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林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比杨树纯林腐殖质含量增加2.35%,土壤容重减少0.14g/cm3,相对湿度夏冬两季分别高4%和8%,饱和持水量增加17927.8kg/hm2。形成了提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杨树沙棘宽带状混交配置使根系分布更均匀、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空间、水分、养分,同时为杨树倒茬更新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2.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义建  余朝建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4):189-191,196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m^3/hm^2,比杉木纯林高3.6%。混交林枯枝地层现存量及其N、P、K、Ca、Mg五种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13.18t/hm^2和299.5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高9.7%和69.9%。8混交林地(0~100cm)土壤容重为0.81~1.22g/cm^3,比杉木纯林低1.0%~8.0%,而土壤孔隙度,通气度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0%~3.9%。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高5.5%~49.8%。  相似文献   

3.
油松刺槐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8.66%,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相对湿度提高2.5%,有机质含量提高11.7%,减轻容重0.2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4.9%、  相似文献   

4.
】1988年春,采取行间1∶1的混交方式,营造了株行距2×15m的杨树与沙棘混交林,一次造林成林。造林后,整个生长期间未进行铲趟抚育。10年后调查,混交林中的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的杨树纯林增长3%、6%、7%。显示了沙棘具有促进杨树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日本柳杉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密度为1770株/hm^2的日本柳杉和杉木混交林,其两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分别可达到152.10Kg和73.7Kg。林分生物量达到268.0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48.05t/hm^2(日本柳杉生物产量为228.15t/hm^2,杉木19.90t/hm^2)占林分总生物产量的92.70%;草灌层总量为10.22t/hm^  相似文献   

6.
翼式鱼鳞坑整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太行山石灰岩低山区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以集水,蓄水为目的的整地方式-翼式鱼鳞坑,经过3a观测,翼式鱼鳞坑与常规鱼鳞坑比较,土壤含水率平均增加3.4%,蓄水量平均增加124.4m^3/hm^2,幼树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15.8%。  相似文献   

7.
长江滩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具有季节性水淹的长江滩地上不同高程及间种与非间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与研究,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害虫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23~27t/hm^2,净生产量为3~11t/hm^2.a.生物量与净生物量均随高程增高而递增。6年生杨树人工要间种和非间种条件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48.31t/hm^2.a和8.5t/hm^2,间种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7,33(5):385-393
本文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了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维持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与对照相比,12年生混交林蓄积量提高13.9%-72.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3%,全氮量增加24.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3.7%.25.2%和26.8%;改善了林内小气候条件,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混交林增加了马尾松针叶内叶绿素的积累,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72mgCO2·dm-2·h-1,高于对照的20.8%。营造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以带行状和星状混交为宜;补植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树混交模式养分变化及林木增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杨树与豆科乔、灌木树种混交以及轮作等生物措施,定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营养元素和林地生产力的影响,河南与北京的两地试验,采用统一的试验设计,5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林分别为3.2hm^2和1.8hm^2。  相似文献   

10.
盆北山地严重侵蚀坡面几种人工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在不同程度上对天然降雨起着截流,吸收的作用,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桤木、湿地松、洋槐、桤木×湿地松混交林的冠层,凋落层及土壤层的水文效应,不同人工林类型在这三方面均同差异,林冠截留率15.1% ̄19.3%,凋落层有效拦蓄量1.43 ̄17.88t/hm^2,土壤0cm ̄20cm层贮水量35.5 ̄107.5t/hm^2,森要的存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改变了土壤的调蓄功能,严重侵蚀坡面自然条件恶劣  相似文献   

11.
沙棘促进杨树生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铁军  李晓华 《沙棘》1997,10(4):18-21
通过对杨树沙棘混交林中杨树的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根系分布状态,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沙棘固氮供氮效果的调查、测试与分析,阐明了沙棘促进杨树生长的机制,由于沙棘的固氮供氮作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致使杨树的生长速度加快,沙棘与杨树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际惯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桉树与相思混交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无性系MLA)与厚荚相思行间混交纯利润最高达21883.62元/hm2,比带状混交提高42.1%,比尾叶桉纯林提高33.5%;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和纯林内部收益率分别为51.9%,49.4%和51.6%;投资回收期行间混交为5.1年,其余为5.2年。雷林1号桉(实生苗)与厚荚相思混交,行间混交林纯利润最高,达12001.58元/hm2,比带状混交林提高46.4%,比纯林提高49.3%;行间混交、带状混交、纯林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9.4%,38.2%和37.7%;投资回收期均为5.3年。  相似文献   

14.
黧朔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相似文献   

15.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孙翠玲  佟超然 《林业科学》1997,33(6):488-497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哲盟1985和1994年两次全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盟有林地从39.8万hm^2增加到57.2万hm^2,年净增1.92万hm^2,森林覆被率由10.8%提高到16.7%,根据有林地变化动态进行分析,提出增加有林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盐碱地引种沙棘加速海防林建设(摘要)天津市大港区农林畜牧局1987年和1992年两次从辽宁省建平县引种沙棘苗10.8万株,在土壤含盐量高达8.2%的上古林东大荒等地,作为护堤林、农防林栽植。当年成活率75%,由于管理不善,保存率仅为50%。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塞罕坝人工针叶林中鸟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塞罕坝的鸟类资源状况,1992-1995年在塞罕坝人工针叶林中用条带统计法,对各季节鸟类密度进行估计,共记录鸟类8目20科73种,其中留鸟17种,占总数的23.29%,各季节平均密度13.11只/10hm^2;夏候鸟40种,占54.79%,平均密度为21.50只/10hm^2;冬候鸟6种,占8.22%,平均密度2.29只/10hm^2,旅鸟10种,占13.70%,平均密谋2.68只/10hm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1)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2)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3)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相似文献   

20.
燕山东段森林群落及灌木群落枯落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东段森林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5-28.67t/hm^2,以山杨混交林、松栎混交林、椴树混交林最高,栎林和油松林次之,侧柏林最低。灌木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15-18.94t/hm^2,低于森林群落。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受树种组成、年龄、立地条件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影响最大,几乎使枯落物损失殆尽。森林枯落物营养元素总贮量0.176-1.534t/hm^2,最大贮水量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