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以帽儿山实验林场核桃楸人工林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材料为依据,对其生长变异及早期测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核桃楸高生长变异随年龄增大而增长,达到某一峰值后有所下降,变异增长率在14年时为由剧烈分化到相对平稳的转折点;胸径生长变异随年龄增大而增长,径生长变异增长率在12年时为由剧烈分化到相对平稳的转折点。核桃楸人工林在14年时为个体幼、成年龄生长变异的相关从不密切趋于密切的转折点。以14年的胸径为选择指标预估22年的材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V22=-0.00097+0.00115d214。树木生命周期长,环境条件复杂,延长了选择育种的周期,加大了育种工作的困难。为了缩短选择育种周期,加速良种鉴定和推广,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克服森林抚育间伐中的盲目性,要尽可能早地开始选择优良品种和单株。  相似文献   

2.
核桃楸早期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核桃楸人工林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材料为依据 ,对其早期测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核桃楸人工林在 14年时为个体幼、成年龄生长变异的相关从不密切趋于密切的转折点。以 14年的胸径为选择指标预估 2 2年的材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V2 2 =- 0 .0 0 0 97+0 .0 0 115d214 。树木生命周期长 ,环境条件复杂 ,延长了选择育种的周期 ,加大了育种工作的困难。为了缩短选择育种周期 ,加速良种鉴定和推广 ,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克服森林抚育间伐中的盲目性 ,要尽可能早地开始选择优良品种和单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0年生90株人工长白落叶松树干解析生长变异及早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变异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龄至成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14年。  相似文献   

4.
由红花尔基3块樟子松标准地随机抽取29株平均优势木,对树干解析资料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子松林分和个体的高、径生长变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变异增长率分别在9—12年和12—15年时达最大;总体成、幼龄生长变异的相(?)年龄的增大更加密切,30年以后相关系数趋于稳定。可以用21年生时的树高和胸径来预测51年生时的材积,其中树高为主导因予。不同立地条件下,长势好的林分,早期预测可以提前6—9年。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人工林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养分积累进行了研究。在连续坡面上福建柏人工林叶的N、P、K含量随坡位升高而降低 ,Ca、Mg、Fe、Cu、Zn则相反 ;养分积累量随坡位升高而缓慢下降。在生长过程中叶的N、P含量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Ca、Mg则相反 ,K含量相对稳定 ;10年生、2 0年生时林木叶的养分积累量占全树的比重最大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叶、根、干、枝、皮 ,而 30年生时林木根的养分积累量占全树的比重最大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根、干、叶、枝、皮 ;营养元素的积累总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在不同生长阶段 ,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花榈木人工林试验观察,发现花榈木人工林生长中等,且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作为优良的阔叶用材树种,用于营造特种原料林。其高生长高峰期为5~6a,年生长量接近1m,随后逐渐减慢;胸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从第7年开始更为明显,年生长量达到0.88cm,在第16年左右达到生长高峰,速生期为第7~20年;材积前期增长较慢,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第10年时,材积增长迅速加快,20a以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中东部水曲柳天然林和人工林平均优势木为材料,通过树干解析研究生长性状早晚期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别个体生长变异随树龄增大而减小,幼-成龄相关系数随树龄增大而增大,其中天然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25 a生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25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人工林变异系数递减率在9~12 a生以后趋于平稳,各生长性状幼-成龄相关性在9 a生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天然林除树高外,其他各生长性状早期选择效率均在25 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小;人工林除材积外,9~12 a生时各性状早期选择效率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不同性状生长变异规律、早晚期相关及选择效率,初步确定天然林和人工林最佳早期选择树龄分别为25 a生和9 a生。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长白山地区景山林场生长的胡桃楸为研究对象,采用枝解析的方法,分别选定了不同林分下的8株胡桃楸,并对这些选定的树木进行精确的枝解析,最终得到其基径和枝长生长的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可以看出胡桃楸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胡桃楸基径的总生长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加,连年生长量则与之相反。胡桃楸枝条长度的总生长曲线是随枝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连年生长量均随枝龄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对干率研究长白山8个主要阔叶树种的干形,从圆满到尖削的顺序是山杨、水曲柳、胡桃楸、紫椴、白桦、柞木、春榆、色木。干形圆满度随林木生长而增大,增大速度因树种而异。树干材积结构随林木生长而变化,变化幅度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0.
核桃楸外果皮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外果皮的化感作用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受体植物青菜、萝卜和紫花苜蓿具有化感作用(抑制萌发和抑制生长作用)。化感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增大。采用GC-MS分析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基-1,4-萘醌(胡桃醌),GC含量31.20%;正十六酸,GC含量9.99%;7-甲氧基-1-四氢萘酮,GC含量7.99%;1,5-萘二酚,GC含量7.15%;2,6-二甲氧基苯酚,GC含量4.36%;4-丁氧基苯醛;GC含量3.23%;5-羟甲基-2-呋喃醛,GC含量2.96%;二聚1,3-二羟基丙酮,GC含量2.94%;丙三醇,GC含量2.77%;1(3H)-异苯并呋喃酮,GC含量2.57%。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的经济价值与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楸属胡桃科、胡桃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沟谷两岸。辽宁、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它耐寒性强、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沟谷或山坡下部。1 经济价值在北方核桃楸常用作嫁接优质核桃的砧木。除此以外 ,核桃楸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它是我国东北、华北的珍贵用材树种。核桃楸的木材质地细韧 ,色泽淡雅 ,纹理致密 ,可经受剧烈震动而不易变形 ,是难得的军工国防器械用材。木材经打磨后光泽宜人 ,宜于制作高级包装箱及优质乐器 ,核桃楸的树皮及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单宁物质 ,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采伐下马尾松的生长动态,筛选适宜的采伐强度,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7年10月在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保存密度1 100株·hm~(-2))内进行采伐试验,设置4个采伐强度,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300、375、450株·hm~(-2),以不采伐为对照;其后,自2008年开始连续8 a,每2 a测定1次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生长指标对不同采伐强度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生长,其中,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冠面积的年均增长量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采伐后第1 3年,马尾松冠面积增长量显著高于采伐后期,胸径则在采伐后第3 5年最高,而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林分枝下高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其年均增长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个处理间林分蓄积年均增长量的差异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缩小。[结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以树冠最敏感,冠面积首先陡然增大,进而引起胸径的快速生长。树高和枝下高在采伐后年均增量变化相对平稳。4个采伐强度均显著促进单株材积生长,而仅保留密度为225株·hm~(-2)的采伐对林分蓄积增长量影响显著。综合比较林分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连年增长量,建议在桂西南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中宜选择300株·hm~(-2)的保留密度进行采伐。  相似文献   

13.
油松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行山石灰岩区4个林龄与密度不同的油松人工林内选取40株样木,用联苯胺染色法对其上截取的350个圆盘的心、边材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对心、边材量及年轮数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干4个方位的心、边材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边材宽度在距基部0.50~1.00 m以上到距树梢2.46~3.22 m以下相对恒定,而心材半径、心材面积与边材宽度随树高增加持续减小,横截面直径较好地解释了心、边材量的轴向变异;心、边材量的株间变异很大,胸径对此变异的解释能力高于其他树木变量;4个林分的心、边材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林分尺度的心、边材量与林分生长水平及林龄的变化趋势一致;油松心材的起始形成层年龄为13年,心材年轮数随形成层年龄而增加,后者可解释前者变异的97.9%;形成层年龄为40年与60年时,心材年轮数的增长率分别为0.5年轮·a~(-1)与0.7年轮·a~(-1).研究认为用林分调查因子预测油松心、边材量及心材年轮数的变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树木生长的因素,本文以哈尔滨实验林场内的蒙古栎、水曲柳和胡桃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胸径和蓄积量的林龄差异和树种差异。结果表明:3个树种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大,胸径、胸径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均表现为胡桃楸最大、蒙古栎最小的种间差异。这是树木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核桃楸也叫胡桃揪、山核桃,既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重要的用材树种。核桃楸人工林从成活到成林、成材都较迅速,造林七、八年后生长则更快,有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可达O.95厘米以上,树高连年生长量1米以上。核桃楸树干通直,材质坚硬,纹理美观,富有弹性,是飞机、造船、军工及制做高档家俱的贵重用材。核桃楸种仁营养丰富,其含油率可达70%左右,是大豆的3.4倍、花生的1.6倍、油菜的1.9——3.4倍;每百克种仁中含有60——70克脂肪,17——27克蛋白质,5.4克的碳水化合物,43毫克钙,338毫克磷,3.9毫克铁,维生素、胡萝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核桃楸幼龄次生林2 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保留木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抚育间伐能提高核桃楸幼龄次生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轻度间伐总生长量最大;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抚育间伐能提高核桃楸幼龄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综合考虑,轻度间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林木主干形质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创立的新绝对形数研究林木形质生长规律,发现林木形质生长的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且随树高的增大而增大;揭示了形数与高径比的关系根据形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规律,提出了分别年龄组编制二元材积表的构想,并以华北落叶松为例编制了I-Ⅲ龄级的二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18.
观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观光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在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之后逐渐下降;在第12~20年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生长态势;胸径总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前7年为观光木人工林的胸径速生期;材积的增长一直呈上升阶段,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加快,在27年达到材积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7 g·m-2和39.54 g·m-2。不同林龄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7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主要在表层;利用渐进累积方程分析表明,25年生杉木人工林向土层深处生长比较明显。不同林龄活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组织密度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林分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随密度和年龄的变化而不同。在40年之前,林分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当林龄超过45年时,随年龄增大而减小,枝和叶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