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苹果缺锌缺硼缺铁症及其防范周伯瑜,黄文在石灰性土壤、冲积性土壤以及盐碱土壤上,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1.5%以下,加之单一施用氮、磷肥,常使苹果出现缺锌、缺硼、缺铁症等,严重影响苹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增产优质。苹果缺锌症状及其防范症状:苹果春发后,...  相似文献   

2.
以红桤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进行放线菌结瘤处理并喷施无氮Hoagland营养液(T1),以及不结瘤处理但喷施硝态氮Hoagland营养液(T2)、无氮Hoagland营养液(T3)和混合氮Hoagland营养液(T4)等试验,比较研究了结瘤处理和氮形态对红桤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结瘤处理对红桤木生长和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磷添加对南亚热带鼎湖山马尾松林(PMF)、针阔叶混交林(PB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土壤(0~10cm)CO小CH4排放/吸收和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8周的培养,100mg磷添加处理土壤C—CO2累积排放量依次为PMF、PBMF和MEBF对照的82.4%、84.4%和102.8%,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107.2%、101.2%和109.1%;100mg磷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其对照的69.9%、102.7%和66.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57.4%、25.3%和22.4%,其中,磷在处理初期较一致的提高土壤CO2和CH4排放,磷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与森林的土壤状况有关,添加的磷浓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1周的培养,100mg磷处理土壤有效氮净矿化量依次比PMF、PBMF和MEBF对照少37.06%、39.60%和28.62%,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70.97%、84.14%和187.97%,100mg磷处理土壤硝态氮净矿化量依次比其对照少48.06%、40.45%和28.0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254.09%、115.32%和238.50%,磷显著的抑制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和硝化。结果建议,在研究P对土壤有机碳氮矿化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对P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杉木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清奎  汪思龙 《林业研究》2008,19(2):131-135
本文于2005年5月份,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选择了一块15年生的杉木纯林和两块15年生杉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有效磷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基础呼吸以及呼吸熵,比较了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杉木纯林;在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得到改善.在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中,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69%和61%.在0(10 cm土层,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磷和基础呼吸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1%、14%和4%;在10(20 cm土层,分别高6%、3%和3%.但是,杉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较杉木纯林低34%和4%.另外,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高于土壤呼吸、微生物碳:氮比和呼吸熵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在针叶纯林中引入阔叶树后,土壤肥力得以改善,并有利于退化森林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用赤松Pinusdensiflora幼苗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氮素利用之间的关系。4月份盆栽1年生幼苗,6月份分别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土壤水分保持干旱或湿润状态。施氮素后3周测定针叶和根的总氮量、无机氮、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铵态氮区针叶中总氮量和铵态氦含量增加,在任何条件下都未发现硝态氮。铵态氮区针叶的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谷酰胺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根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中度缺水(-0.035mPa)不影响赤松对氮素的利用,该树种喜吸收铵态氮而不是硝态氮。硝态氮区针叶中钾和钙的含量较铵态氮区稍高,但差异很小,金属元素的吸收量小可能与硝态氮的吸收率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生理和根际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施用矿质肥料后杉木苗的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①明显增加了杉木苗的生物量,其中氮磷钾混施效果最好,单施氮肥茎叶生物量增加明显,但根/冠下降;磷钾混施根/冠增大,但对茎叶生长作用不明显。②氮磷钾混施和单施氮极大地提高了叶子叶绿素含量。③明显降低了苗木根际土壤的pH,还造成了水解氮、交换性钾和速效磷的根际亏缺,同时提高了根际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内桉树(Eucalyptus s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阔叶混、针阔混这五种主要林分下的土壤A层有机碳含量,并对土壤A层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A层的有机碳含量在0.41~90.25g·kg^-1,不同林分土壤A层有机碳含量排列为阔叶混〉针阔混〉桉树〉马尾松〉杉木;土壤A层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施用氮、磷肥对旱冬瓜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Hoagland液为母液,调节母液中氮磷的浓度作全磷缺氮、全磷低氮、全氮缺磷、全氮低磷4种营养液处理对旱冬瓜盆苗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并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在旱冬瓜的盆苗培育期,缺磷、仅施用氮肥时,会抑制其苗木的生长,旱冬瓜苗木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比清水处理下降了66 %、69 %、68.5 %、65 %、59.7 %,在其培育期施用低磷全氮肥能促进旱冬瓜苗木根系的生长,但不能增加其苗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施用全磷肥能明显促进旱冬瓜苗木的地径及苗高生长,增加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它们依次比清水处理增加了46.3 %、7.2 %、73.3 %、51.6 %.试验结果还表明,旱冬瓜苗木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例<1时,反映此期间需对其苗木加强光照.在旱冬瓜的育苗期其苗木仅需供给全磷营养液和充分的光照即可,不需要补充氮肥.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贮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28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两种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0~20cm的有机碳含量高于以下各土层。11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有机C贮量(28.54t/hm^2)明显低于28年生(36.56t/hm^2),两种林龄的不同土层中以0~20cm土层内的有机C贮量降低最大。两种林龄的土壤全N含量、C/N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2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平均全氮含量64.3%高于11年生22.3%。成熟期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碳的贮存。  相似文献   

10.
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碳、氮、磷和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东台林场银杏+小麦(G+W)、纯银杏(G)和纯小麦(W)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5,≥5~15,≥15~30和≥30~50mm)的p H、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p H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等影响显著。G+W经营模式有较高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因此,银杏复合经营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持土壤肥力,利于土地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森林土壤碳清查的方法,研究了川西低山丘陵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介于(4.34±0.75)~(23.41±2.75)g·kg-1,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杉木、巨桉和柏木人工林1 m深度内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79.9±10.0)、(125.9±21.2)、(145.4±22.1)和(157.9±29.2)t·hm-2;柏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增加,柏木-栎针阔混交林和柏木-慈竹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7.9±16.0)和(158.6±15.4)t·hm-2.  相似文献   

13.
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的球果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Coletotrichumsp.〔有性阶段是Glomere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可造成杉木球果炭疽病。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2~30℃,以26℃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4℃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可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5~8,以pH7为最适酸碱度;分生孢子以在水滴和100%相对湿度中萌发率最高;菌丝在常见碳源蔗糖、常见氮源蛋白胨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 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1)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4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对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最大 ,是最佳的立地管理措施 ;(2 )BL1BM0 (清理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3)BL0 BM0 (清除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的杉木在 1~ 2年生时生长为次好 ,但对土壤肥力的维持最为不利 ,3年生后杉木生长略为落后 ;(4)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5 )采伐剩余物分解至质量残留 5 0 %的时间需要 2 0个月 ,估计分解至质量残留 5 %需要 90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试验表明:(1)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3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2)BL1BM9(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处理生长最慢;(3)BL2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BM0(商业性收获)的略好,但未达到差异显著;(4)除了BL3BM0处理与BL1BM0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任何处理间的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南方,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措施。为研究森林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比较了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第一代、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仅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53%和46%,微生物氮为97%和79%。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也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但微生物量氮则相反,为杉木人工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林。因此可以得出,天然次生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以及杉木林连栽引起了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土壤质量降低。图2表3参36。  相似文献   

17.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处理、中度酸雨处理和酸雨对照处理对这两种针叶植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时,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在不同酸雨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5.6>pH4.0>pH2.5;杉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2.5>pH4.0>pH5.6,说明这2种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受到影响;Fv/Fm和Fv/Fo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趋势是pH5.6>pH4.0>pH2.5,说明在pH 2.5的酸雨胁迫下,两种针叶植物幼苗叶片受到胁迫,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屏边6、13及18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杉木后,林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容重降低,紧实度减小,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的趋势;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速效P、pH逐渐降低,而水解N在杉木生长后期有上升趋势,速效K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20.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