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低龄幼虫和茧空间分布格局及参数m*、K、α、β值估计低龄幼虫林间种群密度m=7563-7606P0、茧林间种群密度m1=0.9463(P-1.05670-1)×100;在9月初至10月中旬,以2.5%敌杀死乳油、25%灭扫利乳油20000倍进行超低量喷雾,选择性防治有虫株,防治效果达92.40%。在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对小面积虫源地、林缘地带林及个别高大树株,用15%杀虫双水剂每株5ml进行注干防治,防治效果为90.00%。在11月至12月上旬,采用敌马烟剂放烟,防效达97.81%。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高虫口成灾区,人工刨茧,防效达86.10%。  相似文献   

2.
5%Nomolt胶悬剂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油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中下旬分别在北京市平谷县和辽宁省建平县以5%Nomolt胶悬剂和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共213.33公顷,经防治,两地当年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9.4%和99.1%。此后北京市平谷县又于1992、1993年分别做了越冬前虫口调查,虫株率分别为20.0%和27.5%,虫口密度为0.4头/株和0.6/株,有效地控制了油松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泡桐大袋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幼虫食量、泡桐蓄叶量、模拟危害损失量等试验得出:每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3780~3980cm2,雌虫比雄虫高407%;7、8月份泡桐蓄叶量与胸径分别为Y7=05319D16949和Y8=11327D14199的幂函数回归关系;在模拟危害率30%以下时,对当年泡桐生长无补偿作用,对翌年泡桐生长有补偿作用;7、8月份材损率与危害程度分别为Y7=07200X-00177和Y8=07571X-00146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我国泡桐大袋蛾防治方法技术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大袋蛾危害15、20、25、30、35cm胸径泡桐时,采用人工注药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280、170、117、85、67头;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188、124、90、70、56头。  相似文献   

4.
应用40%速扑杀乳油700、1000倍液防治柿绵蚧,药后15天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8.7%和92.1%;药后20天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6.0%和91.9%,均优于对照药剂优乐得。  相似文献   

5.
蜡蚧轮枝菌用湿地松粉蚧连续复壮2~3次后,用其防治湿地松粉蚧,杀虫效果可提高12.3%以上,筛选出轮枝菌复合剂的最优配方为轮枝菌0.3亿/ml加机油乳剂1:28.6(机油乳剂:水)及适量增效剂、悬浮剂及轮枝菌0.25亿/ml加机油乳剂1:80及增效剂。悬浮剂,它们室内杀虫效果分别为92.8%和83.5%。林间采用轮枝菌151亿/hm2加机油乳剂0.75kg/hm2和轮枝菌15万亿/hm2加机油乳剂3.75kg/hm2,喷洒量为10kg/hm2,越冬代粉蚧(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48.5%和71.2%,第一代粉蚧(若虫、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3%和92.7%。越冬后期喷菌,第一代的虫口密度比未喷菌区下降52.7%;采用液、固双相发酵工艺生产的轮枝菌含孢量达55亿/g,比前人用高梁、小米作培养基密封培养的产孢量(4.1亿/g)提高了12.4倍,成本为3.38元/kg,此工艺流程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不同剂型,不同用量的苏力精防治1,2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200ml/hm^2悬浮剂防治效果90.1%-90.4%;750g/hm^2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95.0%-96.4%,1875g/hm^2粉剂喷粉防治效果79.2%-86.5%,而且残存害虫化蛹后继续死亡,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对松毛虫天敌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素林 《沙棘》1998,11(4):31-3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岛津CLC-ODS反相柱,以甲醇:水;磷酸(60:40:0.4,v/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nm,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了沙棘果肉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及沙棘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异素李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4.9%,变异系数为1.4;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6%,变异系数为1.6。  相似文献   

8.
1植物名称:四季海棠(Begoniafibrous)。2材料类别:刚展平的嫩叶。3培养条件培养基:(单位:mg/L)(1)MS+BA3+2.4-D1,(2)MS+BA2+NAA0.2,(3)MS+BA1+NAA0.5,(4)MS+BA1+NAA0.1,(5)MS+BA1+2.4-D0.05,(6)MS+BA2+2.4-D0.05,(7)MS+BA0.4+NAA0.1,(8)1/2MS+NAA0.5,(9)1/2MS+BA0.01。其中蔗糖浓度除培养(8)为2%,其余均为3%,琼脂为0.8%~1.0%,pH值为5.7~5.8,培养温度为20±4…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叶茶成熟种子子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改良MS并附加0.05mgl-12,4-D和0.5mgl-16-BA的琼脂培养基上经多次继代培养后,形成了五种类型的愈伤组织:黄色松散颗粒状(YF)、黄色半透明(YS)、绿色半透明(GS)、绿色坚硬(GH)、白色坚硬(WH).愈伤组织的分散程度及液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物的建立:①黄色松散颗粒状愈伤组织最适合建立细胞悬浮系统;②在改良的M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较高的维生素(18.03mgl-1)和较高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2,4-D/6-BA=0.1/0.5)及20mll-1的椰子乳,细胞生长和细胞分散程度良好.将YF接种到这种改良的MS的液体培养基中,在室温25±2℃,每天16小时散射光照射,120rpm的旋转振荡器上悬浮培养,三周后建立了云南大叶茶的胚性悬浮系统:系统中单细胞占5.36%,2~5个细胞的小细胞团占23.81%,6~20个细胞的细胞团占70.83%;有丝分裂指数为3.25%,活细胞率为70%~80%;悬浮培养物中细胞生长周期为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0.
树干注射几种有机磷农药后果实中原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和苹果为材料,树干注射4种有机磷农药后第13d分析,果实中原药残留分别为:氧化乐果1.9、2.4mg/kg,久效磷1.3、1.8mg/kg,水胺硫磷1.8、3.0mg/kg,甲胺磷1.2、0.8mg/kg;第25d果实中原药残留仅在苹果中测到水胺硫磷0.001×10-6~0.005×10-6,其余3种均未检测出。根据美国、日本的上述4种农药在苹果、梨中最高残留限量:甲胺磷、久效磷、水胺硫磷均为1.0mg/kg,氧化乐果2.0mg/kg的要求,建议安全间隔期为30d。  相似文献   

11.
苏州光福木荷林林分特征及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对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的林分特征、直径分布和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种群在林分乔木层中占绝对优势,并处于旺盛生长期.以Weibull分布拟合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乔木树种直径,发现Weibull分布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光福木荷林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偏度为偏左,峰度值为正.林分蓄积量67.211~246.088m3/hm2,其中木荷平均胸径6.473~11.480 cm,平均树高6.35~13.53m,蓄积量32.517~205.598 m3/hm2,占全林蓄积量的31.17%~99.87%.  相似文献   

12.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内吸性药剂醮根防治甘肃鼢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分别在陕西甘泉崂山林场,桥北岔口林场,用3911,乐果进行药剂处理油松根系试验。结果表明,用乐果与水按体积比1:100配制的泥浆蘸根2-3min后造林效果最好,林木保存率平均达93%,林地鼢鼠密度由11-15只/hm^2降到1-2只/hm^2.  相似文献   

14.
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南方型杨树不同土壤立地条件集约栽培途径,在江汉平原选择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立地,进行氮、磷、钾常规肥料不同施肥量及配比施肥试验(1991~1995)。结果表明:氮肥效应普遍显著;单施磷、钾肥效应均不好。平原粘湿土壤还呈显著负效应,只宜单施氮肥;平原冲积上、湖区沉积土立地均以氮+磷混施效应最佳。优化施肥量:平原粘湿上按400kgN/hm2、平原冲积土按200kgN/hm2+100kgP2O5/hm2、湖区沉积土按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折算成尿素或过磷酸钙施用。5a提高蓄积生长量35%~80%,增值额0.7~1.1万元/hm2。  相似文献   

15.
塔拉生物生态学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1995年在云南省昆明、景东、景洪、四川省布昆、新都等地对塔拉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树开始开花、结实,一年2-3次,荚果单产6.0-7.5t/hm^2,树高3.7m,地径5.5cm。它喜光、喜热、耐干旱,适宜在砂壤土和壤土上生长。  相似文献   

16.
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粤北天井山林场2 hm2样地内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随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 ~25 cm土壤密度均值为(0.76±0.02) g/cm3,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 32.29±1.66) g/kg;25~50cm土壤密度均值为(0.96±0.02) g/cm3,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红松云冷杉林碳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长白山区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的一红松云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碳贮量为174.3t/hm^2,其中,乔木碳贮量最高,为144.3t/hm^2,约占林分总碳贮量的82.8%,灌木的炭定理一最小,仅为0.018t/hm^2。约占林分总碳贮量的0.01%。草本的碳贮量占林分总碳贮量的2.4%,根系的碳贮量占林分总碳贮量的14.6%,其它占0.24%,系统中主要树种,长白落叶松的碳贮量最高,为54.24t/hm^2;红松,红皮云杉次之,为39.9t/hm^2和37.2t/hm^2;冷杉的最小,为8.25t/hm^2。就系统年凋落的炭贮量而言,针叶最高为924.5kg/hm^2;枝的碳贮量次之,为442.0kg/hm^2;阔叶最少为72.1kg/hm^2。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reareabout2,ooo,ooohm2Ofsoda-saline-alkaIisoilinSonglunpIaininHeiIongjiang(Shen1998).ltisdistributedmainlyinZhaodong,Zhaozhou,Zhaoyuan,Anda,Daqing,Duerbuteandothercountiesandcities.FormerIy,therewerenotreesonsoda-saline-alkaIisoil.CropscannotgrowonsuchsoiIs.PIantingtreesonthesesoilsmightimproveonitsquaIity(LingetaI1982).TostudypIantingonsoda-saline-aIkalisoiIhassignificanceforestablishingprotectivepIantationsystemofgrasslandandestabIishingperfectprotec-tivepIantations…  相似文献   

19.
汪浩 《陕西林业科技》2012,(2):60-63,83
对西安高新区主要绿地的树种组成、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等进行调查。计算得出8个样地的树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R)值为1.674 3-2.670 5,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值为1.054 9-2.231 6,均匀度Pielou指数(J)值为0.693 1-0.968 8,和单调度Simpson指数(M)值为0.125-0.413 6。8个样地的群落密度在130-1 000株/hm2,聚集度指数值为0.4-1.72之间。覆盖度在0.124-1.32之间。8个样地的第一林层比例在14.20%-72.20%之间,第二林层比例在20%-45.50%之间,第三林层比例在0-50%之间。针对高新区园林绿地的结构特征,作者提出了绿地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引诱剂和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是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亦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利用引诱剂能够大量诱集松墨天牛,使用浓度以1:3较为经济实用。1号引诱剂诱虫能力最强,1、2号混合液及4号诱虫效果次之。诱虫量一般比对照提高17.8~54.9倍,比伐倒木提高1.2~3.2倍,比病虫枯死木提高5.8~7.2倍。诱集后可降低林木枯死率2%~32%,防治效果达70%~95%。施引诱剂的同时再施1:1的氧化乐果稀释液可毒杀62.4%~100%的天牛幼虫。每公顷释放管氏肿腿蜂28 142头,当代防治效果可达40%~50%,经3~4个月持续防治效果可达69.6%~8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