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田县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1990年春季从浙江省引种早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经过五年的培育,1995年单产达3649.5kg/ha-16135.5kg/ha,单位面积年产值达15913.5元/ha—64542.0元/ha,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对引种造林技术、竹林结构、投入产出比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定量指标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哺鸡竹造林成活率受造林季节、土壤含盐量和种源的影响,以霉季造林、土壤含盐量较低时成活率较高,种源地与引种地问立地条件接近时引种易成功。  相似文献   

5.
1994年梅雨季节从临安高虹引种雷竹4620株,次年补苗830株,成活率81.8%,1994-1995年2年平均每竹发笋近1只,1995年发的新竹已达母竹的粗度,引种获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
哺鸡竹移竹造林的季节通常在春季、梅雨季和秋季。春季、秋季造林后.一般在当年和次年出少量笋,第3年才可少量挖笋,头几年新竹竹秆也很细小.投产较迟缓,造林效益不高。而梅雨季造林后,一般第2年便可挖笋,新竹竹秆也较粗壮。慈溪市农垦场哺鸡竹三季造林实践证明.梅雨季造林 于春季和秋季造林,它技术简便.成活率高达90.7%,竹笋投产早,竹秆又粗又高,成园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竹子繁殖方法。现将有关技术和效益介绍如下:1 试验地概况慈溪市农垦场位于杭州湾南岸2km处,年平均气温16.0℃.年平均降水量1289m…  相似文献   

7.
桐梓县引种优良笋用竹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因子的比较分析,论述引种优良笋用竹的可能性,并通过对不同海拔引种的笋期,厉竹率、地下竹鞭生长及产量测算等恢复适应性指标的观测,从而进行适应性分析,初步得出的适应性顺序为:(1)新站;早竹、雷竹、红竹、白哺鸡竹;(2)元田大早竹、红壳雷竹、红竹、安吉金竹、雷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尖头青竹,高节竹;(3)凉砚垭;早竹,红竹、白哺鸡竹,雷竹。  相似文献   

8.
自1966年以来,江阴南闸镇采用母竹和实生竹苗造林106.67hm^2。其中采用母竹造林的己满投产,最大毛竹粗43.33cm,毛竹的粗和高比实生竹苗造林的大40.00-107.69%。采用实生竹苗造林虽然立竹数多,但立竹细且矮,绝大多数不能抽产。实生竹产笋量虽多,但笋较小味偏苦。采用母竹造林,每公顷可产粗20cm以上的竹6000支以上,竹笋净收益达2190元。而实生竹苗造林仅产粗16.67cm以下  相似文献   

9.
白哺鸡竹海岸带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哺鸡竹在含盐量0.2%的塘坡,种植成活率达95%,1995-2001年年均盈利829元/667m^2;含盐量0.44%的护塘地,种植成活率为80%。详细介绍了海岸地带引种白哺鸡竹的可行性与具体栽培技术,为沿海防护森带推广种植白哺鸡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和哺鸡竹是云和县的主要小径竹,经营面积超过200多hm2(三千多亩),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使用.本文从造林地选择、种竹选择、细致造林、精心管理、合理采笋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哺鸡竹的栽培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1.
许才元 《江苏林业科技》2000,27(1):45-45,52
早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江阴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从浙江德清引种早竹33.33hm^3。由于严格掌握竹母挖、运规格规程,栽植后加强管理、成活率达90.4%。第1a出率率12%,第2a出笋85%,平均每株出笋6支,最多出15支,5 ̄6a即可满足园投产。  相似文献   

12.
材,笋,景俱佳的优良竹种——红竹栽培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竹PhylostachysiridescensC.Y.YaoetS.Y.Chen别名红壳竹、红鸡竹、红哺鸡竹,是刚竹唇中较大的散生竹。秆高8~12m、径8~12cm。在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均有分布,近年已为各地广为引种。该竹秆高,径粗,竹材经晒不裂,蔑具韧性加工性能好。笋味甘甜鲜美、出笋多、产量高、笋徐叶紫红色,色泽鲜艳。红竹适应性广,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能在土壤较瘠薄林地生长,管理相对较为粗放,是竹类中一个造林先锋竹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管理较集约时能获得较高笋材产量。近年,红竹虽是安吉县乡土竹种,但发展仍很快,已从原来全县5…  相似文献   

13.
在海涂含盐土壤中,角竹造林后成园快,笋单产高于哺鸡竹;角竹笋期5月14日~6月10日,哺鸡竹为4月29日~5月10日,盛笋期在出笋中前期,延续约10~12d;竹笋单株重量哺鸡竹明显大于角竹,笋株粗重期在出笋初期和中前期,比盛笋期约早3d,延续时间同盛笋期。因此,宜扩大角竹造林面积,延长供笋期,多产市场淡季笋,以获得更佳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刚竹属良种黄秆乌哺鸡竹的选育过程、良种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黄秆乌哺鸡竹来源于1982年河南省永城县引种乌哺鸡竹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经多年纯化、繁育、性状特征观测和区域试验,性状表现一致、稳定,2022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国S-SV-PV-004-2022)。黄秆乌哺鸡竹竹秆呈鲜艳的金黄色,中下部节间具1或数条不规则的绿色纵条纹,观赏性极佳,耐寒性强,能在北京地区正常生长,自然越冬,可广泛应用于城乡绿化。  相似文献   

16.
优良食用笋竹种引种地域差异分析与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7年引种早竹、高节竹、红哺鸡竹、鸟啼鸣竹、白哺鸡竹等多种食用笋竹栽培的研究,系统分析引种地与原产地地域差异和生长性差异,探索食用笋竹栽培经营模式,对湖南食用笋竹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生物学、形态学上介绍了黄秆乌哺鸡竹的特征特性,探讨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培育技术,包括种质繁育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哺鸡竹海涂霉季造林对新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涂含盐土壤中,哺鸡竹当年生新竹霉季造林技术简便、成活率高、投产快;造林母竹质量与次年新竹质量相近;这种造林方法对新竹高和粗的影响时间仅为1年,具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笋用竹引种与栽培初探连升肖雪仔(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331506)关键词:笋用竹引种栽培优良笋用竹具有始产期早、产量高、盛产期长等优点。一般头年栽植,2年生笋,3年成林达鞭,4年挖笋,5年、6年达高产。在林业生产上,可以短养长。近几年,我场从浙江等地...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