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箭杆杨农田防护林中,进行了护渠林内、外两侧林带和三行窄林带的林木材积生长量、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糖和肌醇的月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护渠林生长量大,蔗糖含量低,山梨糖含量高,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也较高,揭示了影响林木生长的糖类组成和代谢过程,是双糖和单糖以动态平衡状态在体内经常迅速转化来适应干旱,从糖代谢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护渠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红星苹果叶片和果实中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海棠砧新红星苹果叶片和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叶片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果实中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动态。结果表明,苹果叶片和叶柄叶的碳水化合物以山梨醇为主,但在果实中山梨醇含量却很少,而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和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莫索湾150场是1958年建场栽树的,其中:用材片林面积很少,主要栽树的是农田防护林、护渠林、道路林以及居民点上的四旁植树。1963年开始在林带内间伐林木,截止1980年,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采伐用于房建和棚圈用的檀子  相似文献   

4.
3年生白桦同时接受3种外源糖溶液(蔗糖、果糖、葡萄糖)和3种高浓度CO2(700、1400、2100μLL-1CO2)处理。处理1个月后,测定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在700μLL-1和1400μLL-1 CO2下,外源糖溶液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外源蔗糖的效果最好;外源糖溶液与2100μLL-1CO2结合,会抑制叶片积累总糖和蛋白质;在700μLL-1和1400μLL-1CO2下,喷施葡萄糖、果糖的叶片在蛋白质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同700、1400μLL-1CO2相比,除喷施果糖植株外,2100μLL-1CO2明显增加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在喷施同种外源糖溶液的情况下,叶片的糖含量与CO2浓度呈正相关性。图6参7。  相似文献   

5.
3年生白桦同时接受3种外源糖溶液(蔗糖、果糖、葡萄糖)和3种高浓度CO2(700、1400、2100μL·μL-1CO2)处理.处理1个月后,测定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在700μL·L-1和1400μL·L-1 CO2下,外源糖溶液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外源蔗糖的效果最好:外源糖溶液与2100μL·L-1CO2结合,会抑制叶片积累总糖和蛋白质:在700μL·L-1和1400μL·L-1CO2下,喷施葡萄糖、果糖的叶片在蛋白质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同700、1400μL·L-1CO2相比,除喷施果糖植株外,2100μL·L-1 CO2明显增加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在喷施同种外源糖溶液的情况下,叶片的糖含量与CO2浓度呈正相关性.图6参7.  相似文献   

6.
枸杞子糖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枸杞子所含糖类进行了研究。对单糖、低聚糖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子中含有果糖、葡萄糖、木糖三种游离单糖和蔗糖一种双糖,其含量分别为749%、573%、043%和560%,并首次分离得到一种由三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鼠李糖组成的低聚四糖。同时也测定了枸杞子中各类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马蹄荷防火林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马蹄荷的营林技术,对马蹄荷林带防火的布局设计,并对马蹄荷防火林带树种的抗火特征值及林地小气候、土壤变化等测定分析试验,设置标准地,对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研究,得知马蹄荷抗火性能指标较高,改善森林小气候和土壤;影响马蹄荷树高、胸径、蓄积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层土壤厚度、林分年龄、林分密度,57km的防火林带,15年经济效益达559.65万元。  相似文献   

9.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3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喷钙处理对油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钙处理可显著提高单果重和产量,喷施0.3%硝酸钙比对照增产17.1%,效果最显著;喷施0.3%氨基酸钙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硬度。  相似文献   

10.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相似文献   

11.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2.
枣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同的枣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特征及其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枣果实糖积累理论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枣品种壶瓶枣、婆婆枣、婆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果肩与果顶部位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3个枣品种果肩部位糖积累均早于果顶,且果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果顶(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壶瓶枣果实最早开始积累蔗糖,成熟时其含量为果糖和葡萄糖的3~4倍;其次是婆婆枣,其糖积累模式与壶瓶枣相似;婆枣果实糖积累发生最晚,其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远高于蔗糖。成熟时婆婆枣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壶瓶枣和婆枣(P0.01)。2)整个果实发育阶段,3个枣品种果实淀粉含量均较低(最高值为6.78 mg·g~(-1)FW),且果肩部位淀粉含量均低于果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其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3)3个品种果肩与果顶部位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整个阶段,酸性转化酶(AI)活性始终高于中性转化酶(NI),果实发育前期较高活性的转化酶促进了蔗糖的分解;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与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均相符;婆婆枣和壶瓶枣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SSs)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的高于婆枣,3个品种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SSd)活性均较低,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壶瓶枣和婆婆枣为典型的蔗糖积累型果实,婆枣为己糖积累型果实;SPS是调控婆婆枣同时也是影响3个枣品种果实蔗糖积累的共同关键酶,可能也是引起不同枣品种果实糖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枣果实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合成方向为主,壶瓶枣果实糖积累受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调控,婆枣果实糖积累还受SSd调控。淀粉酶在3个品种枣果实淀粉积累过程中起着主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河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渠、道造林模式,营造了大量防护用材兼用型林带。“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国家对“天保”工程区范围内的林木实行限额采伐,林木采伐指标锐减,导致大部分林带不能及时采伐更新。随着林龄的不断增长,林带胁地和遮荫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连栽林地土壤肥力动态与地力维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麻黄连栽林地肥力和林木生长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多数微生物的数量、总菌数及土壤生化活性均较头栽林地下降,其结果导致连栽林分生长量减退。文中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探讨了木麻黄林地力下降与林分养分循环的关系,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富士苹果果实发育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红富士苹果在发育期间的生理变化,并就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①随着红富士苹果果实的发育,果实中的总糖、果糖、蔗糖及葡萄糖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总糖、果糖和蔗糖有2个迅速积累期。果实中酸含量及果实硬度随果实发育而不断降低,采前未见到呼吸跃变现象。②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中的转化酶活性与蔗糖的积累呈负相关。③由果实发育期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提出,红富士苹果采收时间过早,是造成红富士苹果品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推迟到10月中下旬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6.
树木和林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各种调查因子(直径、树高和材积等)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数量为生长量。它是各项调查因子与时间因素相联系的产物。林分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产量的重要依据。及时而准确的测定林分生长量,分析和研究林木生长规律,改善经营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所以测定林  相似文献   

17.
滨海沙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对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木麻黄的季节生长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分为5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缓冲期、土壤水分平稳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极大,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不均,干湿季节明显,降水是限制木麻黄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和木麻黄生长量的分析,得到木麻黄生长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箭杆场农田防护林合理灌溉的林木水分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箭杆杨成林农田防护林带中,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处理下林木的水势、蒸腾速率、气孔阻抗和气温与叶温差的整个生长季内各月的日变化测定,以及林木材积量测定。结果表明,不灌溉的对照水势、蒸腾速率、气温与叶温差最低,气孔阻抗最高,体现水分状况和材积生长量同属最差。60mm灌溉量次之。90、120、150mm灌溉量的体内水分状况较60mm略好,它们之间只有轻微的差别,基本相同,但材积生长量却增加不显著。从体内水分  相似文献   

19.
在箭杆杨成林农田防护林带中、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处理下林木的水势、蒸腾速率、气孔阻抗和气温与叶温差的整个生长季内各月的日变化测定,以及林木材积量测定。结果表明,不灌溉的对照水势、蒸腾速率、气温与叶温差最低,气孔阻抗最高,体内水分状况和材积生长量同属最差。60mm灌溉量次之。90、120、150mm灌溉量的体内水分状况较60mm略好,它们之间只有轻微的差别,基本相同,但材积生长量却增加不显著。从体内水分状况和材积生长量分析,兼顾节水问题,提出了60mm为合理灌溉量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果皮色泽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与果实内在品质的关系,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对果皮色泽及其所含芳香族化合物和果肉中糖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皮中花色苷含量的上升伴随着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1-己醇、顺-3-己烯醇、己醛、反式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乙酸己酯、γ-六内酯、δ-癸内酯和γ-癸内酯为果皮中特征性芳香族化合物。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与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肉中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分别与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己醛、乙酸乙酯和γ-六内酯与果实内在品质关联度较高。调控果皮特征性物质的代谢是提升果实内在品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