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个优良散生笋用竹种的引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到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各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田县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从广宁青皮竹的发展看我区丛生竹开发前景孙宝祥,华新运(抚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临川344000)1995年我们以青皮竹引种为目的,专程到丛生竹之乡一一广东省广宁县一行,收益匪浅深受启发。下面针对我区丛生竹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发展规模、组织经营方式及技术措...  相似文献   

4.
章介绍了红竹引种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995年红竹在该地的引种成活率达90.7%,而1998年则达到97.3%;种植当年有83%母竹出笋,第2年100%母竹出笋;现在好的母竹已出笋1.17kg/株。  相似文献   

5.
雷竹因其早春打雷即出笋故名。在所有竹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且无大小年之分早,笋质鲜嫩。在此简介其引种及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1987年冬和1988年冬二次从浙江引种六个笋用竹种1.56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发笋率达80%以上,新竹的秆基粗度已达到母竹的粗度,引种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各引种环节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1994年引种雷竹、早竹、高节竹、石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台湾桂竹、黄甜竹、绿竹、四方竹等11个竹种。造林成活率、当年发笋率超过对照毛竹的有9个,平均成活率96.7%、发笋率49.4%;造林4年有8个竹种立竹度达到中型竹丰产笋用林标准。1996年移栽雷竹、早竹,造林3年立竹度达到了8030~9792株/hm2,销售母竹收入10800元/hm2,产出投入比1.12:1。本文介绍引种竹笋期、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班克松引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克松引种育苗试验研究宋凤梅(沈阳市林木种苗管理总站110034)沈阳市于1992年春由林业部调拨种子,开展沈阳地区的班克松引种试验。经过3年来的引种育苗试验获得了成功,1994年春在法库县红五月乡造林1000株初获成功,成活率达90%~95%,长势...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雷竹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实验,对雷竹无性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雷竹无性系分株数、分株高度、分株基径、无性系根茎总长度、分株根茎长度显著降低,而间隔子长度不断增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根茎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无性系单位长度根茎生物量下降。并对雷竹无性系根茎生长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制剂。通过对微生物有机肥在雷竹笋生产上的研究表明,对照样地的出笋株数和出笋重量为989株和106.05kg,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的样地的出笋株数和出笋重量为1318株和132.55kg,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了33.27%和24.99%。因此微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出笋株数和重量,另外还可使出笋盛期适当提前,从而进一步增加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竹材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对圆竹材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较落后的竹材加工方式已成为制约竹材规模化、工业化利用的瓶颈,产业化发展圆竹标准材迫在眉睫。文章在结合中国竹资源分布特点和对圆竹材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圆竹标准材制备、仓储体系构建、模块化构件加工及工程应用等环节的发展现状。文章认为,目前不完备的圆竹标准材生产和加工体系,制约了其产业链中上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应依据中国竹种的分布特点,规划实施圆竹材储备工程,建立圆竹标准材工业收储体系,推广圆竹标准材模块化应用,以加快圆竹标准材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对竹条和圆竹筒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复合型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采用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以及竹条和竹筒的抗压强度等指标来考察防护药剂处理后对竹材性能的影响,并观察竹条和圆竹筒防护处理后的发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在加压条件下对二羟甲基二羟乙基乙烯脲(2D树脂)+戊唑醇与丙环唑(PT)+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复合型树脂防护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得以提升,表现为竹条和圆竹筒经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和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后质量增加率提高,而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下降。对竹条和圆竹筒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和抗压强度产生积极影响的顺序为:冷等离子体处理+加压浸渍防护药剂>加压浸渍防护药剂>未经任何处理的竹条和圆竹筒。此外,竹节的多少也对竹材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产生影响,影响顺序为:无节>单节>双节。处理后,竹条和圆竹筒具有优异的防霉特性,存放半年后,圆竹筒仍能保持原来的物理特征,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和端部均无发霉、腐朽和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圆竹的综合应用是竹材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圆竹的基本特性,阐述了圆竹的应用领域及研究,指出了圆竹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塑料薄膜筒袋套袋、药剂等进行了防治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根本无正常新竹,96.67%的竹材使用都受到影响;在笋期喷淋乙酰甲胺磷、绿色威雷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正常新竹比例高达93%以上,无中度以上危害新竹,新竹生长正常;在生产香菇过程中使用过的长度60cm塑料薄膜筒袋笋尖套袋防治效果与乙酰甲胺磷、绿色威雷药剂防治效果相当,正常新竹比例达80%左右,无中度以上危害新竹,新竹生长正常;长度60cm以下塑料薄膜筒袋笋尖套袋防治效果不佳与其长度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ma bamboo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and 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using new water-based reagents containing copper. The effects of green-color protection using various treatments on bamboo culms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wo methods were used: heating in a water bath and ultrasonic dipp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xcellent green-color protection (a* value of −6.2) was obtained when ma bamboo culms were treated with 0.25% ammoniacal copper quaternary compound-type B (ACQ-B) in a water bath at 100°C for 2 h.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wettability of bamboo epidermis increasedsignificantly after pretreatment in a mixture of 1% KOH and surfactant in a water bath at 100°C for 30 min. Furthermore, pretreated moso bamboo culms exhibited excellent green-color protection after they were treated with 0.25% ACQ-B at 100°C for 2 h (a* value of −8.2). This novel treatment method definitely endows the bamboo culms with a fascinating green skin color and consequently could increase the economic value of bamboo products. No improvement in green-color protection was found when ultrasonic energy was added to the water bath at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
云南箭竹化学成分分析及不同地理种源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箭竹化学成分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云南箭竹的化学成分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地理种源的云南箭竹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采自西山云南箭竹竹秆的SiO2含量为2.02%,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的SO2含量为1.87%,大理云南箭竹的SiO2含量为1,93%;西山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56%,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69%,大理云南箭竹的灰分含量为2.29%;苯一醇提取物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3.47%,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4.03%,大理云南箭竹为4.01%;木质素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26.58%,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23.39%,大理云南箭竹为23.74%;综纤维素的含量西山云南箭竹为70.86%,白马河林场云南箭竹为55.45%,而大理云南箭竹为69.56%。由于不同地理种源之间云南箭竹秆材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因而在筛选云南箭竹作为材用竹推广引种时,并不需要考虑地理种源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4种伐桩处理强度(0株/hm2、225株/hm2、450株/hm2、675株/hm2)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毛竹用材林的生产力和竹材质量;随伐桩处理强度加大,新竹生物量、新竹质量呈稳定提高的趋势;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强度;在伐桩处理强度为675株/hm2的毛竹林中,新竹生物量高达35.4 t/hm2,较伐桩未处理林地提高了27.57%,大径级(DBH > 10 cm)新竹密度是伐桩未处理林地的1.43倍,新竹胸高处节间长度比伐桩未处理林地增加1.8 cm。此外,伐桩处理能显著提高中、小径级新竹的品质,继而提高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浙江竹秆锈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七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竹秆锈病有所蔓延,病情逐渐加剧,许多地方的竹林已到毁灭的地步。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彻底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据定点多年观察,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下部或基部,严重的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甚至发生在竹丛枝病的枝条和地面的跳鞭上。病害的冬孢子堆、夏孢子堆、黄斑三个时期较为分明,以往人们对黄斑这个症状往往忽视。竹秆上病斑多时,将诱发其它竹子秆基病害或全株死亡。经接种试验证明,病菌的冬孢子一担孢子不侵染竹秆和竹笋。夏孢子在5~6月产生释放,从伤口侵染当年新竹及老竹。据普查,该病已广泛分布浙江竹区,计已有1市9县24处竹林发生,寄生竹种达16种以上。它对竹林生长和出笋已带来较大的损失,已成为我省竹子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顽固病。笋用竹基地及产笋专业户必须对防治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竹林抚育与笋和新竹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经不同措施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单株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等有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