响,而饲养制度和舍温则无明显影响。遗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在品种X光照、品种X饲养X会温之间有一定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三个快羽系、三个慢羽系及其九个杂交组合共1440只雏鸡在42日龄内的羽速羽型特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出壳时的羽型可根据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绝对差度分为六型。2、在42日龄内,三个快羽系的羽型特征较一致;而三个慢羽系的羽型却有较大的差异。3、亲本对杂交鸡的羽型影响在品系间有差异。4、在42日龄内的不同阶段,羽速(即快、慢羽)的鉴别要按不同部位的羽型特征的差异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1986—1987年研究了16份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收获前籽粒都可能出现最高发芽率(HGR)或穗发芽危险期(SDP),SDP的长短和出现时间及HGR的大小因品种而异;a淀粉酶只在籽粒临近成熟时才与穗发芽有关;颖壳的发芽抑制物和机械抑制力对籽粒吸水和穗发芽都有重要作用。据此,小麦抗穗发芽可分为三种型式,并且评价了各品种在抗穗发芽中的地位,以万县白麦子、江安油麦和巴州大白麦最抗穗发芽;库尔勒红冬麦、84—1155和81—5最不抗穗发芽。作者认为,选择颖壳中有较多发芽抑制物的材料是抗穗发芽育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